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氏和小李氏同时带着闺女去了镇上,李氏本来还想去县里头的,但是却又担心杜秀珍的身子会禁不住颠簸,毕竟现在她肚子里头的孩子已经四五个月了。
眼看就要过年了,这小镇上现在做买卖的可以说是到处都是,小镇上十分热闹,就连那卖糖葫芦的都有十来个。
“娘,这镇子上是不是知道咱们今儿要出来置办嫁妆,所以才这么配合咱们呀?”杜秀珍自顾自地往自己的脸上贴着金。
“秀珍儿啊,娘也是这么觉着的,虽然这眼瞅着就过年了,不过今年的年,那可是双喜临门啊,你们的亲事就定在了正月初三,这再有几天就到日子了,咱们可得抓紧时间啊。”李氏道。
“娘,我这昨晚儿上一宿都没怎么睡着,今儿这脑子里头乱糟糟的,也不知道要买啥好,要不您就帮我看着张罗吧。”杜秀珍道。
“哎呀,这毕竟是你大婚啊,闺女儿,人这辈子就这么一次,你自己心里头多少也要有点儿谱啊,毕竟娘的眼光和你们年轻人的不一样,这你成亲的东西,最好还是你自己来挑。”李氏道。
“娘,我之前也说过,张家少爷他喜欢新潮的东西,尤其是喜欢二哥家铺子里头的……”杜秀珍低头道。
李氏一听,顿时就高兴了,呲着牙道:“这就好办啦,要不咱们直接就去你二哥家的铺子,只要咱们亮出身份来,咱们是谁呀?我是他们东家的亲娘,你是他亲妹妹,那些人还敢收咱们的钱还是咋地?”
“哎呀娘,不行的,二哥家的铺子早就关了,现在他家已经把铺子开在县里头了,咱们现在进县城肯定是来不及的,而且县城里头的掌柜的是县太爷家的儿子和儿媳妇,咱们说话恐怕不好使吧。”杜秀珍道。
李氏这下可有些着急了,皱着眉头问道:“那可咋办啊?这也不行,那也不行,要不咱们再去你二哥家的铺子看看吧,就算是现在他们关门了,可里边儿总会有些存货吧?随便拿出来一些,那也总比咱们花钱在外头买的东西强啊,而且咱们手里头的银子也不多了。”
“啥?娘,上次我不是拿回来五十两银子呢吗?”杜秀珍震惊地问道。
“哟,你这孩子,瞧你这话说的,娘还能贪你这俩钱儿还是咋地?这段时间为了给你养好身子,那天不是给你顿顿吃肉啊,那不需要花银子啊?”李氏道。
杜秀珍一听,这才沉默了下来,拉着李氏的手撒娇道:“哎呀娘,瞧您说的,说的就像我有多不孝似的,不如这样吧,咱们先去二哥家的铺子里头看看,应该有人留守的,或许他们能给咱们拿一些有用的东西呢。”
两人这便去了杜小雪家在镇上的铺子,由于现在已经眼瞅着就过年了,所以杜小雪已经给铺子里头的伙计们全都放了年假,这次李氏母女去了,自然就扑了一个空。
“娘,这可咋办呀?”杜秀珍见杜记时装店的大门上挂着大锁头,顿时就有些急了。
李氏则摆了摆手道:“哎,只能先这样了,好在你二哥他们最近都住在村子里,到时候实在不行就让他家再给出点儿东西给你当添妆。”
“可是娘,之前爹已经跟二哥都说过了,只求二哥帮我们家那一次,这如果再让人家给我出嫁妆,恐怕有点儿说不过去吧?”杜秀珍道。
“那有啥的呀,你是他妹子,你成亲,难道他这个当亲哥哥的,就不该出点儿东西陪送啊?放心吧,一切都有娘呢。”李氏道。
没有最无耻,只有更无耻,这在李氏的身上表现得那叫一个淋漓尽致。
她们来到了首饰店,但杜秀珍却只是随便看了看,就没有什么兴致了,毕竟之前张聪送给她的那两套首饰算是比较奢华的,对一般的首饰她根本就没放在眼里。
“秀珍儿啊,你看这个发簪,你戴着肯定能好看。”李氏挑了一根纯银镶金的发簪道。
“哎呀娘,这看起来多老土啊?还是您戴着能好看。”杜秀珍噘着嘴道。
李氏一听,顿时就高兴了,笑着说道:“还是闺女贴心啊,这都要嫁人了,还张罗着给娘买东西呢,那娘就把这个买下来了,到时候等你成亲那天,娘就戴着这个,保证不能给你丢面子。”
李氏说完便很痛快地付了五两银子,乐得嘴巴都要咧到后脑勺了,而杜秀珍则无语地翻了个白眼儿,她现在不知道自己的娘到底是在给谁选嫁妆。
“哎呀娘,您不是都说了吗,已经没剩下多少银子了,您怎么还能这么乱花钱呢?这给我买东西都不够,您怎么还这么……”
杜秀珍还没说完,李氏就打断她道:“闺女呀,你这眼瞅着就要上大户人家当少奶奶了,你咋还能在乎娘这点儿钱呢?等以后你过上了好日子了,要孝敬娘的地方还多着咧,这才哪儿到哪儿啊。”
杜秀珍无语,没想到自己还没嫁出去呢,就被娘给惦记上了,不过她又能有什么办法呢?只能认命了,谁让她就摊上了那么一个娘呢。
两人又采办了一些糖果,连同过年时候家里头要吃的糖果也都给一并买了回来,这些自然都是由杜秀珍来买单的,银子全都是从张聪给她的银子里头出的。
杜秀珍只能无奈地任凭李氏挥霍,反正她就要离开那个家了,以后就要去跟着张聪享福了,这次就当是回报一下李氏的养育之恩好了。
娘儿俩就因为买了点儿东西,就闹得离心离德,杜秀珍将李氏多她这么多年的养育之恩也都给算了进去,这真可谓是精打细算啊。
坐着小花爹的马车回了村子,李氏在车上不断地先摆着自己那根发簪。
“啧啧,我闺女就是孝顺啊,知道我没有啥像样的首饰,这特意给我买了这么贵的发簪,哎呀,这次她成亲的时候,咱也不能被人当成土包子啦。”李氏笑着抚摸着那发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