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015 科学家的辩论!(1 / 1)大王吃小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很多科学家也是一脸认同的表情。

没看视频的时候,很多科学家都期待。

但是看完视频后,反复确定后,很多科学家却是大失所望。

这和他们想的根本就不一样。

“为什么觉得是巧合?”徐敏问道。

那科学家道:“理由很简单,是我根本不相信,这么小的一个蓝宝石手镯,能够释放如此能级的反物质能量,让一座可以容纳三千人的学校直接湮灭。”

“而且这个视频里的小女孩,也没有任何启动装置的动作,那蓝宝石手镯戴在她的手腕,她连碰也没碰。没有启动,试问如何激发如此庞大的反物质能量?”

“所以我认为,只是事件爆发的时候,小女孩的蓝宝石手镯恰好折射了一抹红光而已,不需要大惊小怪。”

“这视频没有任何价值,就是个乌龙事件。”

那科学家说完,现场很多科学家都点头,表示认可那科学家的说法。

徐敏皱起眉头,道:“不好意思,我遗漏了一个关键线索,就是之前捕快们在学校调查的时候,那个小女孩曾经自首,宣布此事是她所为。但是因为太荒谬,不管是老师捕快,都不信小女孩说的话。”

“只是一点巧合的话,那很可能就真的是巧合,但是两个巧合同时发生,我觉得未必就是巧合。”

一旁的陈荣为徐敏证明,补充说:“我亲眼看见那个小女孩来校长处自首,被老师拖下去,也注意到了她的蓝宝石手镯,只是我当时没往心里去。直到有学生家长提供了这个视频,我才意识到,真有可能是这个小女孩所为。”

徐敏和陈荣的话,让一部分科学家们改变了看法,毕竟一个巧合是巧合,连续出现两个巧合,就有些巧合的过了头。

科学家们分为了两派。

一派以阳城物理研究所所长刘景涛为首,认为小女孩很可能和这事情有关。

另一派以夏科院杨光中院士为首,依旧坚持认为是巧合,不认为小女孩手腕的蓝宝石手镯,能够造成如此结果。

两派人马各执己见,开始争论不休。

“虽然区区一个蓝宝石手镯,就能蕴含这么大的能量很不可思议,但是反物质武器,本就是超乎我们想象的技术,微缩成手镯大小,也不是没有可能。”

“是啊,至于小女孩没有启动,也许是这个手镯采取了一种更加隐蔽高效的控制方式,比如说用神经元进行控制。”

“小孩子是单纯的,是不会说谎的,只有视频的话,我也很难相信这个小女孩做了这样的事,但是小女孩既然自首过,那就极有可能真是她导致的。”

刘景涛一派的科学家如此说。

而杨光中一派的科学家,也不甘示弱,开始了有理有据的反驳:

“即便对方制造出反物质武器,技术比较先进,但是对方总归还是地球人,不可能掌握完全超出地球的科技。如此巨大的能级,微缩于一个小小的手镯中,根本违背了物理学理论。”

“是啊,我们的强子对撞机的能级没有这么大,都要占据一座小县城,如果是这个能级,我们恐怕需要设计占地一个州的装置。对方能把如此庞然大物微缩到一个蓝宝石手镯里,你们觉得可能吗?”

“小女孩才十多岁,正是想象力最丰富的时候,我孙子这个年纪的时候,还天天拿一根神光棒,说自己能够变成光。这种童言无忌,听之一笑就可以了,怎么能当真呢?”

两派科学家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你有你的道理,我有我的逻辑,吵的是不可开交。

而双方的领头人,也开始了辩论。

“杨光中院士,我很尊重你在反物质领域的研究,但我认为你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刘景涛说,“对方的技术,虽然超越了我们的物理学理论,但我们的物理学理论本就不完善。种种迹象都表明,这个小女孩手里的蓝宝石手镯,就是反物质武器!”

杨光中不慌不忙,问道:“生成如此庞大的反物质能量,是需要巨量的能源的,你觉得对方的手镯里,采用的是什么能源?该不会是五号电池吧?”

杨光中的话,引来一片笑声。

这明显是讥讽刘景涛的认知有问题,这种手镯,实在太小,只能搭载五号电池。这点能量,照亮一个手电筒且嫌不够呢!

刘景涛面色难看,但没有丧失风度,整理了一下思绪,很认真的回答说:“很可能是可控核聚变!”

人类目前掌握了可控的核裂变发电技术。

人类现在的核电站,基本都是核裂变技术。

但是发电量并不怎么样。

不够理想。

而且也不安全,经常出现核事故,核泄漏,算不得真正的清洁能源。

更谈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至于核聚变,人类现在只掌握了不可控的核聚变,其实就是氢弹。

能够在瞬间释放大量能量,但是无法控制,只能破坏。

核裂变是原子弹,威力比较小,反应的不够充分,因此有大量的辐射污染。

而氢弹威力更大,反应的很充分,不会有污染遗留。

以前有大国造人工湖,就用氢弹炸,炸完了之后,没有任何污染。

有一位将军下湖游泳,照样活了九十岁,身体毫无影响。

这就是核聚变的清洁性。

能级更高,更加清洁,可控的核聚变一直是人类追求的梦想。

而且核裂变的原材料是铀矿石,是珍贵的矿石,产量有限。

核聚变的原材料可以是氚,广泛存在于大海之中,把大海里面的氚全部聚变,可以让人类使用180亿年,用到太阳熄灭都没事。

是真正永恒的能源。

很可惜,人类现在距离可控核聚变技术,还差五十年。

但这不意味着五十年后,就能实现可控核聚变技术,因为五十年前,大家也认为人类距离可控核聚变技术,还差五十年。

很可能两百年甚至五百年,人类都实现不了可控核聚变技术。

而听到刘景涛的话,杨光中却冷笑起来。

五一看书天天乐,充100赠500VIP点券!

(活动时间:4月30日到5月4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