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辰和林雪游览完黄龙风景名胜区后,他准备带着林雪去五星级大饭店,他们一共点了十道美食。
第一道美食是白马滩酸菜搅团,在黄龙,玉米面做的美食有好多种,其中,玉米面搅团算得上黄龙人心目中特色小吃中的佼佼者。
白马滩酸菜搅团更是一道被纳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黄龙传统特色美食。
第二道美食是洋芋沫沫,黄龙县三岔镇,地处黄土高原的断层地带,这里土层厚而肥沃,民间传统饮食悠久历史,分布广泛,花样繁多。
有着浓郁地方特色的食品——洋芋沫沫,也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洋芋沫沫在陕北的其他地方,又称之为合楞楞,是用土豆做成的一道地方小吃,在乡间流传甚广。
第三道美食是榆皮饸饹,榆皮面饸饹是一种很普遍的大众小吃,在黄龙县不少地区流行,用榆树皮加工成粉状,与玉米面、白面掺在一起和面做成饸饹,配上汤汁或者浇头吃,味道非常不错。
第四道美食是黄龙火碗,火碗是流行于陕北洛川、黄龙等地方的一种美食,和火锅类似,又不太相同,圆形,像是一口带底座的锅,锅中间冒出了一个小小的烟囱。
底座与上部相连,底座侧面留有进风出灰口,烟囱里放置木炭,四周放置食材,食材与火被烟道分开。
滋滋冒油的五花肉,吸足了汤汁的萝卜干,晶莹剔透的粉条,夹在筷子上微微颤抖的豆腐,加点油泼辣子和葱花,让人垂涎欲滴。
第五道美食是黄龙苹果,黄龙苹果是陕西省YA市黄龙县的特产。黄龙苹果产区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苹果的质量、色泽、口感均属上乘,销路一直很好。黄龙县被确定为陕西省优质苹果基地县。
第六道美食是黄龙核桃,黄龙核桃是陕西省YA市黄龙县的特产。黄龙核桃产于延安东南的“中国核桃之乡”——秀美的黄龙山中,已有2000多年的栽植历史,后经引进、选育、改良,培育出具有独特品质的黄龙优质核桃,是无公害纯天然绿色食品,现已通过国家有机食品认证。
第七道美食是黄龙真人豆腐,匠心独运的一道菜,选用黄龙本地生态精品黄豆、红腰豆、鲜青黄豆、菌汁、生态土鸡蛋等融合本店秘制高汤烹制而成。
据说这是最能检验师傅厨艺的一道菜,豆腐分三层,最上面一层滑而不腻,中间的香酥,里面一层软嫩。
相传大禹治水成功,向天地祷告,赞黄龙助他治水有功,求封为天龙。但黄龙谢封,不愿升天,于是在黄龙隐居了下来。
据说黄龙真人非常喜欢吃豆腐,经常叫弟子用当地的黄豆为主材,找山中野菌等辅材熬汁烹制做给他吃。
他的弟子也投其所好,不断总结经验,因此,越做越好吃,渐渐成了黄龙真人每日不可缺少的必食品,每次招待客人也让弟子做豆腐美食
一次,黄龙真人邀师兄师弟们来黄龙作客,吩咐弟子在黄龙沟旁磨豆花招待客人。
不料,烧豆浆时火大了点,豆浆沸出锅外,漫得遍山都是。恰逢黄龙真人回家遇见,便随手抓了一把黄沙撒下去,才使满山豆浆凝住,形成了这金沙铺地的奇观。
后来,这种豆腐的做法传到民间,越传越广,一直流传下来,后人便称“真人豆腐”。
第八道美食是雪域山珍菌煲,这道菌煲是黄龙风味的独特代表,选用上等羊肚菌、松菌、姬松茸、杏鲍菇、海鲜菇等食材,融合本店秘制高汤煨制而成,制作工艺必须非常严格考究,才能达到汤汁浓、香、醇的效果。
菌煲香味浓郁,营养丰富,不但能养身健体,美容美颜,还有防癌抗癌之功效。
相传大禹治水时,治水沿岷江向上,来到黄龙,正值春夏,饥渴难耐,囊中只有一饼,饼冷口干,难以下咽,路边一家卖菌汤的伙计。
见之不忍,给了一碗热气腾腾的野菌汤吃完顿觉神清气爽,豪气冲天,一扫颓废心情,踏上征程,受禅以后,尝遍世间美味,心中独独放不下记忆中的野菌汤。
传令厨房仿制,近百厨师苦思冥想,才定下做法,就是现今的山珍菌煲,据说大禹王吃后龙颜大乐,成为每天必吃菜品。
第九道美食是黄龙酥油馍馍,酥油馍馍是在高原雪区传统锅盔的基础上,选用精面粉、高原青稞面、高原牦牛奶、酥油等食材。
经过自然发酵后辅以现代适温烤箱,使酥油随温散发出来的香浓美味,质感较脆,外皮焦酥,内里绵软鲜香,具有绿色安全、存放持久等特点,是黄龙人馈赠亲友的上选佳品。
据说酥油馍馍与大禹治水有关。当年大禹治理岷江河期间,带领治水人数众多,往往因进餐而耽误施工进程,遂叫大家把青稞、麦面团放进头盔里拿到火上去烤成饼直接食用。
并在面团里加入了当地的酥油,既增加了营养也提升了口感,此后便唤作“黄龙酥油馍馍”,代代相传,流传至今。
第十道美食是五彩腊肉焖饭,选用本地精品自制腊肉、高原土豆、玉米、本地红萝卜、鲜青豆、上等珍珠米等原料,配以秘制配料炒香调味,再以小火慢焖而成。
色泽娇艳,口感柔润,口味浓香,极具感官气势。得到食者“肥肉吃了不腻口,瘦肉无渣满口油,不用牙咬肉自烂,食后余香久不散“的赞誉。
五彩腊肉焖饭又叫黄龙腊肉煲饭。是历史传统名吃,起源于大禹治水时期,大禹带领工匠途径黄龙。
当地老百姓预烹制菜肴表达感激之情,但由于工匠人数众多,无法摆桌放盘,而且地处高原,蔬菜匮乏。
于是大家苦思冥想,终于想出利用当地腊肉、土豆、玉米、红萝卜、青豆和大米一起焖制的办法。
这样既省碗盘又方便食用,做成后焖饭鲜香扑鼻,让工匠们胃口大开。后来佳肴迭出而红极一时,各地商富,达官显贵纷纷赶来品尝,赞曰:“此饭匠心独运,是上品之上,当为一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