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74章功夫在医外(1 / 1)隐世观尘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医院东边有一条老街,街上有几家烧烤老店,生意火爆,店内满员,店外的林荫道上也摆了很多桌椅。

赵易虎要了五斤麻辣小龙虾,钱树林点了烤羊排,反正孙筱雅今天挣得多,敞开点菜她也不亏。

郭老师的口味清淡一些,点了一盘煮毛豆,一盘煮花生。

“半夏,你想吃啥?”孙筱雅心情好,而且也很感激姜半夏,想让他多点些喜欢吃的好菜。

“这里的小炒做得不错,尤其是红烧肥肠、爆炒鸭肠和葱烧豆腐,配着米饭吃超下饭。”

姜半夏当年在这家店里做过暑假工,刚才观察了一下,虽然服务员和勤杂工换人了,烧烤师傅和后厨的大厨还是原来的那些人,都是老板的亲戚。

“红烧肥肠、爆炒鸭肠、葱烧豆腐,再来五碗米饭。”孙筱雅全都写上了,又要了扎啤和饮料。

姜半夏没有让孙筱雅把点菜单交给服务员,亲自拿上点菜单,提上一包鲜荔枝往后厨里钻。

“杨师傅,好久不见,你咋瘦下来了?”姜半夏进来,先跟杨大厨大招呼。

杨大厨盯着他打量半天,终于认出来了,“半夏?”

“你的记忆力真好,我还以为你早把我忘了呢!”

“嗨,咋可能忘了你,我这滑膜炎和肩周炎,当年可都是你给治好的,后来听说你出车祸了,我跟老板商量着带些礼物去看看你,结果去晚了,你已经出院回老家了,看来现在恢复得不错嘛!”

“还好,恢复如常了,给你送点儿荔枝。”

姜半夏把那袋荔枝递给杨大厨,同时又把点菜单递上去了,“我和郭老师,还有几个朋友来吃饭,你受累给整俩菜。”

杨大厨接过点菜单,问了一句:“你们几个人?”

“算上我,五个人!”

“行,交给我了。”

“谢谢啦!”

姜半夏打完招呼就出来了。

孙筱雅笑眯眯地调侃道:“半夏,出来吃个饭,咋还拿荔枝贿赂大厨啊!”

“不是贿赂,是熟人,跟他打声招呼,保证不亏。”姜半夏解释道。

“熟人?你老乡?”孙筱雅有些好奇。

姜半夏摇摇头,然后把当年在这里打工的故事,又讲了一遍。

孙筱雅听得有些感慨,原来姜半夏读书的时候,日子过得比她还要艰难,肯定吃不过少苦。

麻辣小龙虾、烤羊排、煮毛豆、煮花生,还有红烧肥肠、爆炒鸭肠、葱烧豆腐陆续上桌了。

郭老师还要开车回家,滴酒不沾,但是没少吃菜,尤其是姜半夏点的红烧肥肠和葱烧豆腐,没停过筷子,真的太好吃了。

服务员又端来两份菜,一盘虾仁滑蛋,一盘烧菜心。

“咦?是不是上错桌了?我们没点这俩菜呀?”孙筱雅提醒服务员。

“杨师傅说是送给半夏和郭老师的。”服务员解释了一句,放下菜就走了。

姜半夏说:“没事儿,杨师傅是实在人,菜上桌了咱就吃。”

“这菜心烧得不错,火候拿提得正好。”郭老师已经配着米饭吃上烧菜心了。

孙筱雅有点儿羡慕了,姜半夏的人缘太好了,多年前打工认识的同事,到现在还能续上交情。

现在的职场,大多都是人走茶凉,,几年之后再偶遇,别说是送俩菜了,能打声招呼就不错了。

姜半夏的心情也不错,曾几何时,他最大的梦想就是能经常跟三五好友下馆子,一边喝着小啤酒,一边吹着牛,不用担心下个月的房租,也不用担心将来的日子,沉浸在眼下的小幸福里,这就是最安稳的好日子。

现在,基本上可以实现了。

他们一边吃,一边聊。

赵易虎喝点儿酒,有点儿上头,忍不住又吐槽姜半夏,“我有点儿好奇,你当初在医院上班的时候,一天能接诊几个病人?”

姜半夏知道他是啥意思,肯定是嫌弃他下午看诊的时候,给每一位病人花费的时间太长了。

他反问一句:“你得过大病吗?”

赵易虎以为姜半夏在骂他,有些不悦地说:“你看我像得过大病的人吗?”

“我下午接诊的那几位病人,你治愈过类似的患者吗?”姜半夏又问道。

“我还在跟诊学习,哪有机会治那样的病人。”赵易虎不服气地道。

“等你治愈几个这样的病人,就会明白了。”姜半夏懒得跟他解释。

反正以后也不打算跟赵易虎这样的人打交道,而且以赵易虎的心态,哪怕有些本事,顶多也就治个寻常小疾,像今天下午他接诊的这些疑难杂症患者,赵易虎根本治不好。

郭老师是过来人,心里跟明镜似的,微笑着劝姜半夏,“怎么说,你也算是他们三个的师兄了,别那么吝啬嘛!”

姜半夏调侃道:“我怕话讲得多了,影响大伙儿的食欲。”

孙筱雅赶紧表态,“不会,我现在就喜欢听你读一些经验之谈。”

“有郭老师在,本来也轮不到我来多嘴多舌地卖弄,但是筱雅想听,那我就关公面前耍大刀,厚着脸皮说几句。”

姜半夏先是谦虚了一下,然后开始讲了。

中医治寻常小疾,都是雕虫小技,小技者,工匠也!

有一技傍身的中医大夫,都会有擅长的领域,有的擅长治妇科病,有的擅长治疗脾胃病,有的擅长治疗虚损疾病,有的擅长治疗腰腿疼痛等等。

这些只是战术方面技巧,无论擅长什么,只要工夫过硬,都能端得好医生这碗饭,不愁没有患者上门。

但是,如果想治好那些西医束手无策的全身系统性的疑难杂症,那就需要战略方面的考量,而且能否成功,战术只占其三,战略占其七。

这样的病人,哪怕辩证准确,因为病程较久,比较复杂,所以收效比较慢,很多病人根本坚持不到显效,便会认定这个医生不行,又改换医生从头开始。

于是,这些病人便陷入了一种循环,频繁的换医生,却一直治不好病,慢慢地就会失去信心和耐心,变得越来越焦躁,越来越消极。

这种情况,哪怕是优秀的中医大夫,想要拯救病人,首先也得想办法赢得病人的信任,而信任是最难建立的关系,尤其是在医患之间。

这个时候就要治病先治心,姜半夏不惜占用大量时间,跟这些病人聊一些看似无关紧要的闲话,其实背后都有深远的谋虑与考量。

这其实是最难的,首先要洞悉人性,其次要擅长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把握人性。

这方面的能力,真的要靠天赋了,书本上不会写,也写不出来,很多时候只能临场发挥,随机应变。

简单一句话,如果姜半夏想要拯救今天下午看诊的病人,避免让他们陷入频繁换医生却一直治不好病的怪圈,那首先要跟他们成为真正的朋友,或者让他们成为忠实的信徒。

如果无法跟这样的患者建立这样的关系,百分之九十九的几率病人喝完药之后不会再来复诊,而是换个医院继续尝试。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