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一章 黑科技(1 / 1)画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苏州本就以丝织、刺绣闻名天下。

闲聊时,听老陈说过,金陵城外的西郊,那儿的村庄几乎家家户户制作衣服或者鞋子。他平时基本都是在那进货。

只有少数高档鞋子,需要找专门的鞋匠定制。

鞋店里的货,估计这两天就能清仓完毕。

补货必须跟上。

如果只卖大路货,周文景完全可以边卖边进。想要按他的设计来制作,又要及时拿到货,那就必须提前安排。

他是个实干主义者。

想到便干。

当场把鞋店内各种款式的鞋子找来,仔细研究。然后根据鞋子的款式,加以改进。

通过研究,他发现市面上的鞋子主要分为四种材料。

一种是廉价的草鞋或者麻鞋,价格便宜,不耐用,舒适度很低。

第二种是布鞋。价格较贵,特别是真丝制成的鞋子,二两银子一双的绣鞋或长靴并不罕见。这种鞋子怕水,遇到雨天很要命。舒适度极高。比草鞋耐用。

第三种是兽皮制成的鞋子,同样属于高档鞋,价格昂贵,制作工艺复杂。它比布鞋更耐用,舒适度较好,有一定的防水能力。但是不透气,闷脚。冷天气,兽皮变得僵硬,舒适度大幅降低。

第四种,木屐。就是用木头制成的鞋子。不怕水,不怕扎,但是舒适度差,穿着时运动不灵便。走路时必须小心翼翼,像是踩着一双高跟鞋,很容易摔倒。

其实除了上述四种材料外,还有金属打造的铁鞋或铜鞋。这个穿的人非常少,一般用于特殊场合。

另外,古代人特别迷信。铁鞋被人们视之为不祥之物。穿着铁鞋就仿佛戴着脚镣,这是重刑犯人才有的待遇。

所以大家都很避讳金属鞋子。

当然,也与它们很沉重有关系。

明朝人还真是可怜,愣是连一双像样的鞋子都没有。即便尊贵如皇帝、皇后,穿的也就是蚕丝制造的镶绣口毡靴或兽皮制造的皮靴。

周文景心头暗想,如果能够制造出一双既轻便舒适,又耐穿,又能防水,满足日常需求的鞋子,相信市场前景一定不会差。

想要造出一双拥有众多优点的鞋子,首先得从材料上下功夫。

做鞋子最好的材料,莫过于橡胶。

现在是十六世纪,天然橡胶已经被人们发现了。有一些渔民,直接把它涂抹到渔船上防水、防腐。

不过这个时候也仅仅只是发现了天然橡胶,还没人知道怎么加工橡胶,让它们变得坚固耐用。

根据历史走向,要到十八世纪中期才有一个米国人发现橡胶和硫磺放在一起加热,硫磺溶在橡胶里可增加橡胶的弹性和强度。

从那以后,橡胶才开始广泛运用。

明朝的科技其实并不落后,火炮、火器、冶炼等等,都是世界领先。

天然橡胶是从橡胶树、橡胶草提取出来的。

明朝是否有这两种植物,周文景不清楚。这个需要找人打听一下。

至于硫磺,明朝早就可以烧制了。

也就是说,他只要找到天然橡胶,就可以批量生产强度过硬的橡胶鞋底。到时候,技术牢牢掌握在手中,第一家被干死的就是贺老板的鞋店。

他敢打赌,一双橡胶鞋底的鞋子投放到明朝市场上,绝对会成为黑科技一般的独角兽。

轻易秒杀其它鞋子。

他也能赚取到数之不尽的财富。

“鞋子的款式设计不难。当务之急,便是想办法寻找天然橡胶,然后进行实验,制造橡胶鞋底。”

周文景趁着天色还早,关了店门,沿着大街径直朝城外的海边走去。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住在海边的基本上都是渔民。

根据历史记载,明朝晚期有渔民使用天然橡胶保护船只。他亲自过去看看就清楚了。

……

不多时,周文景到了城外沿海的一个村庄。

隔着老远就能看到晾晒的鱼干、渔网、鱼船。

正好一位老渔夫在修补渔船。

周文景上前笑着打招呼“老先生,忙着呢!”

老渔夫抬头打量了他一眼,语气有些冰冷道“嗯!”

显然,这位老渔夫不好客。

更不打算与周文景攀谈。

“这十文钱算是我请您喝酒,找您打听一件事,行吗?”周文景摸出十文钱,递了过去。

有钱能使鬼推磨。

老渔夫看到亮闪闪的铜板,眼睛亮了亮,脸色也缓和了不少。

十文钱并不一定是十个铜币,也可以是一个。

铜币根据重量,铸造时会刻上币值。

如果背面刻的是当十文,那就表示这枚铜币价值是十文。

一文钱的铜币,称之为小钱。

十文钱或者更大面值的铜钱,称之为大钱。

周文景拿的这枚铜币,便是一枚大钱。

“什么问题?”

渔夫并没有急着接他的钱。

“我看到有的渔船上涂有橡胶,哪里产的,您知道吗?”周文景开门见山的问道。

“你算是问对人了。”老渔夫收下了十文钱。“海上有一座岛,上面长有一种怪树。只要割开它们的树皮,就会流出液体。”

周文景不由大喜。

一直以为橡胶树只有热带才有,没想到明朝的一座海岛上就有橡胶树。

简直太好了。

“那座海岛在哪?能带我去吗?”

老渔夫看了他一眼,语气不咸不淡道“两百文,后天出海捕渔时,可以带你一起。到时候带你去那座岛上取橡胶。”

这个老渔夫真够黑的。

明明只是顺道带个人,却要收周文景两百文。

“钱没问题,后天什么时候?”

周文景倒是不在乎这点小钱。

他现在更关心那座海岛有多大?岛上的橡胶树有多少棵?

“后天早上五更,你来海边找我就行。记得带好干粮与淡水。还有,海上风浪很大,万一发生事故我不负责。”

老渔夫指了指不远处的码头。

示意周文景后天就到那里找他。

“可以。”周文景点头答应。“您现在手里有橡胶吗?不需要多,一小碗就够了。”

“两文钱,给你一碗。”

老渔翁像是掉进了钱眼里,什么事情都要论价。

“给!买五碗。”

周文景付了十文钱。

因为一碗太少。多买几碗,回家好做实验。

“在这等着!”

老渔翁放下手里的补船工具,径直走向不远处的一幢石头房子。

海边的房子只有两种,要么是石头房子,要么是茅草房。

没过多久,老渔翁提着一个旧木桶回来了。

“喏,都在这里了,应该有七八碗。十文全部给你好了。”

老渔翁难得的大方了一回。

“谢谢。”

周文景付了十文钱,接过木桶打开盖子一看,顿时一股刺鼻的橡胶臭味扑来。他高兴极了。

果然是橡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