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和殿。
准确的来说,应该叫做东宫。
一间偏房内。
太子妃吕氏端坐在凳子监督着她的儿子朱允炆秉烛夜读。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朗朗读书声,声声入耳。
看着认真读书的朱允炆,吕氏脸露出淡淡的笑容。
顺带着,开始幻想起以后朱元璋驾崩,自己儿子被继位的朱标册封为皇太子的景象。
更甚之,还幻想着当朱标也驾崩了,朱允炆继位登基,成为大明的第三任皇帝。
到了那个时候,她吕氏就是皇太后,权倾天下,站在整个大明的巅峰。
就是皇帝,也得日日来到自己的寝宫,跪安。
而就在她想入非非的时候。
朱允炆的一句话,打断了她。
“母妃,儿子真的很累了,今天能不能就先休息一会儿,明天再继续读书啊?”
吕氏回过神,转头看去,只见朱允炆此刻一副死了妈的哭丧表情。
顿时,怒从心头起,大喝道:
“不行!”
朱允炆被吓了一跳,用恐惧的目光看着自己的母亲。
见状,吕氏也知道自己刚才的语气过重了。
脸缓和下来,和声细语的说道:
“允炆,不是娘不心疼你,但是你要知道,你是大明的皇长孙。
以后是要继你皇祖父、父亲之后,成为大明的皇帝。
些许苦难、磨练,只会成为你日后通天之路的垫脚石。
娘,这都是为了你好。”
听着吕氏语重心长的话,朱允炆心中的恐惧稍稍消散。
可,终究还是少年,叫他在这个时候,天色都已经全暗下来的夜晚时分认真读书。
简直就是比杀了他还要让他难受。
看着吕氏脸的慈母光辉,朱允炆大起胆子。
牵起她的手掌,开始撒娇:
“娘,孩儿是真的累了嘛,书明天再读也是一样的啊,您就让孩儿去休息好不好嘛。”
对于自己儿子的撒娇,吕氏瞬间脸色一变。
“你这孩子怎么就好话说不进去呢?啊!?
你知不知道我这些年遭受了多少的冷眼?遭受了多少的蔑视?
现在唯一的期盼,全都落在了你的身,就希望你日后能够争气,为你母妃争一口气!
可你呢?不过就是读一会儿书,就在这里叫苦连天的,像什么样子?啊!?
你这副模样,又如何能够讨得你父亲、皇祖父的欢心?啊!?”
吕氏对着朱允炆,不断的咆哮着。
可怜的朱允炆,幼小的心灵遭受到了巨大的重创。
看着眼前咆哮不停的吕氏,就好像看到了世间最恐怖的生物。
脚步不住的后退,眼中满是恐惧,想要逃离。
就在这时,一道身影突然推门出现。
正是吕氏的丈夫,朱允炆的父亲,大明的皇太子,朱标。
原本朱标在不远处的书房内批阅奏折。
却一直听到这边传来咆哮声,担心出了什么事情,连忙过来看看。
“怎么了吗?可是发生了什么事?”朱标走进房间,担忧的询问道。
在他走进来的一瞬间,吕氏就闭嘴了,脸的神色立马一变,看起来是那么的温和,是那么的平静。
“啊,没什么,就是允炆刚才在大声的朗读论语。
可是吵到了殿下?是臣妾的不对,都怪臣妾打扰到了殿下处理国事。”吕氏开口说道。
那模样,若不是亲眼所见,谁人又能够想象得到先前咆哮的人,是她吕氏呢?
最起码,朱标就相信了她的话,点了点头笑着说道:
“无事,允炆能够在这么晚还大声朗读圣人语录,为父很为之高兴。”
说着,还伸出手在一旁的朱允炆头轻轻抚摸。
“允炆,还不快多谢你父亲?”吕氏见状笑着说道。
只不过在朱允炆看来,那笑容是如此的让人不寒而栗,是如此的让人心生恐惧。
当下连忙对着朱标开口说道:
“儿臣多谢父亲。”
“嗯,好好读,不过切莫读的太久伤了身体,为父还要继续去处理国事,就不陪你了。”
朱标又摸了摸他的头颅,随后转身离开了房间。
“臣妾恭送殿下。”
“儿臣恭送父亲。”
行礼送走了朱标之后。
吕氏的表情又再次恢复到了先前的冰冷。
看着朱允炆,冷冷的吐出两个字:
“继续。”
......
另一边。
同自己的儿子、孙子一样,都在秉烛夜读的朱元璋。
看着由郑有伦呈来的奏折,顿时暴怒。
“嘭!”
“好胆!他吕梁好胆,她吕氏好胆,他吕家好胆!”
“亏咱这些年还以为这个儿媳像她的婆婆,竟是一直被蒙骗至今,好,好啊!”
“郑有伦!”
“奴才在!”
“传朕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