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9章:大秦盛世!【求鲜花】(1 / 1)公子夜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此时没有人敢再小瞧赵乾。

这个未来的新君,在政事倒还颇有些真知灼见。

因此!

虽然被废除了世袭制和举荐制,让这些官员们心中不悦。

但是他们也没有什么别的办法。

为今之计,也只有回家督促自家儿郎勤奋向学了!

而赵乾显然还不满足于只是增加科考制度。

他看了看殿沉迷不语的百官。

便再次开口道。

“父皇,儿臣还有一项利于民生的提议,不知当讲不当讲?”

此话一出,朝堂的那些百官们顿时眉心直跳。

他们直觉赵乾肯定又要说出来什么石破天惊的提议。

果不其然,在秦帝点头允他继续说以后。

赵乾说道,“我们大秦如今就只有帝都建有高等学府,可这些学府都是为勋贵人家的子弟开办的。”

“若想这大秦人人都能变为强者,为百姓们扫盲才是第一要等事,何不在各地都开办学府让那些平民们也能拥有进学的机会”

——哗!

此话一出,朝堂的众人都坐不住了。

赵乾不止要在平民阶层中选拔人才。

而且还要将贵族子弟和平民的差距缩小。

这如何使得

若是这样的话,他们这些贵族人家的子弟可以说没有任何的优势。

毕竟那些寒门子弟没有家里可依仗。

定然会更加的努力向。

但是显然秦帝已经被赵乾的提议给彻底的惊艳到了。

他大手一挥便下沉声道。

“太子的提议甚好!那就按照太子的提议去办!县级以的地方,必须新建学塾!”

百官们见着秦帝在金殿兴奋的走了两个来回。

就知道此事已经算是板钉钉。

再无转圜的可能了。

一时间几家欢喜几家愁。

朝会散去后,有关于赵乾提出的这两项新的制度。

就由各部官员迅速的开始筹备起来。

随后这消息很快就传遍了整个大秦。

当大秦的那些百姓们从皇榜得知。

只要及冠的男子都可以参与选拔后。

几乎的一时间便陷入了狂喜之中!

他们穷人的机会,总算是到了!

而此时,距离大秦帝都百里的一个县城。

此地人杰地灵,人人爱好诗词歌赋。

但是这些东西并不能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什么改变。

当地有不少才华出众的人为了能养家糊口。

甚至选择去街摆摊卖字画。

甚至给人代写信件,来赚取一点微薄的收入补贴家用。

但这种生活,无疑是没有希望的,过了今天不一定还有明天。

朝不保夕。

如今这圣旨一下,这些文人几乎马就找到了自己为之奋斗的目标。

“据说啊,这是太子殿下提议实行的新制度,以后我等寒门子弟,定要以太子殿下为尊!”

一个寒门子弟站出来煞有介事的说到。

而其他的人见状,也纷纷附和起来。

“没错!若是没有太子殿下,我等也没有这种鱼跃龙门的好时候,从今往后,唯太子殿下马首是瞻!”

“大秦有此等储君,实乃我等之福啊!”

赵乾的两项制度,在让那些文人获得了希望的同时。

也惠及到了最底层的那些庄户百姓。

因为根据诏令,从今年开始,各地就要兴建学塾。

而凡是到达学龄的孩童均可进入学塾学,学费也不用百姓们担心,由朝廷全部承担!

大秦各地的学塾并不是很多。

因为但凡家里有点财力的人家,基本都会请先生直接去府教学。

学塾只是给那种家境一般,还算能掏得起几两散碎银子的学生办的。

可就算是家里有些闲钱的这些社会中层百姓。

也不过是让孩子来学塾识几个字。

毕竟学多了也还是做不了官,官都让那些贵族的后代做了。

还不如就让孩子略识得几个字就好。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大秦各地的学塾非但没有增加,反而逐年都在减少。

那些最底层的百姓更是不敢奢望能让自己的孩子去学塾识字。

他们便祖祖辈辈都只能是农户。

几乎代代都不存在翻身的可能。

如今赵乾的新规一下,学塾不再需要学费。

大秦百姓的孩子们,人人都可以去学塾学习知识。

待孩子学成之后,又能参与朝廷的选拔。

万一真有才干便能入朝为官。

这岂不是天大的好事

一时间无数的百姓都涌去他们所属的各地县衙。

询问这学塾一事。

人人的脸都洋溢着希望与笑容!

而赵乾这个提出新规的太子。

自然声名大燥!

竟然还有无数的百姓,为了感谢太子殿下施与他们的恩惠。

而自发的去兴建庙宇。

一时间,各地如雨后春笋一般冒出来无数的太子祠。

各地的百姓甚至将赵乾视作神明一般。每日焚香参拜!

当秦帝从负责专为他刺探各路消息的疏密处得知这一切的时候。

脸也不免划过一抹苦笑。

他看着站在身旁的右相钱蔚然说道。

“看来乾儿要比我这个父皇,更加适合这座王位,朕执掌大秦百年,都没有百姓愿意为朕建立生祠,而乾儿才当太子没多久,就得到了百姓们的拥戴。”

秦帝感慨的同时,心中也充满着欣慰。

毕竟江山能后继有人,是每个帝王所期盼的。

如今赵乾做的很好,甚至好到超出了他的想象。

若有一日,他回归天命,不能再护佑大秦。

将大秦交在赵乾的手,无疑他是十分放心的。

右相钱蔚然原本不愿意赵乾将心思全都放在朝堂之。

在他心中,强者理应去追寻更加广袤的天地。

但是经此一事。

他改观了。

赵乾用事实证明了,人是可以兼顾很多事情的。

他对政事极其的富有远见,这对大秦的黎民百姓来说。

确实是一件好事。

“是啊,先前是臣的想法太局限了,如今看来,太子什么都做的很好。”

秦帝见钱蔚然也不再反对。

脸不禁划过一抹笑意来。

随后便提笔说道,“朕这个做父皇,如今能做的,也就只有在我还在位的时候,为他扫清一切障碍,支持他的所有决定。”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