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书房内。
朱元璋看着面前的崇祯皇帝,满脸的失望。
他本来觉得,这朱由检当皇帝当成这幅鬼样子,都是因为前头的那些败家子做了坏榜样,留了个烂摊子给子孙,又没人教导朱由检。
可现在一看……
奶奶个熊,分明就是朱由检自己不适合当皇帝!
“招安一事,咱已经定好人了。”
朱元璋右手微微抬起,把自己孙儿叫过来:
“英儿,这一场仗能打赢,你功劳不小。”
“既然如此,那招安李自成旧部的事情,咱就交给你来办,如何?”
朱雄英跟着白起他们忙活了一晚,在尸堆里找李自成的踪迹,整宿没睡觉。
现在听到自己还要负责襄城那边的招安事宜,本来还在打瞌睡的他一下子就清醒了!
这走向,莫非是真打算把自己往继承人这个路子培养?!
他猛甩脑袋,头摇得跟拨浪鼓似的:
“不不不,孙儿还小,这种事情还是交给徐达将军他们吧!”
“皇爷爷您看,要想招安,那既得汇总襄城周边所有城池的情况,还得安置流民,又要想办法让他们不能重新组织起来……”
“孙儿才八岁啊!不是十八!”
朱元璋眉头一紧,觉得有些不对劲。
英儿如此抗拒此事,莫非,他看出来自己的打算了?
若他真的猜到自己心思,如今这个反应,恐怕就是不想做大明帝国的继承人。
这怎么行!
“咳,英儿啊,你不能这样。”
朱元璋挤出一个慈祥的笑,摸着孙子的头发道:
“咱这也是想锻炼锻炼你嘛,毕竟,你若是想回去之后负责神机营,那得先有些经验,是不是?”
“神机营虽不大,可也是工部兵部联手构成。”
“你若能将襄城招安一事解决妥当,那咱才能放心让你去神机营,不受委屈呀!”
他笑得很核善。
朱雄英很震惊。
这话里话外的意思,不就是在说——
这事儿办得好神机营就归你管,如果招安都不行,那趁早别提管事儿了,留在宫里好好学习吧。
朱雄英眼睛瞪得老大。
好你个老朱,你说话不算话!
你威胁我!!!
朱雄英虽长了不少个子,但脸婴儿肥还没褪去。
“……行!”
他鼓着个腮帮子,妥协了:
“皇爷爷,算你狠。”
“这差事我办了还不行吗!”
………………
襄城。
头一天晚被炸毁的城墙周围,现在仍然是一片废墟。
远处大批军士往这里奔来,其中有大部分都是被团团看押起来的俘虏。
朱雄英翻身下马,稳稳落地。
“几位将军,俘虏的总人数有多少,算出来了吗?”
他转头问道。
白起和徐达跟在他身后,孙传庭则是在他旁边。
“老夫大致算过了,除去在山中战死的,其余总共俘虏了四万人。”
孙传庭拱手道:
“这只是在昨夜山中擒获的。细细算来,闯贼昨夜先带了约两万人马进山,而后又从襄城内出来三万人赶,可后来的那一批正好赶咱们齐射,不少人被吓得当即投降。”
“再加李自成身死的消息传开……”
“咱们虽人马不多,也轻松俘获了襄城内的八成兵力!”
朱雄英摸了摸下巴。
俘虏是挺多的,不过这也只是一部分人。
李自成号称拥兵数十万,这里头肯定有吹牛的成分在,不过他手中兵力应该也不低于二十万。
毕竟农民军中人人皆兵,拿个锄头也能阵打仗。
思忖片刻后。
朱雄英沉声开始安排。
“那就先劳烦孙将军带人进城,把这里面的百姓安置下来。”
“周边的城池,便由徐达将军率大军去,告知他们李自成已死,只要现在归安朝廷,一切既往不咎!”
“若遇抵死顽抗的……”
他语气严肃起来,铿锵有力道:
“直接攻城!”
徐达拱手领命而去。
兵分两路。
朱雄英一行人进了城后,便发现了一个问题。
城中百姓在看到官兵之时,简直跟看见鬼一样,跪在路边瑟瑟发抖,头都不敢抬。
可见,当今的朝廷已经烂成了什么样!
“匪过如梳,兵过如蓖,官过如剃啊。”
孙传庭作为朝廷一方大员,看到这样的场景,也是痛心疾首,喃喃出声。
若不是朝中军中的蛀虫如此之多,也不会官逼民反!
听到他的话后,朱雄英也反应过来,立即回头对孙传庭道:
“孙将军,务必约束好你麾下的五千将士,切勿在城中搜刮百姓财物。”
“还有,传令给所有人——”
“颁布3大纪律,八项注意。”
“从今往后,但凡是在军中的人,都给我遵守这些规矩!”
………………
PS:不多废话,刚吃完饭,第六更奉!求花求票求打赏,求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