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楼里,众人刚听完,这么精彩的一处,正在互相交谈讨论着。
突然见到两人进来,一下子全部目光都看向他们,众人一时不知所措。
在明初,什么身份穿什么衣服,这是有规定的。
朱柏和徐妙锦自然是华丽衣裳,和这些平民和客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他们现在一时不知道该怎么做,有一些见过朱柏之前出行的,认得他。
但大多数人是不知道他的名号的,于是也不知道怎么行礼,之前也没有人招呼一声,很少有机会见这么大的官。
朱柏从他们的惊慌中读出了他们的难堪,明白了自己这突如其来,给他们造成了困扰,于是说道:“现在是晚上,不必拘礼,本王也是刚才路过,听到这‘青梅煮酒论英雄’太精彩了,所以才跑了进来。
你们继续你们的!”
朱柏这样一说,这些人才缓过劲来,听到朱柏自称‘本王’也着实大吃一惊。
有几个人互相交头接耳了一番,然后还是行礼道:“草民参加湘王殿下!”
朱柏见他们认出了自己,也就不再隐瞒什么了,宁海县很多人都知道自己在这里,也不奇怪,连忙叫他们平身。
然后对着台上面的说书先生问道:“先生,敢问姓甚名谁,你所讲之书又为何名?”
因为这个是一个年轻人,明显不是罗贯中先生。
说书先生刚才看到大家都在给这个年轻人行礼,也是吓了一跳,要不是因为他们这一行有一个规矩‘在台上不行礼’,不然他也要跪拜了。
一听说朱柏问他,自然是老实回答。
“湘王过誉了,受不起‘先生’之称呼,只是说书以糊口而已,草民姓段名成,巴蜀人士,刚才所讲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其中一篇‘煮酒论英雄’!”
“段成?此书是你所作否?”
“不是,此书是一位老先生所作,老先生姓罗,由于不愿意被人所知,于是隐去姓名,我原本是一个砍材樵夫,偶然间遇到了罗先生,罗先生居无所居,我就收留了他。
后来才知道他学问这么好,但我又生活艰难,就连常用的笔墨纸砚都买不起,于是这才想到了将罗先生所作,以讲书的方式说出,换一些打赏。
罗先生也同意了,这才有了我讲书的内容,其实我也没有什么文化水平,这些内容都是罗先生每日讲给我听,然后我背下来,再来此处讲给大家听而已!”
朱柏还是很满意此人的诚实的,没有沽名钓誉据为己有。
对于罗贯中先生,朱柏还是知道一些的。
他曾经是张士诚的幕僚,张士诚对人也不错,是一个好人,罗贯中自然是很忠心对他了。
不过后来张士诚还是败了,败在他胸无大志,贪图享乐,可就算如此,他治下的百姓也还是愿意跟他,就算朱元璋后来成功了,那些百姓都还是怀念张士诚的恩德。
而朱元璋虽然没有采取屠城等方式,但他还是有狠招,他让张士诚所在的江苏一代地区的百姓,多交税十倍,以报当年对抗时自己损失惨重之仇。
这个措施现在还在进行,也有大臣上奏折建议,但朱元璋对张士诚的恨,以及对张士诚管辖地区百姓的恨还是没有消的。
直到朱元璋死了之后,这个地区的税赋都是最重的。
一直要到朱高炽当皇帝的时候,才会得到减税。
而罗贯中先生作为文人,自然有他的对抗方式,那就是不降明朝,不做明朝的官。
于是他隐居了,开始了自己的写作生涯,但没有经济来源的他,就连这些笔墨纸砚都买不起。
虽然从宋朝开始,纸张就普及了,这些纸都不贵了。
但也买不起,所以生活这才是对罗贯中先生最大的考验。
他要是肯低头,凭他的本事,要做官,那还是很容易的,就算现在也有很多张士诚曾经的部下,现在在明朝当官,干得好好的。
这些人没有把自己当成贰臣,他们用了一个很好的说法叫做‘识时务者为俊杰!’
其实这也是文人们的不同,要是按照大民族来说,反正都是对抗外族,不管是朱元璋赢了,还是张士诚赢了,最终都是汉人赢了。
大可不必这样去想,也不会被说成贰臣,但那些在外族面前投降的,那就不一样了。
在外族面前表现出的气节,才是真正属于文人们应该要守的气节。
比如文天祥,陆秀夫等!
不过,朱柏还是庆幸罗贯中先生没有出来做官了,他不出来做官反而成就他自己。
一部《三国演义》足以让后世所有人记住他了,要是他真的做官了,说不定还不能写出这个巨作了。
这部书在后世的火热程度,也就不用多做介绍了,反正已经成了我国对全世界进行文化输出的必备文学作品了。
我们国家的这些优秀作品,很多都是文人在官场受到了打击,郁郁不得志,最后一部作品让万世后人永记。
屈原,司马迁,孔子等等,太多了。
朱柏现如今,还是有自己的私心的。
原本他是没有想到这些的,突然经过段成这一段介绍,他想起了罗贯中先生现在的处境。
也就是一个老人,一个隐士,一个将一生价值奉献为写作的作家。
他其实不止写了《三国演义》,还写了其他还几部小说,只是最出名的还是这部小说,而且他和写《水浒传》的施耐庵还是有师徒情谊。
现在是洪武十七年,施耐庵已经离开人士了。
而朱柏前世是文科生,自然对于四大名著和他们的作者这些很了解的,这些都要背下来,不然考试会挂科的。
所以,他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那就是请罗贯中先生出山。
请他到湘地去,可以继续支持罗先生写作,也可以让罗先生衣食无忧,要是罗先生愿意辅助自己,那就更加好了。
但朱柏是朱元璋的儿子,这个身份估计有些难搞,能不能请得动还是说不准。
不过,从私心上来讲,朱柏还是要去争取一下,罗贯中先生可是一个大才,如果能够跟自己到藩地,那将是很大的一股力量。
其一,自然是这些小说的书迷们,他们虽然不可能去湘地,但朱柏可以借此印书发财了,钱财要源源不断,才能形成积累。
现在自己有了秦淮酒家,这个钱还远远不够招兵买马养士兵的,只能让阖府上下过得好一些而已,还需要更多的钱,这罗贯中先生就是摇钱树。
朱柏有一整套营销策略。
而且靠书发财还能够不被发现,这个方式历来就有,朱元璋也不会在意。
因为历史的局限,否则朱柏这个后世穿越的人要搞钱,可以有很多挣钱的项目,但那样朱元璋一定会知道的。
朱元璋讨厌商人,肯定不会接受自己的儿子去做商人的,所以朱柏很多想法都无法实施,靠着罗贯中先生的小说,开办书局,靠着培养说书人去往各地去挣钱,这是完全可以的。
其二,这就是更大的价值了,罗贯中先生的身份特殊,他是张士诚曾经的幕僚,曾经也多次出谋划策,打了很多胜仗,他在张士诚仗中就很有威望。
现在张士诚不在了,但苏地的百姓还在,这些百姓现在被朱元璋区别对待,心里肯定有很大的怨言,但他们又群龙无首,也知道自己无法对抗明朝。
所以只能忍气吞声,这就是朱柏看到的机会。
如果当这些苏地的百姓知道了罗贯中先生还在,他们就会有一个精神信仰,这个时候,朱柏就可以利用起来。
慢慢地联系苏地百姓,给予恩惠等到最后自己要起势的时候,这些人就是自己的后备力量。
而且这些人离金陵城还都是很近的,所以比朱棣从北平赶来要快很多。
到时候他就可以率先入城,占据先天和地理优势。
其三,是朱柏的私心了,作为一个文科生对于《三国演义》当然有很多自己的想法,所以呀他想见到罗贯中先生,谈谈这些想法,看看罗先生可不可以笔下留情,给他们一个好的结局。
《三国演义》毕竟是小说,和真正的历史史实还是有些不一样的。
综合这么多好处,朱柏当然是不会放过这个机会的。
于是问道:“太好了,这段故事精彩啊,本王还想听,不知道后面还有没有啊?”
段成说道:“禀湘王,后面的故事,还需要罗先生教我了才知道!”
朱柏等得就是这个话,于是问道:“那能否告知罗先生行踪,本王亲自前去请教?”
段成有些为难,他z知道罗先生的脾气,也知道罗先生是不愿意见明朝的这些官员的,更何况湘王他是朱元璋的儿子。
但也正是因为他是湘王,段成有些不知道怎么办
他虽然讲书也讲了一段时间了,但都没有一个官员来听过,这个县城也没有什么大官,那个胖县令对于这些可没有兴趣。
所以他也不知道该怎么拒绝,他只是一个普通平民,也有一些不敢拒绝,于是只能说道:“我也不知道罗先生的意思,只能回去问一问了。”
朱柏当然知道这其中的奥秘,让是托他带话,那就麻烦了。
罗贯中先生一定会拒绝,并会马上离开宁海县躲起来,那以后再想找他就难了。
所以朱柏只能自己去,还要端正态度,礼贤下士,备上厚礼,亲自去求见。
他没有同意段成带话的建议,而是说道:“你大可不必担心,我跟着你一起去吧,到了地方如果罗先生不见我,我绝不为难!”
段成也不知道怎么样,也就只能同意。
这些书友自然不知道罗先生这后面的背景故事,听说朱柏要去见罗先生,又是这么恭敬的态度,那就说明罗先生要走运了。
这可是一个亲王啊,一个亲王喜欢罗先生的书,那罗先生肯定会被重用了。
他们不知道罗贯中为什么会这般处境,只以为是和其他读书人不得志一样,刚才听到段成说了那段话,这才为罗先生感到高兴。
段成听到这些书友们的话,心里也一下恍然大悟,他是知道罗先生一身本领,只是太穷了。
虽然没有问太多,但他还是知道罗先生绝对不是一般读书人的,早晚都要发达的。
只是没有机会而已。
如今湘王听到罗先生的书和罗先生的故事,愿意一见,那对于罗先生来说肯定是好事了。
所以他自作主张,为了罗先生的前程,答应过不带人去见他的,他还是违背了自己的诚信。
不过,这对于罗贯中先生来说并不一定就是坏事,对于朱柏来说也是。
最终两人成不成,还要看有没有缘分了。
段成同意了朱柏的要求,朱柏高兴异常,连忙跑回县衙,准备厚礼。
然后跟着段成一起去见罗贯中先生。
徐妙锦也想去,朱柏原本不同意的,但耐不住她的久磨,最后段成同意了,三人这才一起上路了。
段成家住在山里,要走一段山里,然后还要过一片树林子。
听他说,他们家也一直都在山里,靠打柴为生,从元朝的时候就是如此了。
终于走了两个时辰的山路,这才到了他家的茅屋。
这果然是一个隐居的好地方,要是没有段成带路的话,一般人还真难找到这里,罗先生找了一个好的写作之地啊。
只是这里离县城较远,生活上的确不方便。
段成回来了,屋里还有微弱的烛光,一个苍老的身影正在案前,奋笔疾书。
段成还是和往常一样,看到罗先生写作,他也就不去打招呼,自己轻轻地打开了外面的门,然后请朱柏和徐妙锦进屋。
然后小声地说道:“罗先生写书的时候,不允许别人打扰,你们就在这里等一下吧!”
朱柏和徐妙锦点了点头。
朱柏其实也想好了很多办法,就算是三顾茅庐也要把罗先生请出山。
现在罗先生才写到‘煮酒论英雄’还没有到诸葛亮出山的地方,不知道他之前有没有纲要,也不知道自己把他当成诸葛亮可不可以。
朱柏还是第一次如此的忐忑,这种忐忑源于尊敬,这种尊敬源于《三国演义》,源于后世对三国的崇拜,源于自己有求于罗先生。
现在罗先生就在屋里,自己就在屋外,相隔不过数十米,对于文人是不能用强制手段的,这一点从罗先生不事明朝就看得出来了。
那就只有用自己的诚心了,也不用去耍什么心眼了,罗先生能写出那么复杂的《三国演义》,朱柏现在这一套攻心计,很多还是在这里面学的呢。
怎么能够在关公面前耍大刀呢!
所以朱柏是忐忑的,一切只能见机行事了。
徐妙锦还是能察觉朱柏的状态的,又看到朱柏准备这么多贵重的礼物来见罗先生,也就猜到了他想干什么了,这不会是简单的要见一见作者,想提前了解剧透的事情了。
至于朱柏为什么这么看中一个写书的人,这一点她就不得而知了。
两人各怀心事,也不敢说话,怕出声音被屋里的罗先生听见,只能静静地喝着段成给他们倒得水。
直到皓月当空,也不知道过了多久,随着屋里的一阵叹息,罗先生终于落下了笔。
段成也很够意思,进去回报了今日的情况,并说明了朱柏和徐妙锦就在门口等候。
出乎意料的事情发生了,罗先生没有表现得很愤怒,只是有些无可奈何地说道:“去请他们进来吧!”
朱柏知道,这种回复比愤怒还不妙,这是一种类似绝望的语气。
但这难得的机会,还是要把握住,否则将是一生的遗憾,朱柏和徐妙锦像曾经见老师一样,恭敬地进入了房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