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027 对调皮的儿孙,是不是要打一顿(1 / 1)大秦吏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孙儿得到三种优良农作物,近椭圆的名为土豆,筒状的名为玉米。

剩下的是优良小麦,已经制造成新食物。

此三种,产量远胜于粟、菽、普通小麦。

高产量农作物,在于种子,也在于肥料、土壤。

请皇祖父网罗土质、农家人才,对其因地制宜,广而种之。

另,此三种东西,土豆去皮,玉米拨粒,加入那白色粉末,直接水煮即可。

纸条,嬴澈没有吹嘘系统出品的土豆、小麦、玉米优良品种,有多么牛叉。

什么土豆亩产百石左右。

千度说,一石是一百二十斤,那就很搞笑。

战国壮年男子,每月口粮,二石。老幼妇女每月口粮,一石半。

如果按照一石是一百二十斤计算,男子每月口粮,二石就是两百四十斤,平均每天吃……八斤!

哈哈哈哈!

关中经由郑国渠灌溉,最肥沃的土地,丰年能亩产六石以。

一百二十斤乘以六,大秦时期,农作物就有近千斤的亩产?

哈哈哈哈!

实际,大秦的官面大石,不是120,也不是60,而是约等于27斤。

这也不用说了吧,在没有化肥、改造土壤之前,就算土豆的产量大打折扣……那也不是六石能比的!

所以嬴澈写土豆亩产百石,对最高产值只有六石的此时而言,无疑是天荒夜谭。

没必要,种就是了。到时候产量出来了,该有的震撼不会少。

看完嬴澈纸条内容,祖龙皱了皱眉头。

章邯再次装哑巴,他看出来了:皇孙是想要跟陛下,一起进食啊,这不,新食物都备好了。

而且,应该还要跟陛下商讨,如何挑选合适的地方,种植这些新作物吧。

等会!

刚才皇孙没有大胆给陛下提及,以纸张、印刷破格提拔人才的策略,难道是……

皇孙当真认为,那策略在此时进行,不太合适?

见章邯表情有异,祖龙询问:“你是想到了什么?”

章邯点头,既然祖龙询问,他就直接说:“皇孙说,饱后才能思忧国,意思是,先解决了黔首温饱问题,再图谋其他。”

祖龙点头:“粮食问题,才是基本问题!这三种作物,要是真有澈儿所说的那般高产,大事可为,任何事,皆可为!”

难道朕不知道粮食的重要性?大孙子你有这东西,早说啊!

一会,祖龙又说:“不过,还是需要人才。没有人才,谁去种植,谁来监督?从民间提拔人才的政策,也要进行。”

“让李斯、冯去疾、内史腾过来,陪朕吃点东西,顺便商讨一下。”

祖龙要召见重臣,章邯指着那白色粉末:“陛下,我先尝试一下?”

祖龙点头。

章邯尝了一点,惊讶道:“陛下,这是盐!”

不对吧,这是盐?盐哪里是这种颜色的啊!

之所以两者都没有第一眼看出这是盐,因为就没有这样的盐。

祖龙也是诧异,捏了一些粉末闻了一下,然后也尝了一口。

然后就也被惊到了:“没有苦涩之味,不见粗糙颗粒,细盐,精盐!”

竟然有这样的盐,不见青黑色,如霜雪一般,还腻如细砂。

怎么办到的!

宫中用盐,都没有如此颜色纯、颗粒细致的品种。青盐都算高级货。

民间能用粗盐,已经算了不起的,更多的是用盐布。

想当年,孝公与商君变法期间,被六国封锁,不临海,无咸水湖,秦人以崖盐熬过难关。至今宫中,依然保留着那种盐:那像是红色的土块!

这孙子!有这种好东西,怎么不早点拿出来!

祖龙又气又喜:“最近朕情绪起伏不定,全因为澈儿。章邯,你可知道民间黔首,对经常恶作剧、调皮捣蛋的孙子,是怎么处置的?”

熊孩子?打一顿就是了!

章邯这样想,可不敢这样说:“此等极致食盐,应该是皇孙最近才研究出来的,找了个恰当的时机才献给陛下的。”

只能这样想了?要不然呢?真的抓起来打一顿,祖龙却是舍不得。

之后,李斯等三位重臣抵达,祖龙与之烹煮了一份土豆、玉米粒白面条。

五人分小鼎,用筷子食用。大秦有筷子,祖龙的专用筷子,还是象牙的。

历史,帝辛(纣王)用象牙做筷子,他叔父箕子看了,觉得很恐怖:太奢侈豪华了,必定败亡,我得跑。

所以箕子跑到很东很东的地方,建立了箕子朝。

吃过夜宵之后,祖龙跟冯去疾、李斯、内史腾、章邯四位大臣,商讨起来。

祖龙端正跪坐,准备聆听他们对大孙子的吹嘘。

冯去疾古板,内史腾严正,章邯……章邯已经吹嘘过了。

唯有李斯对大孙子的赞美,听得令祖龙分外高兴。

李斯:“之前陛下说,皇长孙不似皇长子扶苏,实际的确不像。皇长孙像陛下,这是隔代肖!”

的确如此啊!

祖龙表情却不满意:“甚?澈儿还是太过调皮了,还得多多教导教导才是。”

李斯等人连忙称是。

吹嘘了一顿嬴澈,开始聊正事。

李斯献策:“皇孙要求有农家、土质人才。前者咸阳就有,后者,则可以从大秦各地,调集熟知当地人文、地理的老农前来。”

“皇孙或许已经晓得,新农作物的产量,但他不具体言明,这是皇孙警惕,小心处事的表现。陛下,可以在关中各地挑选官田,用作证实、验证之用,不妨称之为,实验田!”

五一看书天天乐,充100赠500VIP点券!

(活动时间:4月30日到5月4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