返回第四十六章杨总督不简单啊!(1 / 1)鲲鹏九变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深夜—二更时分,大多数人都进入了梦乡、和周公下棋去了,秦锋却带领一队亲兵,在临时总督府的大堂门口负责警戒。

大堂内,杨鹤坐在太师椅上,正借着烛光观看一份秘报,上面密密麻麻的字迹,记载的全都是榆林镇的真实情况:军官腐败、贪污成风、侵吞军田、奴役军户……勾结奸商、倒卖军粮、军纪松弛、边防空虚……一桩桩,一件件,看的人是触目惊心!

秘报从何而来?

暗访得来!

原来杨鹤早就预料到了,自己大张旗鼓的前来巡查,肯定什么都查不出来,自己看到的东西,都是底下人事先安排好的,弄虚作假而已。

因此在前来巡查的路上,杨鹤暗中挑选了十几个头脑灵活的心腹人,乔装改扮之后,悄悄的溜进了榆林镇境内,到各处暗中调查,了解一下真实情况。

暗中调查的结果就是,榆林镇的情况非常糟糕,以总兵—姜让为首的一众军官们,更是无恶不作、无法无天。

面对这种情况,又该如何处置呢,杨鹤沉思许久,把目光投向了大堂门口:“秦锋,进来!”

“卑职在,总督大人有何吩咐?”

“来,看看这个!”

“大人,这是机密公文,卑职岂敢随意翻看!”

“无妨的,老夫准许你看,仔细的看!”

“诺!”

秦锋接过秘报,仔细看了一遍,而后放回原处。

“感觉如何?”

“回大人的话:腐败至极,触目惊心!”

“说的不错,的确是腐败至极、触目惊心啊,榆林乃是西北第一军镇,竟然变成了这个样子,老夫身为三边总督,决不能坐视不理……老夫准备大刀阔斧、好好整顿一下榆林镇,对那些贪污腐化的军官,该抓的抓、该杀的杀,你以为如何?”

“此乃军国大事,卑职岂敢多嘴!”

“哈哈,真是个小滑头,比泥鳅还要滑手,放心吧,这里只有你我二人,有什么话尽管说就是了,无论说对说错,老夫绝不怪罪!”

“真的?”

“真的!”

“立字据?”

“哈哈,好,老夫给你立字据,言者无罪!”

秦锋当然不会真要字据了,不过是想试一试,这位杨总督究竟有几分真心实意。

还不错,杨鹤没有一点官架子,没拿自己当下属,而是当成一个朋友,想和自己讨论军国大事,就像在萧何庙里的那一次。

人以诚心待我,我自当以诚心待人,秦锋决定实话实说。

“大人,榆林镇的情况,的确是腐朽的厉害,不止是榆林镇,宁夏镇、甘肃镇、固原镇……基本上大同小异,都存在着各种问题,可是现在大刀阔斧的整顿,卑职以为万万不可!”

“哦,整顿军务,加强边防,于国于民都有大利,难道不对吗?”

“大人有意整顿军务,自然是对的,只是眼下时机未到!”

“怎么讲?”

“西北大旱,民变四起,局势已经乱成了一锅粥,如果大人现在大刀阔斧的整顿军务,誓必触动一些军官的利益,进而引起反弹,甚至是激发出兵变,那个时候,民变、兵变一起爆发,局势乱上加乱,可就真的不可收拾了。

依卑职之间,大人应该暂不下手,稳住榆林、宁夏、甘肃、固原四大军镇,不要让边军出事,而后集中精力平定民变,等到西北一带的局势缓和以后,再大刀阔斧的整顿军务,对那些贪污的武官,该抓的抓,该杀的杀,一个都不放过,如此才是上策!”

……

杨鹤没有说话,只是静静的听着,最后满意的点了点头,秦锋这一番话,正说到自己心坎里了。

自己为官二十多年了,自然知道事有轻重缓急的道理,尤其是军国大事上,更要按序就班的处理,千万急躁不得,这就像走路一样,一只脚站稳了,才能迈另一只脚,如果两只脚胡乱走,那是会摔大跟头的。

正因如此,自己才一直故做糊涂,没有当面揭发总兵—姜让等人弄虚作假的事情,怕的就是引发兵变,造成更大的混乱!

之前那样说,只是想试一试秦锋究竟有多少斤两。

要知道,一个人要想担当大任,光有点小聪明远远不够,还得有眼光、有忍耐力、有大局观……而秦锋样样具备。

如此良才,如今收入自己的麾下,杨鹤当然是高兴了,也可以放心大胆的使用了。

“秦锋,老夫记得你说过,要想平定西北民变,必须双管齐下,一是招抚,二是练兵!”

“是!”

“老夫记得你还说过,只要给你半年时间,你就能练出一支百胜精兵,有这话吧?”

“是!”

“很好,老夫已经想好了,准备在榆林境内招募一支军队,就交给你来全权负责训练,如何?”

“多谢大人栽培,卑职一定尽力!”

有机会掌握一支军队,秦锋自然是千肯万肯了,不过老话说得好,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这位杨总督如此重用自己,肯定有别的条件吧?

果不其然,杨鹤有些不好意思的继续开口了:“你负责练兵,老夫负责招抚,而要想招抚饥民,就得让他们有饭可吃、有衣可穿、有房可住、有田可耕……这就需要大量的银子才行,如今西北大乱,各府、州、县的赋税根本征收不上来,藩库中早已空空如也了,辽东连年征战,军费开支浩大,户部同样调拨不出银子来了。

幸好老夫出京之时,圣上龙恩浩荡,从内库中拿出了十万两皇银,用来救济饥民们,可是西北地区的饥民有数百万之众,区区十万两银子,无异于杯水车薪啊,西北地区的秦商们,生意做的极大,个个腰缠万贯,老夫思来想去,决定跟秦商们借一些银子,用来救济饥民,听说你和秦商之首—薛家的关系不错,可否为老夫促成一下此事呢?”

找秦商们借银子的事,杨鹤已经谋划很久了,也派人商谈过几次,可惜都没能成功,倒不是秦商们小气,而是被官府给坑怕了。

怎么坑的?

具体来说,就是互相推诿,有借没还!

比如说,西北地区闹灾害了,需要大量的银子赈灾,可是底下收不上来税,上面拨不下来款,怎么办呢?

总督甲灵机一动,找秦商们借了三十万两银子用来赈灾,说好了五年归还,利息三分。

过了三年,总督甲身体不好,告老还乡去了,由总督乙接任职务。

又过了两年,还银子的日期到了,可是总督乙拒绝归还,因为这三十万两银子不是自己借的,而是前任总督甲借的,冤有头、债有主,谁借的银子谁来还,这是天经地义的事。

没办法,商人们只好找到已经退休的总督甲,要求归还三十万两银子,不要利息都行。

总督甲说了,之前是替公家借的银子,公家借来公家还,与私人没有任何关系,再说了,我个人很穷的,要银子一两都没有,要老命有倒是一条,你们看着办吧!

就这样,总督甲、总督乙互相推诿,谁也不肯还银子。

又过了几年,总督乙也卸任了,又换上了总督丙、总督丁……人换的越多,这笔账就越糊涂,最后只能不了了之!

这样的事情,已经连续出过好几次了,秦商们被坑的极惨,大量的银子打了水漂,因此再不肯借银子给官府了。

最近几天闲聊之时,杨鹤得知秦锋认识三大秦商之一的薛家,还救过薛家父女的性命,于是想让他利用一下私人关系,从秦商们手中把银子借出来,好用来救济饥民,推行自己的招抚政策。

“卑职敢问一声,大人这次准备借多少银子?”

“三十万两……不,二十万两就可以了,老夫可以签下契约,等到民乱平定之后,一定会归还这笔银子,如果总督府不还的话,就由老夫个人来还,老夫如果不在人世了,杨家的子子孙孙也会还这笔账的,直到还完为止!”

说话间,杨鹤提起笔来,真的写了一份还债契约,一份坑害子孙后代的契约。

杨家是书香门第,读书的本事不错,赚钱的本事就不行了,生活上不算太富裕,三十万两银子,如果不出意外,怕是要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才能还的清了。

如此人间悲剧,自然不能让它发生,秦锋拿过了契约,几下撕扯的粉碎:“大人不必如此,卑职有个办法,可以弄到更多的银子,而且是不用归还那种!”

“更多银子,不用还?”

“嗯,不用还!”

之前数万流寇围攻绥德城,是秦锋挺身而出,帮助秦商们打败了流寇,保住了他们的产业,事后还把功劳拱手相让。

这件事上,秦商们欠了秦锋一个大人情,如果秦锋出面的话,多了不敢说,借二三十万两银子肯定不成问题!

不过嘛,借银子始终是下策,弄一个双赢才是上策!

接下来,秦锋压低声音,把自己弄银子的计划讲述了一遍,听的杨鹤频频点头,老脸上的皱纹都笑开了。

“好,好,真是好办法,就按你说的办,老夫全力配合!”

“诺!”

秦锋是个行动力极强的人,第二天就离开了榆林城,直奔神木堡!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