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温等人,冲张君宝投去善意欣赏的笑容。
先锋队内,严厉批判那种人情世故、兄弟义气这类的东西。
先锋队对所有队员的要求是:不反对先锋队员有人情味,但绝不容许,在先锋队内,对待战友、队员搞人情世故、兄弟义气这一套东西。
先锋队的温度,是来自于崇高的理念。
是对广大劳动者的广泛同情心。
磊磊落落,实事求是,客观诚实,毫无保留的,对战友的批评、自我批评,就是对战友负责、关心、爱护的一种温度。
是一种对先锋队事业,最崇高炽热的温度。
但这是先锋队员在队内,对战友、对先锋队事业的态度要求。
对外。
尤其是迎来送往。
对那些非先锋队员,如何把握好礼节,又不完全沦为人情世故。
影响先锋队的良序风气。
这就是一个需要灵活把握的问题。
毕竟那些非先锋队员,可未必认同,先锋队所提倡的崇高理念温度。
这个度。
大家私下讨论,一致认为,陈恪拿捏的最恰如其分。
就如当初陈友谅提出,也想加入先锋队。
换做他们,以陈友谅与大家相处这么久,共同做事的情谊。
即便陈友谅这人,不被喜欢。
大家也抹不开面子拒绝。
会准许陈友谅加入的。
可陈恪不同。
陈恪并未因人情世故,就答应陈友谅。
而是本着对先锋队事业是否有利的态度;本着希望继续能够引导、改造陈友谅,使之成为合格的先锋队员的态度。
以这样一种即保证先锋队章程纪律,又不失温度的方式。
有礼有节,有期盼陈友谅将来能成为一名合格先锋队员的,有温度的态度,予以了陈友谅特别队员的身份。
恰如其分的让陈友谅,感受到了一名先锋队员,以先锋队崇高理念对他,炽热的期盼。
但却没有沦为传统的人情世故,兄弟义气。
陈恪在这件事情的处理态度,处理手法,给大家十分大的启发。
而张君宝作为陈恪的侍卫长。
将来必然要承担许多对非先锋队员迎来送往的事情。
张君宝某些时候,代表着队长,进而代表着先锋队对外形象。
关于如何展示先锋队温度,灵活把握,无疑十分重要。
现在这事,张君宝处理的就十分恰当。
没有因外面那位马姑娘打断会议,破坏先锋队的组织程序。
但张君宝瞅准了,会议即将结束,提前禀报。
就能让外面那位等了有一阵子,或许已心有不满的马姑娘,感觉受到了重视。消除首次见面,就可能产生的,对先锋队的不满、不好印象。
这种灵活处置的能力。
证明了,张君宝担任陈恪这位队长的侍卫长,很合适。
这关乎整个先锋队。
张君宝做得好,有这个能力,他们当然很满意、很高兴。
陈恪点点头,看向众人:“那会议到此结束,其他人,想留下来,一起见一见这位到处打听我们的马姑娘,就留下来。”
“常大哥,你就不要留下来了。”
“马派出合适的人,进入刘家坝,刺探刘家坞堡的情况。”
“据说刘家坝士绅刘一方,人送外号‘霸一方’”
“我们首先就拿靠近我们的这位‘霸一方’磨刀!”
常遇春当即起身,点头道:“我这就去安排。”
笑着说完,常遇春转身离开。
马秀英领着汤和跟着张君宝往草庐走时,恰好遇到常遇春匆匆离开。
马秀英不由暗暗多观察常遇春。
对陈恪身边的任何人。
有机会,她都观察的很仔细。
从这些人的言行举止,也可一定程度,观察处于核心地位的陈恪,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张君宝灵活严谨,嘴很严。
常遇春虽没交流,但身那股子草莽气息,瞒不了她这样一个,身处义军草莽中的人。
可这人和红巾军那些草莽完全不同。
一种严谨正派气质,明显压过了那股子草莽气。
很明显,这人出身草莽,却在迅速蜕变!
是什么,让一个草莽蜕变这么快?
马秀英边走边在心中琢磨。
人想要蜕掉先天环境养成的某些东西是很难的。
红巾军中,也就她义父,随着身份地位的变化,位者的气质越来越强,才压过了这种草莽气。
历朝历代,有些开国的功勋。
即便穿朱紫,高居庙堂,也难以蜕掉身的草莽气。
“马姑娘请。”就在马秀英还在琢磨,陈恪到底是怎么做到,让一个草莽,这么快蜕掉草莽习气时,突然响起的声音,惊醒了她。
马秀英抬头,就看到已经来到了草庐门口。
在前为她领路的张君宝,撩起草帘子,作请的手势,等着她入内。
“多谢。”马秀英十分有礼貌,让人忍不住心生好感的温婉一笑,点了点头,走入……
……
怀远。
一座坞堡燃烧着大火,内里不断传出男人愤怒的咒骂,女人凄厉的哀嚎声。
不时有扛着财货、民妇的盗贼,狂笑着从燃烧着熊熊大火的坞堡内冲出来。
整个坞堡,宛若一座人间烈狱般。
陈友谅坐在一匹劣质的战马。
用马鬃擦拭着明晃晃刀口,残留的血迹。
ps:新书求收藏鲜花评价票月票评论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