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獳整整戏耍了对面的楚军将领三天,直到第四天清晨才正式渡河,而且渡河的地点也躲开了楚队的侦查,在芮邑的西方渡河。
这一次渡河出乎意料的顺利,因为晋国的援军也是渡过了大河,在岸上守护着正在渡河的晋军。
人数也不算太多,只有八千多人,但是如今严阵以待,楚国人就算想要趁着晋国这边半渡而击也是没有办法的。
孙叔敖看见之后,更加觉得晋国这边的统帅难缠了,而且随着晋国大军的不断靠近,他才发现晋国的军队并没有秦国人说的十万人那么夸张,他估摸着最多也就五万人左右。
即便是五万人,对于他们来说也不算少了,楚国这边出军出动了四万,还是要稍微逊于这边的。
而且孙叔敖也发现了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那就是打着晋国旗号的军队,阵营之中使用战车的是非常少的。
更加让他感觉到奇怪的是,鲁国那边的军队战车数量都比打着晋国旗号的军队多,这就让他感觉到无法理解。
现如今评价一个国家的兵力强盛,基本上都是按照战车数量来看,但是晋国这边的战车数量却比鲁国还要少
孙叔敖正在思考晋队究竟搞的什么鬼,为何取缔了大规模的战车。
突然他有了一个惊人的想法。
“难道说,晋国的军队如今被拆分开来了,另一部分在抗击秦国吗?”
想到了这点之后,孙叔敖倒是觉得之前那些晋队中不太符合常理的事情都能够得到解释了。
也就是,晋队看起来才五万,却对外号称十万,如果他们把剩下的军队都留在了戏地,那么晋国这边阵营中为什么战车如此之少,也都能够解释的清楚了。
如果要真的是这样的话,那么就太可怕了,晋国的主帅竟然主动兵分两路,想要打破秦国和楚国对于他们的两面夹击之势吗?
孙叔敖略微惊诧,晋国的统帅还挺有魄力的,如此一来,那么这场仗还真的不好打了,看来秦国是必定要遭受重创,孙叔敖自认为如今能够保全楚国的军队就已经很不错了。
孙叔敖有些后悔,不该这么兵行险招,结果事情败露了,可能还打不过晋国。
姬獳在过了渭河之后,大军就全部都围在了芮邑的周围,他近距离的观察了这座城市,现如今的变化。
说实话,这座城市非常难攻打,因为城市的南北门都被拆掉了,东西门却又有新的城墙,结构似乎还加厚,相当于是有两个城门了。
观察到这一现象之后,姬獳就明白,尽管楚国的大军并没有从里面出来,但楚国的军队肯定是在里边的。
说实话,姬獳看到了情况之后,也不太愿意攻打这座城市,因为如果攻打的话,必然要损失惨重,这座城市被改的太过坚固了,让他看来就丧失了去强攻的意味。
晋国现如今只求速战速决,因为即将到秋天,晋国国内还有收割粮食一事需要去做,是拖不了太久的。
所以如果能够避免这场恶战的话,那就避免吧。
于是,晋国和楚国两方都有了停战的意思,两方休战就等一个契机了。
姬獳很主动,向楚国那边的军队递交了两方停战的书信,希望楚国的军队能够退出秦国的国境,如果退出晋国的疆域他也是很欢迎的。
意思也就是让大老远跑来这里的楚国,赶紧回去吧,别再穴手晋国和秦国两个国家的事情了。
孙叔敖也在发愁,因为要是和晋队打起来,必定是场日长天久的大战,所以他倒是不希望这一场战争打起来。
现如今姬獳倒是主动给他递起了和书,倒让他有些欣喜。
这封书信的内容也非常简单,让楚国赶紧退兵,晋国这边不会为难楚国的军队,会让他们平安无事的回到楚国去。
现如今,姬獳的战略是想要把楚国秦国两国的同盟给撕裂,所以不会做出承诺,他们退出之后,还去攻打楚队的行为。
如果真的那样去做了,即便损失了楚国的一些军队,但是和楚国的世仇,那也就结上了,楚国和秦国两国之间的同盟会更加的紧密,那种局面倒不是他想要看见的。
所以他并不打算贪图一时之利,追击楚国的军队,而是打算把他们安然无恙的全部都给放回去。
孙叔敖得到了这封书信之后,倒是没有第一时间去相信晋国主帅的这番话,而是试探性的派出使者去求证。
因为之前,这位不知是何人的统帅,表现出来的就是极为聪明机智,而且还有些狡黠。
所以这件大事是马虎不得的,必须要小心谨慎一些才行。
面对孙叔敖的质疑,姬獳也觉得正常,因为晋国打仗是最会讲套路的。
当初晋文公受到了楚王的帮助,楚王问晋文公要如何报答他,晋文公却回答道,以后和楚国交战的时候会主动退兵三舍。
等到晋国和楚国真的交战了,晋文公还真的这么去做了,但是嘛,晋国先行退兵三舍。
退到了距离之后就开始休息了,而楚国的军队则是锲而不舍的追了上来,而且他们还认为晋国的军队是胆小怕事,于是将领士兵都越发的骄傲自满。
以至于双方交战的时候,楚国大败,两翼都被晋队歼灭。
还有二十多年前的阳处父,只用了一方话语和反间,就轻松的除掉了楚国的大将子上。
那是晋国想要去攻打蔡国的战役,恰逢楚国来救蔡国。
阳处父因为晋队这边粮草耗尽,想要退兵而去。
但他既怕退兵时楚军乘机进攻,也怕退兵后给人落下临阵退却的笑话于是想出一计。
他派人前去对楚国的三军统帅子上说
“你若想和我决战,我就退后一舍,让你渡河列阵,咱们早晚决战你若不想渡河,那就让我一舍之地,使我渡河列阵。不然这样相持下,劳师费财,对谁也没有好处。”
子上想要渡河列阵,随行的孙伯说“晋人不讲信用,如果乘我半渡而击之,那就吃亏了,不如让他们渡河列阵。”
所以子上让楚军后退了一舍,等待晋军渡河。
但阳处父等楚军一退,故意宣扬说“楚军不敢与晋军决战,已逃跑了。”
于是就率军退回。
阳处父知道楚国太子商臣与子上结怨,退军后让人对商臣说“子上受了晋国贿赂,所以退兵。”
商臣将此事告于楚成王,成王没有加以鉴定就直接杀了子上。
所以孙叔敖现在对于晋国这边的话,也是没有那么相信的,万一自己退兵之后晋国这边,也向楚王诬告自己收了晋国人的贿赂。
虽说楚王不一定能够相信吧,但是亲自率领大军出征,却无功而返,没能救得了秦国,又消耗了那么多的粮草。
多少有些人会说他的坏话,这也不是孙叔敖想要看见的。
得知了孙叔敖有这样的顾虑之后,姬獳也给了他一个台阶下,也就是晋国的军队后撤,让他们都安全的离开秦国和晋国的疆域。
光是承诺也是没有什么用的,双方还得签订契约,于是他就挑了个机会,和这位楚国的将领见了个面。
双方都带有十几名护卫相随。
就在芮邑的城前二十里,晋国的大军也退去了很远,表示不会在这一场双方会盟中见到造出什么幺蛾子?
双方于是就在芮邑的城前相见了,晋国这边最高统帅其实也就是晋侯,其他的人也就是鲁国的将军和白狄的君主。
晋侯和楚国将领的身份不对等,不适合见面。
而且派遣鲁国的将军和白狄的君主也不太合适,毕竟如今是晋国和楚国和谈,并不是他们和楚国和谈啊。
让他们三个人去见孙叔敖都是不太合适的,只有姬獳最合适。
姬獳如今已经十八,去会见楚国的将领,倒也不算不合适。
姬獳见到面前身材稍微矮小,而且长得还有点丑的楚国将领,双方都行了一个礼。
“吾是晋国公子獳,今天来和楚国和谈,敢问足下之名。”
孙叔敖回答道“在下蔿敖,楚国的令尹,如今受楚王的命令来救秦国。”
姬獳想着这个人的名字怎么感觉有些熟悉,再仔细想想
他是那位孙叔敖吗?
如果真的是他的话,那自己还是挺幸运的,能够见到挺多历史上的名人。
“如今楚队在秦国城邑中,如果晋国真的想要和楚国和谈的话,那就安然无恙的放他们走吧,不过这也得向神发誓。
在此之前我有一个要求。”
楚国的至高神和晋国的不一样,楚国的至高神是东皇太一,而晋国的神则是昊天上帝。
似乎两方的神明都不通啊。
姬獳“我可以向昊天上帝和东皇太一发誓,你先说说你的要求是什么吧?若我能够做到,而且不损害晋国利益的话,是可以答应的。”
孙叔敖“我此番来救秦国并没有成功就退兵,不可无功而返,所以请允许我攻打郑国,以向楚国证明,吾并非无功而返。”
其实孙叔敖从一开始也没打算带兵打仗,还是楚王的强烈要求,才让他带领着这支秦国的军队来了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