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凡换做是任何一个别的地方,郑成功听到自己要被派去打仗,眉头都不会皱一下。
毕竟为人臣子的,奉旨行事是本分。
而且这种远征海外的大事,若让自己领兵出海,那不就等同于跟永乐年间的三宝太监一般,史书留名预定了?
可偏偏是琉球。
偏偏,是那一片岛国。
郑成功犹豫了半晌,才斟酌着开口道:
“陛下,臣愿为朝廷效力……”
“不过若非要打琉球的话,能不能让别人去打?臣愿去更远的地方!”
朱元璋从龙椅走下来,缓步走到郑成功面前。
他深深凝视着这个年轻人,道:
“你不想去?”
“是因为,那是你母亲的故土?”
郑成功一时间也不知道该点头还是摇头。
这的确是他不想去的原因。
虽说他对自己的汉人身份一直毫无保留地认同,但岛国毕竟是自己自幼生长的地方。
在郑成功出生的年代,早就没有了倭寇,所以他对倭人也不像明初时大部分人一样,恨之入骨。
见他这样犹豫。
朱雄英也走了过来。
“我与皇爷爷都知道,你有一半那里的血统,对琉球有一定感情也是很正常的。”
他拍了拍郑成功的手臂,先安抚了下,才接着道:
“不过你读过书,想来也知道现今大明沿海一带的局面。”
“倭寇犯边,不论是海禁还是其他手段,都是斩草不除根,这对沿海一带的百姓危害极大。”
“皇爷爷想攻打琉球,也是因为这个。”
“郑兄,你如今是大明的官,自然也应当为大明百姓考虑啊。”
是的,现在跟明末不一样。
倭寇实在是太过猖獗。
郑成功对海事熟悉,也知道大明的航海是从永乐年间才开始发展的,但直到嘉靖出了个戚继光,倭寇之祸才被彻底平息。
他沉默了良久。
“陛下,殿下。”
郑成功想了很长时间,终于开口:
“臣想问,待到大军登陆,会屠杀那里的普通人吗?”
这是他最大的心理障碍。
由古至今,中原正统向来秉持一个观念——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可如果要让郑成功率兵攻打琉球,再去屠戮那里的平民,那他真的接受不了。
打仗是打仗,屠城是屠城。
两者大不相同。
朱雄英看出了他的疑虑,抢在朱元璋之前道:
“你也很清楚,咱们攻打琉球的主要目的,是彻底解决倭寇之祸。”
“二百年多年后你父亲能够在海外经商,也是因为那时已经没了倭寇,海外比现在要安全许多。”
“与我大明疆土相比,那区区岛国还不如一个州府面积大,我们图啥?图它野蛮未开化?”
“就算是日后真要统治这个岛,也只会弄死他们的天皇和将军。依我看,能让他们归化大明,也是给他们脸面了!”
话虽然不太好听,但确实是这个道理。
郑成功并不认为朱雄英在信口胡诌,因为那岛国比起大明,实在是落后了太多。
如果当地百姓能够如同大明周边的其他蛮夷一般,顺利地被汉人同化,对他们反而是好事。
朱元璋不动声色地看了孙子一眼。
这臭小子,倒是能说会道啊。
决心攻打琉球,除倭寇之外,岛有银矿这个最大的原因,他是只字不提!
朱雄英也朝他使了个眼色。
意思是,当然不能现在就说啊,搞得咱们比倭寇还像倭寇,抢银矿这种事情是自然而然的嘛,等登陆后他们发现了银矿再开采就行啦!
爷孙俩的眉眼官司打了半天。
郑成功却没有发现什么不对劲。
他终于下定决心,拱手道:
“既如此……”
“臣,领命!”
………………
几日后。
朱雄英独自带着郑成功,去了京郊的神机营驻地。
两人骑马并行。
路,朱雄英装做不经意地开口道:
“郑兄啊,我想问你个事儿。”
郑成功立即回头:
“殿下,您可别再折煞臣了,直接唤臣名字即可。”
“有什么事情,臣知无不言!”
就等你这句话!
朱雄英咧着一口白牙:
“若我给你一艘比崇祯水师更强、更大的舰船,你有没有信心,先用这艘船登陆琉球?”
郑成功刚想拍着胸脯答应,随即便反应了过来。
“就,就一艘?”
他瞠目道:
“殿下,您先前不是说,可以等臣先画好图纸,让工部多造几艘船再出海吗?”
“怎么现在就只给一艘啊???”
朱雄英摆摆手,道:
“嗨呀,你画图纸是小事,但是要建造这么多大型远洋船,需要的时间也太久了。”
“我手头有一艘现成的舰船,保证是你从来没见过的超级豪华版!”
“有了它,便不必担心海巨浪,也就不用大批的船队护卫。反正,弄船队不也是为了防止意外,在风浪之下留存实力吗?”
“你就说你干不干吧!”
哪怕直接将明末的水师巨舰搬到这里来,也没人敢说自己的船不怕风浪。
郑成功的脸都皱成一团:
“殿下,您倒是先把这船拿给臣看看呀……”
“假若真的有您所说这般厉害,那臣现在就能开船去琉球!”
他心里认定了——
皇太孙殿下,肯定是在唬他。
这牛吹得,简直没边儿了!
………………
【小作者已经自暴自弃了。这个票我看是涨不起来了,只求明后天架你们喜欢看的给个订阅吧T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