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一十四章 自作聪明的二贝勒!(1 / 1)鲲鹏九变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崇祯四年三月十二日,两朝帝师—孙承宗指挥着三路大军,同时向滦州、迁安、遵化三城发起了进攻。

三城内只有少量的汉人兵、蒙古兵驻扎,防守能力自然是不强了,结果不到两天时间,全被明军攻克了。

三月十四日,得知三城已经失守,阿敏决定放弃永平城,带领人马出关回家!

……

“快走,快走,你们这些胆小如鼠的南蛮子,再磨磨蹭蹭的不往前走,老子就将你们的脑袋全砍下来!”

“呜呜……呜呜!”

“不准哭泣,再有哭泣者—杀!”

永平城北的大道上,一支庞大的队伍正在缓缓行进着,其中有镶蓝旗女真兵,有科尔沁、喀尔喀两部蒙古兵,还有很多被绳索捆绑、哭哭啼啼的大明百姓,以及数百辆大车,上面全都装满了东西。

原来弃城之前,阿敏命令士兵们大肆抢劫,将永平城内的金银珠宝、粮食布匹、精致瓷器……全部抢劫一空,还强抓了三万多名青年男女,准备带回辽东做奴隶。

如今的后金汗国,大约有三百万人口,其中女真人不足五十万,归附的蒙古人同样不足五十万,余者都是通过战争掠夺来的汉人奴隶。

汉人奴隶们耕种、放牧、织布、酿酒、冶炼……不断创造着财富,已经成为了汗国内最重要的劳动力,数量自然是越多越好了。

因此上,每攻克一座城池,女真兵们都要大量抓捕明国百姓,而后带回辽东,补充劳动力!

因为携带着大量百姓和抢夺来的财物,故而队伍的行进速度很慢,走了整整一天,才行进了不到五十里路。

黄昏时间,队伍来到了前屯卫。

与此同时,前面出现了两条岔路口:其中左侧的路通往青山口、河流口方向。

右侧的路通往桃林口、界岭口方向。

左右两条路,全都通往关外,该选择那一条呢?

前锋人马不敢乱走,立刻将情况通知了阿敏、爱尔礼父子,父子二人商议之后,命令队伍停止前进,原地宿营休息。

而后派出了大量游骑兵,分别探查两条道路上的情况。

………

第二天早晨,游骑兵们全都回来了,立刻向阿敏、爱尔礼父子禀告探查来的情况。

“启禀贝勒爷,奴才们探查发现,左侧道路远处有点点烟火升起,右侧道路上则寂静无事!”

“哦,有点点烟火升起,莫非前方有明军埋伏?”

在放弃永平城之前,阿敏就多次派出游骑兵,探查永平城北部的几条道路,为弃城逃跑做好准备。

而几次探查下来,并没有发现大股明军的踪迹,几条道路极为通畅。

不过嘛,以前在辽东之时,阿敏与孙承宗打过交道,深知这位老人家的厉害,善于用兵、鬼神难测,很可能提前设下了伏兵,等着伏击自己。

因此上,离开永平城之后,阿敏一直格外小心,生怕中了明军的埋伏。

现如今,前方是两条岔路口,左边有烟火,右边则寂静,自己该选择那一边呢?

“传令下去,走右侧道路!”

“阿玛且慢!”

沉思片刻,阿敏做出了决定,不想被儿子拦住了。

“阿玛,汉人素来奸诈,善用疑兵之计,如今左侧道路上有烟火升起,很可能是故弄玄虚,实则没有兵马埋伏。

相反的,右侧道路看似平安寂静,实则埋伏了大量兵马,准备半路伏击咱们,您为何还要往右边走呢?”

“哈哈,爱尔礼,你看过汉人的《三国演义》没有?”

“看过!”

“还记得里面诸葛亮智算华容道,关云长义释曹孟德一回吗?”

“记得,曹孟德带领人马败退江陵,前面有大小两条道路,小道上升起烟火,大道寂静无事,曹孟德认为虚则实之、实则虚之,命令走小道,结果中了埋伏……阿玛的意思是,明军在学诸葛亮,故意用烟火引咱们过去?”

“不错,就是故意用烟火引咱们过去,可惜明军将领没有想到,本贝勒也是精通兵法之人,才不上他们的当呢,传令下去,走右侧大道!”

“阿玛真是高见……传令前军:走右侧大道!”

父子二人一番交谈之后,带领人马走了右侧的大道。

结果走了一个多时辰之后,前面又出现了两条岔路口:左侧道路通往桃林口,距离近一些,道路平坦好走。

右侧道路通往界岭口,距离远一些,道路比较难行,而且要过两条河流。

这次又该如何选择呢?

略加沉思,阿敏选择了右侧通往界岭口的道路。

“阿玛,为何放着近路不走,反而要走远路呢?”

“呵呵,如果你是明军将领,你会在那一条路上设伏呢?”

“当然是近一点的路上了……原来如此,儿子明白了,阿玛真是高见!”

在父子二人的指挥下,队伍向右侧道路行进,并在中午时分,来到了界岭口。

界岭口是蓟镇长城东段的重要隘口之一,中间是一条蜿蜒崎岖的道路,长约八里,最宽处有十余丈、最窄处不足两丈,只够两辆大车并排行驶的……两侧则是雄山峻岭、茂密树林。

这里本来有长城、有烽火台,还有一座军营,里面驻扎着两千多名明军。

皇太极一次入关之时,派人马袭击了这里,将驻扎的明军全部歼灭了,并将城墙、烽火台全部拆毁,于是关隘变成了通途。

现如今,依旧是满地破砖碎瓦,且不见一个人影,说明明军还没来得及进行修复。

按理来说,大军通过这种险地之前,是要派出大量士兵,对两侧山岭进行仔细搜查的,以防伏兵。

可负责殿后的队伍禀报,三路明军已经在永平城汇合,并以极快的速度追杀过来了。

界岭口两侧的山峰高耸、林木众多,如果一点一点搜索的话,起码要用大半天时间,那个时候,三路明军早就追上来了。

怎么办?

权衡利弊之后,阿敏认为自己之前的选择没有错,这里不可能有埋伏的,因此只派出了两小队士兵,简单的搜索了几个小山头,见没有什么问题,就下达了过关的命令。

话又说回来了,阿敏毕竟久经沙场,军事经验极为丰富,没有带领人马一窝蜂的闯关,而是分成前、中、后三队,来了个一字长蛇阵!

将行军队列拉长,这样做有两个好处:一是避免了道路拥堵,可以加快通关速度。

二是前后呼应,更加安全,其势如常山之蛇,击其首则尾至,击其尾则首至,击其中则首尾俱至,就是这个意思了。

……

“启禀贝勒爷,前军顺利过关!”

“好,传令中军,随本贝勒过关,后军跟上!”

“喳!”

得知前锋人马顺利通过了,阿敏最后一点担心也放下了,而后亲领中军过关。

那知走到道路中段之时,两侧山峰上突然响起了嘹亮的号角声,接着从山坳里、草丛中、大树上……跃出很多手持白色长枪的士兵,如下山猛虎一般冲了下来。

“呜呜……杀呀!”

“不好,中埋伏了,爱尔礼,带领人马挡住他们,其余人马速速通行!”

“喳,勇士们,跟我来,挡住明军!”

“该死的,这里怎么会有埋伏呢……奸诈小人,害我不浅,等我回去的,早晚跟你算总账!”

眼见中了埋伏,阿敏是又气又恼,并破口大骂起来。

气恼的是,在选择撤退道路之时,自己明明做出了正确选择,怎么还是中了明军的埋伏,这是明军太狡猾了,还是自己自作聪明了?

骂的则不是明军,而是自己的堂弟—皇太极!

为何要骂皇太极呢?

原来女真大军撤走之时,阿敏根本不愿留守四城,因为阿敏知道,仅凭两万多人马,在没有外援的情况下,是不可能守住位于大明境内的滦州、迁安、遵化、永平四城的。

强行坚守,只有死路一条!

可皇太极联合了其他贝勒,不断进行施压,阿敏独木难支,只能违心的答应了负责留守四城。

如果皇太极不逼迫,自己就不会留下了。

如果没有留下,就不会选错道路。

如果没选错道路,就不会中明军的埋伏。

因此一切事情的根源,还是在皇太极身上,自然要骂他了!

可事已至此,骂人无用,还是想办法突围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