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这么做,就是杀鸡儆猴。
他深知这份新的税收政策,一定会引起极大的反抗,而作为一个铁骨铮铮的马背的帝王,他必须要用雷霆手段将变法推行下去。
谁挡杀谁。
只有这样的手腕,才会震慑住那些士绅地主。
小小的插曲,并未影响早朝的进行。
而后边的群臣,再也没有了反对的声音。
毕竟所有人都听得出来,这项新的税收政策,是真的对大明有利,是真的可以富国强民,这个时候在站出来反对,无异于找死。
“众爱卿。”新的税收政策落实之后,朱棣的脸露出了和蔼的笑容。
帝王嘛,本就该一手大棒一手胡萝卜,一直硬着不行,一直软着肯定也不行。
该硬的时候要硬,该软的时候一定要软。
这才是御人之道!
“你们觉得你们的俸禄是高是低啊?”朱棣语气缓和,“能够保证你们衣食无忧吗?”
昨天跟随朱棣一起前往清华书院的大臣,立马明白了朱棣的意思,所以就没有说话。
但是那些没有随朱棣前往清华书院的官员,此时心里却是打起鼓来。
是高是低?
那肯定是低啊,先不说跟唐宋元的官员俸禄相提并论,有一些清廉的官员,更是吃顿肉都要看日子。
但是却没有人敢当着朱棣的面讲出来。
因为谁都不知道朱棣忽然问这个问题干嘛。
加薪?
这个可能性不大,因为昨天早朝朱棣才训斥太子殿下停了他的工程,现在国库正是极度空虚的时候,指不定又要降工资。
当然这话肯定不能朱棣说,他要让官员们自己说。
这当官的日子,是越来越不好过了。
难道还有谁会傻乎乎的站出来说,陛下我们俸禄太低了,加一点吧。
这不是找死是什么?
这个时候站出来,哪怕违心都要说皇恩浩荡,生活富足。
看着群臣的反应,朱棣满脸笑意,他重新做回龙椅,看向朱瞻基,问道:“太孙,你说说看。”
朱瞻基一愣,随后便明白了朱棣的意思。
这是朝堂,下边是文武百官,而替官员加俸禄,可是一件极为讨好的事情。
朱棣让他说,那就是想要他在百官中树立一个好的形象。
“禀告陛下,自太祖开创大明以来,中华大地一片生机,这固然是太祖之天恩,但也是众多官员努力之后的结果。太祖在世时,国家百废待兴,经济落后,便委屈官员拿着不高的俸禄,共同创造大明。
如今看来,大明国力蒸蒸日,人民安居乐业,那么这些一起跟着大明创业的百官,也该有所回报了。
所以我建议,给官员加俸禄。”
朱瞻基的话说完,朝堂下边,只要是昨天没有去清华书院的官员,无不露出惊骇的神色。
皇家的人,竟然主动要给百官加薪?
这是太阳打西边出来了吗?
不过更多的官员,此时对朱瞻基的看法有了质的改观。
能说出这等话来,能为百官着想,这个太孙,很不简单呐。
要是有一天,等他当了皇帝,那天下该是怎样的一副模样?
“哦!”朱棣假装吃了一惊,演技贼棒,“太孙的见解倒让我有些意外,各位大臣觉得如何啊?”
“禀陛下。”谢晋出列,“太孙殿下宅心仁厚,说的句句在理,臣附议。”
“臣附议。”杨士奇出列。
“臣附议!”
接着,昨天跟随朱棣前往清华书院的大臣,全部站出来附议朱瞻基的说法。
而那些还蒙在鼓里的官员。
见这些一品大臣都附议了,给自己加薪的事情,傻子才会去反对了,也一一表示附议。
当朝堂安静下来,朱棣用手托着额头,似乎陷入了沉思。
这种大事,可不能随随便便答应,哪怕是他心里也是如此想的。
“父皇。”朱高煦出列。
朱棣看向朱高煦,见他神色,心里便‘咯噔’了一下。
这个臭小子,该不会真的这么傻吧?
我这是装的你看不出来,我要是没有加俸禄的想法,我干嘛提出来。
你这站出来反对,除了得罪百官以外,还能够有什么作用。
“儿臣以为,现在国库空虚,残元势力还未完全消灭,加俸禄之事,还尤为过早。”
朱高煦慷慨激昂。
他没有多想,他站出来反对就一个原因,朱瞻基说的话,他就要反驳。
什么得罪百官?
加不加俸禄,那是皇家说了算,加了就是天恩浩荡,不加那也是本分。
什么时候臣子可以左右皇家了。
当然,他刚才也有些犹豫,毕竟现在的他,政治资本还不够,这么说定然会得罪一部分的官员,但是到时候可以许诺,等他当太子,未来当了皇,再加俸禄也不迟嘛。
“好了。”
朱棣差点气的吐血,朱高煦哪点都好,冲锋陷阵,排兵布阵都有他的风范,就是脑子太简单了一点。
朱棣有些不悦的摆摆手,“残元以是强弩之末,随时随地都可以将他们彻底消灭,如今天下以安,就按照太孙建议,所有官员的俸禄都要往调整,至于调整幅度……待我跟内阁人员商议之后,再做决定。”
“陛下圣明!”
“陛下圣明!”
…………
PS1:新书起航,急需各位帅哥美女的支持,求收藏,求推荐,求鲜花,求一切数据。没有收藏的大佬,请点一下收藏,拜谢!!!
五一看书天天乐,充100赠500VIP点券!
(活动时间:4月30日到5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