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七十三章:朕的骨肉至亲,断不会不利社稷!【求月票】(1 / 1)寻风追雪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按理说,英明神武的陛下。

就算不因此而大怒,但也不应该表现出开心才对。

虽然那些话,说的确实不错,可一个实权藩王招兵买马,怎么都要提防吧?

现在陛下为何一脸不在乎的模样呢?还是说,自家陛下早就料到了此事,也有了应对策略?

赵灵瑛想不通,非常不明白,最终只能道:“陛下说的对,可燕王之事,应该要让地方官员好好注意吧?而且,若他是为了朝廷这么做,怎么也需要上个折子回禀吧?”

既然是处理奏折,那自然要将自己心里的想法给说出来。

这不仅是对陛下负责,更是对朝廷负责。

只不过,当魏云弈听到这些话后。

却立刻摇了摇头,道:“燕王弟是为社稷尽心,而且燕地是他的封地,作为藩王,他自然有这個权力,至于向不向朝廷回禀,那就看他自己了,朕对此并不要求。”

“他啊,是朕的弟弟,是先帝的子嗣,有我大魏的皇室血脉,朕相信,他不会做出对社稷不利的事情。”

此时此刻,魏云弈觉得自己说的这些话,还有表现,真的太向昏君了。

毕竟换做是明君,肯对会听从瑛贵妃的意见,对此事进行提防。

否则,难道只凭借着一个皇室血脉。

就想着一个藩王不会造反?

那怎么可能。

史书上,这种事情多了去,也就是为何,每一个帝王,都会选择防范藩王的重要原因。

可现在是,他希望燕王这样做,不想因为自己的一个举动,从而让对方投鼠忌器,然后导致败坏气运的计划失败。

当然,魏云弈很清楚,一但燕王开始反叛了,必然牵扯进大量无辜的百姓和将士。

但自己是皇帝,完全可以选择开战,亦或者不开战。

若不开战,任由燕王耗着,还能继续消耗大魏的气运,对自己而言,可以说是毫无坏处。而在这期间,只要防止其他诸国不趁火打劫,就可以了。

而现在的情况是,其他国家,根本没这个精力。

再说,现在燕王有造反的迹象,但距离真正起事,怕还需要一些准备时间。

那时候,说不定天度国的问题和草原部族,已经被妥善处理了呢?

至于瑛贵妃的话,说燕王怎么着也得给朝廷上个折子。

这就很难了。

谁造反,会先提前打招呼啊?

而此时,赵灵瑛听到那般解释后,都不知道如何开口了。

她熟读史书,明白什么依靠皇室血脉,就相信藩王不造反的事情,确实有些离谱了。

可其心里也能看出来,陛下显然已经下定决心,不去管燕王,若再多说些什么,肯定会引起陛下不满吧?

但如果不继续开口,那是不是辜负了陛下将奏折之事交给自己的信任呢?

此时此刻,赵灵瑛有些心乱如麻,不知如何时候。

魏云弈自然也看出来,当即走到对方面前,面带笑意,同时身处食指,抬起瑛贵妃的下巴,道:“好了爱妃,不要想太多了,如此良辰夜色,朕今日对于武道,正好有些感悟,何不一起切磋切磋?”

说完,也不顾对方的反应,带着瑛贵妃朝着一边走去。

赵灵瑛惊呼一声,但也并没有反抗。

翠果看到这一幕,默默地退出了寝殿,同时吩咐外面的宫女太监们安静一些。

...

内阁办公地,文华殿中。

兵部尚书林远松站在门口,微微躬身道:“太傅,宋大人,那我就先走了,接下来的事情,就麻烦二位了。”

说完,他也没有犹豫,便直接离开了。

而文华殿里,也只剩下了张正明和宋公文二人。

现在天已经大黑,按理说,他们应该早早就回到家中了。

尤其是兵部尚书也不应该留下。

之所以如此。

是因为最近北境,也就是草原部族有所行动,镇北关局势很严峻,身为内阁大学士,必须在这方面做出反应。

比如林远松在此,便是通过兵部,看看北境各府有没有预备的驻军。

这样万一镇北关局势威严,还能够即使做出反应。

还有就是有关于兵器、马匹之类的调动。

都需要经过兵部。

宋公文呢,兼任着户部尚书,有关于粮草方面的事情,必须要和兵部商量好,怎么发,什么时候发下去等等。

一场战争,可不是双方集结大军,摆开架势那么简单,牵扯了很多东西。

就拿大魏来说,朝廷上下和地方府衙都要运转起来。

以此来保证这一战不会出现任何意外。

即便有意外,也能够从及时反应,然后补足。

当然,这是建立在国家强盛,内外一心的大前提上,不然即便有再多的大军,再多的粮草,也是没有用处的。

而现在的大魏,正处在这一阶段,一但运转起来,就不会停歇。

至于张正明,是太傅,又是内阁首辅大臣。

自然也要留下。

此时。

林远松已经离开了。

二人当即做了下去,继续安排关于镇北关之事。

“老师。”这时候,宋公文停下手中的动作,开口道:“草原十部,集结了二十万大军,在经过与老侯爷的交手后,损失了不少,现在的情况是只剩下了十五万大军,他们真的会依靠手下的大军,进犯我镇北关吗?”

“要知道,老侯爷已经稳定了局势,镇北关就有十二万大军驻守,还有北境各府,能在短时间内,再调集出十万大军,草原部族应该知道,此事不可能成功了。”

他的意思很简单,觉得草原十部的可汗们,不至于如此愚蠢。

若说之前,赵继光在驻守镇北关的时候。

草原大军还可以来一个出其不意。

现在有神武侯稳定局势,且又过了这么长的时间,双方处于拉锯阶段,再想要进犯镇北关,对北境防线造成威胁,怕是根本不可能做到。

闻言,张正明顿了顿,稍稍思索了一下,道:“你说的没错,经过了数月,局势已经稳定,即便他们手下的大军还有一战之力,可想要撼动神武侯的防御,也绝不可能。”

“但战争这种事情,有些时候并不只能看表面上的局势,还有更深层次的。”

说到这里,他继续道:“自从先帝当初御驾亲征,率领大军与草原部族进行一战后,北境比之以前,已经安稳了太多,而草原部族,虽然时有南下,但规模并不大,也就是说,他们至少有数十年的时间,没有进入我中原地区了,换做在其他朝代都是极为难得的。”

“如今,草原部族肯定已经无法忍受,因为他们看的很清楚,我大魏经过多年的休养生息,国富民强,正是南侵的最好时机,若是错过了,不知道下一次是什么时候,所以一定会把握机会。”

“别看现在镇北关之外,只有十五万大军,只要那些部族联合起来,再集结一支精锐,也不是什么不可能的事情,而且你忘记了?”

“此次草原十部出战,其中大部分,都是与天狼交好的部族,可偏偏天狼部族,却没有任何动静。”

此话一出,宋公文愣住了,他的确还没有想到这一层。

只是觉得此战经过了数月后。

不会有太多的改变。

可老师这么一提醒,让他发现,这事并不简单。

尤其是天狼部落,如今已经是草原十八部的最强一支,尤其那位天狼可汗,是近几百年来,最为强势的人物。

宋公文更是感觉,若不是因为对方害怕,大魏会趁虚而入的话。

怕是会直接开启统一整个草原的大战。

当然,现在对方也是草原部族之首,他怀疑此次大战,便有那位可汗的影子。

若是选择在这时候出兵,那局势必然会有所改变,虽说有神武侯坐镇镇北关,看起来不会有什么大问题,可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如果草原部族真的冲破了北境的防线,那中原就要暴露在外了。

思绪至此,宋公文不由一阵心惊,道:“老师,如果是这样的话,那我们应该怎么办?”

对于军事方面,他自然不比张正明了解,毕竟对方在当初先帝御驾亲征的时候,是当过军事的,连神武侯都承认其军事才能。

“为今之计,便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张正明道:“我们现在已经做足了准备,按照神武侯的性格,应该不会主动出击,毕竟只要保住了镇北关,那就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朝廷对此一定要上心,尤其是北境各府,需要时刻准备集结大军,援驰镇北关。”

与草原作战,不比在其他地方,只能看草原部族作何反应,然后加以应对。

这是最稳妥的办法,张正明了解神武侯,知道对方绝对会如此。

至于主动出击,最好是不要乱来。

因为谁都不能保证,主动出击是否能够胜利。

如今双方都没有主动权,只有等待局势变法,再从中寻找了。

“只能如此了。”宋公文点了点头,道:“对了老师,我看到了有关于燕地的折子,说燕王已经削平了燕地之中不服的势力,正在招兵买马,折子已经递了上去,就是不知道陛下会如何处理。”

当初,他正是与老师谈论燕王之事,才开始被对方任何。

如今看起来,燕王似乎在蠢蠢欲动,不是好预兆。

因为草原部族还在。

若知识后燕地出了什么事情,朝廷很有可能分身乏术。

再说,沿海地区,还有乌斯地区,也都是问题,并没有解决。

即便大魏强盛,带甲百万,可想要应对这么多的危机,也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燕王之事,倒不必担心。”张正明却是一笑,道:“先不说燕王有没有造反的想法,即便有,怕也是不会这么早起事,他才回封地多久,时间太短了。”

“还有就是,如今朝廷大部分的精力全部放在草原部族,若他趁着这个时候造反,无论成功与否,于他都没有好处,尤其是若草原部族,真的攻破了镇北关,那燕王就是千古罪人,他,担不起这个责任!”

这句话,倒是让宋公文非常认同。

他知道燕王是一个很聪明的人,知道该怎么做。

至于造反之事,宋公文心中觉得,可能性并不是很大。

因为对方的那些动作,连燕地的官员都知道了,难道造反会明摆着给朝廷看吗?不太可能。

再者,神武侯在镇北关,的确面临很大的压力,可分军镇压燕王,也不是不可能。

且北境各府,也有驻军。

如果燕王没有足够的准备,便贸然动手的话,下场会很惨。

“所以,现在我们要面临的问题,依旧只是北境了。”宋公文顿了顿,继而开口道:“对了老师,前几日鸿志来了家书,说他已经在高阳训练出了一支大军,人数虽然不多,但都是精锐。至于高阳,内部的那些反抗势力,都被鸿志镇压了。”

“至于治理方面,这还要感谢老师当初推荐的几个人,高阳虽然经历过大战,可因为规模不大,没有影响到根基,如今一切都走上了正轨,到时候与再与中原和辽东地区多接触接触,高阳这个地方,便能真正的成为我大魏的领土了。”

吞并一个立国一百多年的国家,即便那个国家很小,但也是一件很难的事情,高阳便是如此。

当初前朝大元,曾多次出兵欲征服高阳之地,最后都失败了。

而从太祖高皇帝开始,大魏与高阳便没有进行大战。

只是增加了文化和商品之间的交流。

又因为大魏强盛,所以到现在一百多年,双方在文化也语言上,已经极为相近了。

在这种情况下,收服起来自然会更加简单。因此宋公文才会说,继续让中原与高阳多接触接触,为的就是用中原的文化,去同化高阳。

而这,才是真正的征服。

“没错。”张正明点了点头,旋即道:“此次鸿志做的也很好,若是没有他镇压高阳内的反抗势力,事情也不会如此顺利,公文,你真是有个好儿子啊。”

“老师谬赞了。”宋公文一笑,道:“老师,还有一件事情忘记说了。”

“便是鸿志此次的家书上还提到,他会在适当的时候,参与进北境与草原部族的大战之中!”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