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二十六年,蓝玉一案,族诛者有一公、十三候、二伯。
牵连被杀人数达一万五千有余。
大明开国元功宿将,相继尽已。
应天府(南京),紫禁城。
奉先殿内,一垂暮老人盯着御案上如山的奏折,眼神中充满戾气。
“陛下,晋世子醒了!”
老人神情一颤,微微站起身,又坐了下去,呢喃道:“苦了这孩子,可咱为了大明江山,只能如此,这孩子还真是仁厚孝顺。”
老人虽已是垂暮之年,但双眼有神,威严无比。
老人正是大明的缔造者,
一代天骄,一代人杰,千古一帝,朱元璋。
细数华夏上下两千年,
贫民皇帝,布衣皇帝,
从南向北征伐,大统一中国者,
唯太祖朱元璋一人耳。
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
驱除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
两句口号,二十年的尸横遍野,
汉家儿郎重新主宰华夏神州。
唐朝灭亡至大明建立。
近四百年的反抗与博弈。
四分五裂的九州大地,重归统一。
这份光荣得于皇觉寺中的小和尚,义军中的帐前九夫长,英主重八。
“哎,把这些先收起来,咱晚上再看。”
“是,皇上。”
司礼监主监黄狗儿赶忙招呼两名太监将御案奏章与卷宗归档。
明初,太监地位非常低,不得与外臣进行沟通,不得妄议朝政。
内廷不得干预朝政,违者斩!
朱元璋将太监不得干政的牌匾悬于宫门之上。
太监们连书都不能读。
朱元璋晚年,面对堆积如山的奏章已是力不从心。
不得不放松禁令,让身边的太监帮忙整理文书与卷宗。
洪武十七年,司礼监设立。
但仍不准太监跨越底线,参政。
朱元璋驻足,回眸问道:“这事咱说了不许告诉晋世子,是谁如此大胆,可恶?”
黄狗儿战战兢兢的回道:“皇上,是小三爷。”
熥儿?
“唉!”
一声叹息,朱元璋道尽对朱允熥的无耐与惋惜。
这孙儿,在自己面前唯唯诺诺,在外顽劣,不讨人喜。
“给晋王传旨!”
书记官躬身,聆听圣命仔细记载。
“世子在宫中已长成,今塞上调兵,即令世子还国。父子更相轮替出击边塞,统帅大军,以历练风霜,守大明塞防。
以便父出子守封国,子出父守其国,这才是稳固的上上之策。
尔不才,不听父训,久留世子于京师,意欲何为。
尔出塞上,封国且虚。或尔守国,军中无主,亦生变乱。今冬寒,若不令世子归国,父贬你到云南,守南境,尔多思量。”
黄狗儿听到旨意内容,面色微微一喜,稍纵即逝。
看来这位晋王世子,再不愿归国,就真的回不去了。
西六宫的一间殿舍内,
陈东对着铜镜,抚摸着陌生的面孔。
陈东本是一名打工族,因上厕所借卫生纸被七人围殴致死,幸运的是魂穿到了一位明朝世子身上。
新的身份,足够尊贵。
大明第一任晋王朱的嫡长子,朱济熺。
太祖朱元璋的第二个孙子。
外祖父永平侯谢成,岳丈颖国公傅友德。
熺,炽热旺盛的意思。
洪武八年,朱济熺出生。
老朱家开始开枝散叶。
朱元璋很开心,不但起了名字,还下令册封朱济熺为晋王世子。
板上钉钉的第二任晋王。
朱济熺出生不久,母妃谢氏病逝,父王朱前往太原就藩攻打蒙古人。
故朱元璋下旨将朱济熺留在宫中,与马皇后抚养。
随着长孙朱雄英夭折,朱济熺一跃成为长孙。
因祖母是马皇后,成为皇孙中的嫡长孙。
朱济熺的正妃是颖国公傅友德的长女。
朱元璋下令铸造晋王世子妃印,级别同王妃一样。
可见朱元璋对朱济熺的疼爱。
但不知何时一切都变了,
一向疼爱自己的皇爷爷于今日早朝,下令诛杀了岳丈与舅子一族,外公谢成一族,也受到牵连。
朱济熺自幼长于宫中,何是见过如此惨烈的政治斗争。
不懂昔日慈祥的皇爷爷怎么会变的如此狠辣。
故忧伤不已,急火攻心而死。
这才有陈东重生为人的机会。
大明,多少汉家儿郎的痛。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
开局一个碗,结局一根绳。
得国者之正,莫过于明。
中国历史上最硬气的王朝。
“世子,世子?您说句话,别吓奴婢啊!”
太监马牛儿声音哽咽道。
若晋世子死了,侍候的婢女、太监必然会被处死。
朱济熺整理下衣冠,看着铜镜中俊俏的面容,问:“永平侯府已经被抄了吗?”
马牛儿扑通跪倒在地,声泪俱下,道:“世子,人死不能复生,还望您保重身体。”
两个时辰前,朱允熥来到朱济熺所在偏殿,
说颖国公傅友德杀了两个儿子,又自刎而亡,皇爷爷震怒,
说颖国公傅友德父子对君父不敬,又畏罪自杀,罪加一等。
下旨将傅友德全家男女老少发配辽东和云南,其中包括永平侯府。
“朱允熥!这一切还不是因为你!”
朱济熺小声念叨。
这位本该最有资格继承大明皇位的人,又比自己幸运多少呢?
朱允熥,太子朱标第三子,嫡次子。
母为常氏,开平王常遇春之女,凉国公蓝玉外甥女。
朱允熥啊朱允熥,
你要是性格强硬一点,身子好一点,爱读书一点,
又怎么会不受皇爷爷疼爱,与皇位失之交臂。
那样的话,或许蓝玉不用死,外公谢成不用死,岳丈傅友德不用死。
胡蓝之狱起于洪武十三年,终于洪武二十七年。
洪武前中期杀人都是有计划有预谋的政治清洗,这些淮西勋贵的确该死,
霸占良田,恃宠而骄,欺上瞒下,蒙蔽圣听。
但从洪武二十五年开始变味了。
朱元璋给太子朱标留的班底中,凉国公蓝玉、郑国公常升、曹震、叶升、冯胜等都是足以征伐一方的武将,
他们与朱标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主要发迹于洪武中后期。
开平王常遇春的女儿是朱标正妃,蓝玉是常遇春的小舅子。
景川侯曹震的妻子是朱标的乳母,冯胜是常茂的岳丈,叶升和蓝玉是姻亲。
但规划中一切的平衡,在洪武二十五年随着太子朱标薨而被打破。
因为朱元璋选定的继承人是太孙朱允炆。
朱允炆是侧妃吕氏所生,而不是正妃常氏,这些武将集团不会服从于皇太孙朱允炆。
为了皇孙,朱元璋淳朴的挥动屠刀,收割亲手扶持起来的蓝党,原留给朱标的班底。
同朱允熥相比,朱济熺也是悲凉的一生。
洪武三十一年,父朱病故,朱济熺继承晋王爵位。
靖难之役后,朱棣登上帝位,
永乐初,朱济熺交出晋王兵权。
永乐十二年,四叔朱棣下旨废朱济熺的亲王爵,贬为庶人,
囚禁于晋王墓地。
朱济熺暗暗下定决心。
既然重活一世,就绝不能让历史重演。
朱济熺知道,
不管是建文皇帝,还是永乐皇帝,
哪一个皇帝能容忍得了手握十万重兵的藩王。
君子无罪,怀璧其罪。
“既然在大明无法善终,那就在他域建国?”
朱济熺嘴角扬起一抹笑意。
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这八个字,哪个汉家儿郎抵得住。
在大明做不了皇帝,那就漠北、朝鲜,再不济,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