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为光明新秩序生存,尽可能捣毁周围黑暗腐朽,这种较为崇高的理念,与扩张野心。
似乎最终达成的目的都一样。
就流于表面的表现形式,都是扩张。
但其实完全不一样。
前者是一个合格先锋队员,以对劳动者革命事业的忠贞为奋斗目标。
虽然尚未达到,劳动者先锋队员对天下劳动者最广泛同情心这种高级奋斗目标。
但到底是具有正义性的。
而他的努力目标,就是在接下来的革命事业过程。
在与广大劳动者一起劳动的接触中,进一步进行痛苦的自我改造,最终使自己成为一个高级先锋队员。
其实,这也是他不愿意,过早脱离村社的原因。
他自己都不具备高级先锋队员的觉悟。
更别说其他人。
而且单单他一个人,具备这样的高级先锋队员觉悟还远远不够!
必须是先锋队中,顶层的大部分人,具有这种高级先锋队员的觉悟。
这个过程任重而道远。
但他有信心,也充满了斗志。
至于后者扩张野心,则是完全为满足个人功业的野心。
不过是把劳动者革命,当做一件工具罢了。
而非一种纯粹的、高尚的精神内涵、精神动力。
这两者表面的表现形式看似一样,其实精神内核完全不同,甚至背道而驰。
所以结局也注定不同。
当一个先锋队员,放弃了崇高理想。
让自己蜕变成一个彻头彻尾的大国主义分子时。
把崇高的先锋队劳动革命,当做工具时。
那么无论他暂时取得多么高的成就。
也必将失去天下劳动者的广泛支持。
进而被广泛劳动者抛弃,导致劳动者革命事业的崩塌瓦解。
他从不对此有任何怀疑!
因为任何谎言只能蒙蔽人一时,不能蒙蔽一世。
可能蒙蔽部分劳动者。
但劳动者有千千万,有千千万万双眼睛,谎言不可能蒙蔽所有人!
这也就是,劳动者革命理论中,反复提及,要求先锋队员要坦荡磊落,要实事求是、要客观诚实的原因。
没有对广泛劳动者,以广泛同情为精神内核指导的大国主义行径,必将是不得人心的。
也必将会遭遇巨大挫折失败!
可以说,一个先锋队员在成长中,一旦没有成为一个高级先锋队员,而是变成一个大国主义分子。
无疑就像是武侠,练功走捷径误入歧途一样。
毁掉了信念根基,就是毁掉武学根基。
陈恪一时间思绪繁复陈杂。
他决定,将来写一些先锋队教育理论时。
一定要把他这段自己的感悟、总结写入其中。
即便先锋队员,不是每一个人,都能自觉产生高级先锋队员的觉悟。
但也要灌输给他们。
让他们知道这个道理。
至少可以在他们的脑子里,画下一条红线。
成为他们做事的规范!
约束他们,不要从一名先锋队员,误入歧途,沦落为大国主义分子。
所有人都诧异的看着陈恪。
尤其是宋濂。
现在的起义军,喊出的口号,无外乎驱逐鞑虏,恢复中华。
几乎各处起义军,都喊这种狭隘复仇口号。
高举这面旗帜。
作为一名汉官。
他内心中,虽然觉得这样不对,可隐隐间也有一些痛快。
但他万万没想到,在这里,竟然能遇到这样一个造反者!
他隐隐感觉到,面前这个年轻人,比其他那些造反者,有着更大的野心!
他没有视普通的元蒙人为敌人。
而是认为,他们也是元庭统治下的受害者。
无疑,就给了他将来,将元庭传统基本疆域,吞下的法理依据!
而些高举着驱逐鞑虏旗号的起义军。
即便将来得到江山。
他们也不可能有这种法理依据!
名不正则言不顺!
虽然现在的战争中,似乎师出有名,早已毫无用处。
其实不然。
至少宋濂很清楚,师出有名任何时候都是比军事胜利,都更重要的政治胜利!
首先,高举驱逐鞑虏这些起义军。
一旦夺取了传统的中原地域后。
起义军统治下的民心就会首先丧失进取心。
百姓认为驱逐鞑虏,已经完成了目标,无论顶层野心多么大。
底层百姓也会失去动力。
其次,高举这面旗帜后,会让草原与中原形成强烈的对立。
草原那些同样备受元庭压迫的普通百姓,也会因为义军高举的这面旗帜,敌视义军。
无形中,让进取的阻力变大!
双重因素,就他根据历史经验来看,这种情况下。
成功将草原元蒙传统疆域纳入统治的可能性很低。
即便可能成功,所需付出的代价,也会因这面旗帜的缘故,变得阻力更大。
而且即便成功,也未必能够形成有效统治!
如果陈恪知道宋濂这家伙,短短时间,竟想了这么多。
一定会比他得知,凤阳新任县令叫宋濂时,更加震惊。
宋濂的这种论断。
无疑是把历史,明朝的扩张,完全认识透彻了。
其实不说是朱元璋。
就是换一个文治武功,能力更强的人。
但凡高举了驱逐鞑虏这面旗帜的,做的也绝对不会比朱元璋强多少。
驱逐鞑虏这面旗帜,不光对进取草原师出有名造成了影响。
无形中,也给自身画了一个圈。
圈定了思想、思维、进取心。
……
ps:求收藏鲜花月票评价票评论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