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兄弟,难不成你要干的大事,就是每天和一群泥腿子掘土挖渠?”
陈友谅狠狠的嚼着楚镇周递去的一块干硬饼子。
满是嘲讽、愤怒的看着陈恪。
其他人也看向陈恪。
说实话,大家虽不像陈友谅这般满腹牢骚。
还总是在百姓中间,散播一些影响士气的牢骚话。
可他们对陈恪的行为也很是不解。
他们认定了陈恪是要造反。
事实却出乎他们的意料。
自胁迫皇觉寺答应分田后,陈恪根本没有为造反,做任何实质性的事情。
比如趁着民心靠拢时,乘机招收青壮成军之类的。
反而先是主持分地,这也到罢了。
分地后,开挖水渠。
他完全可以交给百姓。
而这本来也就是乡民自己的事情,做个规划,安排具体的任务,已经就是很负责任的造反者了。
作为执政的官府,也做不到陈恪这般细致入微,面面俱到,合理详细的规划。
这条五百里的水渠,可算是让他们见识了,什么才是规划。
从工程量的准确测绘、详细分配。
挖掘工具的调查、统计。
人力中青壮、妇幼占比统计。
挖掘段土质的调查统计。
基于这等影响工程质量、工程进度的详细调查、统计做出来的分工统筹计划。
真的是让他们大开眼界。
做到这个程度,根本就不需要陈恪亲自动手了。
只要把任务安排下去。
乡民完全可自行去挖掘。
陈恪却没有,而是亲自参加水渠的修建。
这哪里像一个造反者?
更像是一个勤勤恳恳的官府青天大老爷。
历史,当官的中间,也常出现这等踏实肯干,肯于百姓同吃苦的青天官老爷。
但造反者中。
绝无这样的人。
造反者虽然也会许诺百姓一大堆好处,以此达到收买人心,驱使百姓卖命的目的。
但本质。
造反者要做的,就是破坏。
破坏要推翻朝廷的民间稳定基础。
越乱,才会有更多人,被动的卷入推翻朝廷的洪流中。
造反者只有成功后,至少也是有了分庭抗礼,角逐天下的资本时,才会真正去用心恢复民间秩序。
所以在传统的认知中,造反者本质就是破坏者,而只有执掌政权一方,才会是这种建设者。
所以似刘伯温、沈万三这种见识广,想的多的。
甚至怀疑,陈恪本来就是元庭的人。
只是看不惯元庭的昏聩无能。
在元庭没有施展抱负的机会。
所以才会来这样一个地方,打着造反的幌子,实践自身抱负。
加初见陈恪时,陈恪的气质,以及那种白白净净的模样,他们本就对陈恪的身份有所怀疑。
这段时间,看着陈恪的所作所为。
这种怀疑就更深了几分。
陈恪看了眼陈友谅,唇角动了动,想要驱赶陈友谅的狠话到了嘴边。
又被他咽下去了。
倒不是他舍不得驱赶陈友谅。
而是他知道,这类的疑问,不光陈友谅有。
其他人多半也是如此。
他不在乎陈友谅。
却是真的想把其他人留下来。
他知道,这些人现在没有走,其实是各有目的的。
比如沈万三,或许是想和他做生意。
但不管如何。
他都希望尽可能能把这些人留下来。
认可他的理念。
为这一理念,并肩奋斗。
让这天地,彻底的改了新颜!
作为一个穿越者,他不想做那种,口中喊着为国为民,可到头来,还是做那等称王称霸家天下的虚伪事情。
家天下,无论谁做皇帝,也不过是比烂罢了。
在恶臭腐烂中,矮子里拔高个。
就是所谓的圣德明君?
试想一下,一堆腐败的烂菜叶子中,腐水污秽渗透。
选出来所谓的圣德明君,就多么干净了?
朱重八取代元庭是如此。
即便他这个现代人取代元庭,一样也是这样。
家天下,封建权力分封的制度设计,决定了无论谁做皇帝,都无法改变权力分封制度,造成的一个个灯下黑的阴影。
这个阴影内,隐藏的是令人作呕的阴暗肮脏!
把到了嘴边的狠话咽下去。
他耐着性子,平静笑着说道:“怎么不是干大事?”
“我早说过,革命不是造反。”
“造反是通过乱,打破旧秩序,从而推翻昏聩的朝廷。”
“而革命,则是通过全新的建设,打破旧秩序。”
“就说我们现在分田吧,我们通过建设,已经无形中打破了这方圆十里的原有旧秩序。”
“首先,具有区域性影响力,甚至可以说统治性的皇觉寺,就在我们的建设中,被打倒了。”
“等五百里农田水利建成后,皇觉寺的影响力,就会降到微乎其微的地步。”
“在分田过程中,由于现有的村社宗族祖坟,影响了农田划分、水利建设。”
“我们在渴望尽快分田建设的百姓支持下,胁迫村老答应对祖坟的迁移,已经对传统宗族宗法造成强有力冲击。”
“而随着分田、水利建设的完成。”
“用不了几年,家家户户都会富裕。”
“我之前说过,经济制度决定顶层建筑。”
“大到天下如此,小到村社也是如此,乡民在村社中的地位,很大程度决定于经济能力,当绝大多数人的经济地位提升。”
“不需我们做什么。”
“他们就首先不满原有的村社地位,就会主动冲击原有的村社制度。”
“乡民有了要求变革的需求,到时只要我们稍加引导。”
“就可和平的、彻底的变革村社秩序!”
“革命不是造反,造反是破坏,革命是建设。建设中,打破原有的旧秩序,建立新秩序。一个生活在更光明新秩序中的百姓,亲身体会了新秩序的好,还愿意看着旧秩序卷土重来吗?”
“新秩序中的百姓,会更加坚定的与我们站在一起!”
“以更加无畏的勇气,与我们劳动者先锋队,一起彻底推翻旧秩序,让旧秩序,绝无死灰复燃的可能性!”
“新秩序中,百姓对我们的支持,那种推翻旧秩序的信念。”
“比造反破坏,笼络的人心,更加坚定!更加牢不可破!”
刘伯温的面色早大变了。
骇然的看着陈恪。
他没想到,一个小小的分田、农田水利建设。
不知不觉,竟让陈恪做成了这么大的事情。
由村社及天下。
一旦全部完成这种建设……
那就真的是改朝换代了!
“即便如此,也没有必要,让我们亲力亲为吧?规划好,布置下去,完全可以达到一样的效果。”
陈友谅也的确挺震惊的。
可陈恪的话,并未回答,为什么这种受苦受累的事情,需要他们亲自干。
能以这种革命建设的态度,去造反,给百姓的好处已经很大了。
凭什么让大家亲力亲为,受这等糟心罪!
ps:新书求收藏鲜花评价票月票评论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