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好半天,朱元璋才终于冷静了下来。
他站起身,拍拍自己衣服的泥土,望向了朱雄英。
“英儿,你说这两样作物都是你从明末带回来的,但这好像不太对劲吧。”
朱元璋恢复了一直以来的英明,很快就找到了疑点:
“虽然只在那呆了一个来月,咱也听说了不少事情。”
“灾变自嘉靖皇帝开始便有端倪,一直到了崇祯皇帝的时候,气候已经变化到了堪称可怕的地步。”
“他们治下所经历的灾荒,甚至比咱在元朝时更甚!”
“可有如此良种,只要皇帝不是傻子,用起来完全可以大规模解决灾害和饥荒……”
哪怕赋税苛刻,又怎么可能让百姓活不下去呢?
朱雄英知道他的意思。
百姓但凡是活得下去,怎么还会冒着砍头的风险造反?
“皇爷爷,实不相瞒,到了崇祯一朝,这两样东西已经传入大明一百来年了。”
朱雄英叹了口气:
“可是朝廷一直没人引起重视,也没有人觉得靠它们就能解决灾荒,因为他们不知道红薯和土豆是能抗寒抗旱的作物。”
听到这话,朱元璋简直是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
他恨不得现在再跑到明末去,把崇祯皇帝揪出来暴打一顿方可解气。
奶奶个熊的……
全他娘都是败家子!
大好的粮食摆在眼前都看不到,由着百姓饿死、造反,活该他们一个个活不长也当不好皇帝。
朱元璋气得胸口不断起伏:
“幸好咱将朱棣送过去,把朱由检给换了下来。”
“若继续让他当皇帝,这大明定然是还要被他霍霍个干净!”
看着他生气的样子,朱雄英一时间也不知道该怎么劝。
这感觉恐怕就像,一个道行极高的老头有天飞升了,他将一个鼎盛家族和无数财富都留给了后代。结果等他想起来了回家一看,嚯,只过了数百年,家里那些后代就败得只剩个空宅子了,而且一个能打的都没有。
不气才是有鬼了!
想了想,朱雄英决定转移一下话题。
“皇爷爷,孙儿倒是研究过,这气候大概再过一百多年就会变冷,是千万年以来也数一数二的冷。”
他指着朱元璋手里的红薯和土豆:
“不过还好咱们已经拿到了这两样作物。”
“现下,孙儿可以将带回的全部种子交给工部的司农官,让他们开垦试验田培育。”
“总算是还有一百多年时间,虽然短期推广到全国有点难,但是慢慢来,肯定能赶在气候变化之前推广完成的。”
还好自己进入了那扇门,完成任务救下了孙子啊……
朱元璋很庆幸自己当时的决定。
如果那时他没有相信,让朱雄英一个人去完成任务,那多半是没戏的。
若孙儿如同历史一般,年仅八岁就早早夭折,不单他会悲痛欲绝,也绝对是整个大明的损失!
他伸手就将孙儿抱住,抱得对方双脚悬空。
“哈哈哈哈,好!”
朱元璋大笑道:
“正好,神机营里便有工部的人,等会儿咱就带你好生认识一下。”
“这个神机营,还有司农官这两边,都由你来直接负责!”
………………
参观神机营的过程,让朱雄英非常累。
里头有皇家工匠在敲敲打打,锤铁锻造,火炉子就没有熄过,非常热。
他热得满头是汗,恨不得当场打赤膊。
但是,有朱元璋在旁边盯着,他面对工部和兵部的臣子们就一直得端起皇孙架子。稍微松懈点想偷个懒,朱元璋的眼刀子就唰唰唰地往他脸飞。
这让朱雄英再次坚定了不当皇帝的决心。
捏马,皇孙见人都要这样,那当了皇帝之后是不是睡觉都要姿势端庄啊?!
不行不行,这个接班人谁爱当谁当去,反正他不干!
于是。
一转眼,朱雄英就硬是拖着朱元璋来了兵部。
六部的办公地点都在宫城外头,离皇宫也就是一墙之隔。
朱元璋刚刚下马就被朱雄英生拉硬拽,非要让他进去。
“英儿,你这是作甚?”
朱元璋半是无奈半是疑惑道:
“若是想找人问事,咱直接回宫去召见便好了,何必绕这么一圈亲自跑来兵部?”
可朱雄英并没有答话,只是一个劲儿地拉他往里走。
难不成,是因为自己今日正式将神机营交给孙子负责,孙子觉得搞不定这帮老油条,才叫自己来兵部直接撑场子?
朱元璋想了半天,以为找到了原因。
但是很快他就改变了想法。
因为进了兵部之后,里头的人像是已经正式认识过皇太孙了一般,对他恭恭敬敬。
然后朱雄英就直接钻进了一个厢房里,拉了一个年轻人出来。
“皇爷爷,给您介绍下,这是孙儿从崇祯那边拐来的。”
朱雄英指着自己旁边那个看起来二十岁不到的青年,笑得很是灿烂。
细看之下,这笑容还有点使坏的意思。
“他叫做郑森,孙儿给他赐了新名字——”
“郑成功。”
………………
【求花求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