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言一出,别说是沮授了,就是田丰脸都变了。
这不是作死吗?
难怪蔡家不会给刘备效力了,这要是唤作是他们,他们也不会效力刘备的。
这是明确的与豪强世家在作对啊。
挖他们的命根子呢。
陈元倒是很淡定,就这就忍不住了,我还没搞丈量土地呢。
要是说出来,你们岂不是当场把我打死?
丈量土地,摊丁入亩,这才是绝招呢。
当然现在就搞出来很显然是不合适的,要是把这两招搞出来,说不定连蒯家、马家和向家这些人也都要背刺自己了。
得等。
等到豪强世家的力量转移到外面,转移到商业上去,这才能搞。
现在说这些还有点远,眼下最为重要的就是要说服眼前这两个人。
陈元看着脸色变得不怎么好看的田丰和沮授,淡然一笑:“怎么,二公是觉得这三策不好吗?”
实际上释放奴仆这个并不新鲜,两汉的天子也一直都在做这个事情。
因为豪强世家蓄奴之风太过盛行,大量的自耕农都被迫成为豪强地主的家奴,这是削弱国家实力的行为,作为天子自然要制止这种行为。
但是话说回来,不仅仅是豪强地主在蓄养奴隶,就是天子和朝廷也有官奴。
《汉书?景帝纪中记载汉景帝时西北养马的官奴就有3万人。
王莽时,更将10万多私铸钱的人贬为奴隶。如此看来,在王莽时仅有记载的官奴就超过23万。
根据统计,汉桓帝时期,奴隶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百分之二十一。
这也就是说,有五分之一的人口都是奴隶。
而这些人是没用统计在朝廷所掌握的人口数量当中的,官方史书记载,汉桓帝时期全国人口五千多万,如此算来,加上奴隶就由六千多万了。
而这样的比例,还是在低估了官奴数量、官吏都认真遵守限奴令的前提之下,可见奴隶在汉朝社会的普遍程度。
所以,实际上汉桓帝时期全国人口近乎七千万,而官方统计只有五千万多一点,凭空消失了几乎两千万。
这消失的两千万人口,除去少部分人遁入山林,远离苛政之外,大部分都在豪强地主的奴隶之中了。
这也就难怪,一些大豪强大豪商动不动就能搞出奴仆上万,或者说直接拉出成千上万的军队,奴仆多啊。
所以,尽管释放奴仆不新鲜,但是实行起来困难重重,一个是豪强世家不配合,还有一个就是很多奴仆被释放了以后没有生路,还要重新卖身为奴的。
真要实行这个政策,一个是强逼豪强世家配合,还有一个就是要给这些释放的奴仆一个明确的生路,让他们可以养活自己,这是陈元搞屯田的原因。
搞屯田毕竟可以给官府提供大量的粮食,也能养活从豪强地主那里被释放的奴隶,把他们变为可以自力更生的自耕农。
一举好几得。
田丰和沮授当然不可能说释放奴仆不对了,编户齐民也是朝廷的政策,自然也没有什么反驳的。
关键就在于一体纳粮了。
这个一体纳粮指的就是官绅一体纳粮。
这个时候,当官以后,不仅自己不用交税,即便是自己的亲属也可以不纳税。
这也是为什么地方豪强地主家中必须有一个人出仕的原因,免税。
如果家中无人当官,那么就要交纳大量的赋税,这是豪强地主们所不可忍耐的。
这也是豪强地主之间联姻的缘由所在,联姻之后,如果哪一家确实家中没人为官,那么就可以通过亲家免去赋税。
沮授道:“子初,荆州行此之策,可曾得到朝廷同意?”
陈元不以为然道:“此三策也未曾违反朝廷律法制度,朝廷为什么不同意,更何况刘使君作为一州州牧自然有权利在荆州实行自己的治理之策,公与公以为呢?”
这三个政策确实没有违反朝廷政策,汉灵帝如果得到这个消息说不定还会更开心。
因为这是在给他送钱啊。
卖官鬻爵说实话,的确是低端了一点,官绅一体纳粮说出去多好听啊。
这是体恤民力,圣天子所为啊。
“然,此三策恐为众贤良世家所不忍,恐有不测之事。”
沮授意思很明显,你这样看,地方上的豪强世家肯定不干,最后定然要把刘备赶走的。
如果刘备不走,说不定那些豪强就会铤而走险,直接派出刺客,弄死刘备。
这个时代,刺客游侠依然盛行,刘备、孙策都遭遇过刺客刺杀。
只不过刘备感化了那刺客,孙策则是被干死。
陈元自信满满:“主公麾下一品强者已有五人之多,二品强者十数之多,区区刺客又奈主公何?”
陈元这是在炫肌肉了。
既然敢推行这样的政策,那荆州就有这样的底气。
五个一品强者,十几个二品强者,就问还有谁!
沮授和田丰闻言不由一震。
好家伙,没想到刘备不声不响的居然已经积累出如此庞大的实力。
有此等实力,即便是荆州豪强世家联合那也是敌不过刘备了。
不过,沮授和田丰依然不看好刘备,因为他这样做是在与天下豪强世家为敌,失败是必然的。
得人心者得天下。
在这个时代,这里的人心值得便是豪强世家的人心,并非是普通老百姓的人心。
黄巾起义规模够庞大了吧,没有豪强世家的支持,一样要失败。
刘备这是在失人心。
所以,沮授和田丰已经下了决定,荆州去不得,刘备不可侍。
沮授想了一下后说道:“此三策,授不认同,如果刘使君和子初决意如此,那就恕我不能前往荆州为刘使君效力了。”
“元皓,你还要去荆州吗?”
田丰摇摇头:“此三策乃失人心之举,丰不敢苟同,故此,我也不去了。”
好嘛,这下子两个人都不去了。
要是放在一般人身上,肯定就慌了。
不过,陈元这家伙毕竟不是一般人,再说出这三策的时候就已经有所准备了。
是该放大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