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朱瞻基这段慷慨激昂的话,朱棣的脸因为激动而晕起一抹红潮。
因为朱瞻基的这段话,完全说到了他的心坎里。
朱棣戎马一生,被称之为是马背的帝王,骨子里就有一股好战的基因。
不然也不会亲征六次漠北。
兴奋的劲还没有过,朱棣随后便冷静下来,苦笑一声道:“作为帝王,谁不想疆域辽阔,谁不想子民万千?但就是这些年,你爷爷我北征次数太多,就已经引起了很多大臣的不满了,就连你的爹,我那个亲儿子都反对我用兵频繁。
要是再如你所说,去征战世界,岂不是要让你爷爷在史书留下个穷兵黩武的标签?”
“爷爷,爹反对是因为国库没有钱。要是国库充盈,谁会反对?”
朱瞻基再次慷慨激昂的说起来,“自爷爷抗元立国,让汉人重夺中原大地之后,堂堂大明,数千万子孙,却连被我们打败而入漠北的元庭留下的国土都没有完全继承。如此,后世之人会如何评价我大明,会如何评价我朱家?”
朱瞻基说道此处,心情无缘无故的变得有些郁结。
中华大地生活的这群勤劳而又充满智慧的民族,似乎天生就有一股神奇的魔力,不管在哪个朝代,那些入侵中华大地的民族,最后都会被汉化。
元蒙如此,后来的满清依旧如此。
但是,这个民族也有一个巨大的缺点。
可能是受到儒家中庸思想的影响,缺乏进取之心。
一个从秦始皇一统天下后,就一直占据着整个世界,不管是任何方面都是世界翘楚的国度,却在一千多年后,被蹂躏的千疮百孔。
而这些蹂躏中华大地的国家,在此时,还不过是一群教化未开的野蛮人而已。
这么好的良机,凭什么要错失?
“好哇!”
朱棣猛地一拍大腿,“我一直以为你的二叔最像我,也最懂我。但没想到啊,最像我也是最懂我的人,竟然是你。
瞻基,今天这番话,不能对其他人再提了,爷爷心里清楚就行。你这些话落到那些儒生耳中,弹劾你的奏折能堆成山。”
“儒生误国啊。”
朱瞻基小声的嘟囔一句,当然所谓的小声,是控制在朱棣刚刚可以听到的分贝。
“轰!”
只是朱瞻基看不到也感受不到的是,朱棣在听到朱瞻基这句话时,他的内心之中,却是翻起了滔天巨浪。
“瞻基,何出此言?”朱棣面露惊骇,但话语之中并没有责怪,反倒是有些好奇,这个从小就学习儒家经典,接受儒家文化洗礼的的孩子,怎么能说出这等话来。
朱瞻基心里悬着的石头落了下来。
他这是试探,尝试性的试探。
所以他说的是儒生误国,而没有敢说儒家误国。
毕竟在这个封建时代,说出这样的话,那就真的是大逆不道了。
毕竟自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而被汉武帝采纳之后,儒家便成了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神化专制王权的主流思想。
你敢在帝王面前说出儒生误国的话,那不就是在挑战权威吗?
“爷爷,我就抱怨一句,您听到了?”
朱瞻基继续试探,看朱棣到底是个什么想法,要是他不抵触,或则抵触不是很强烈,那朱瞻基就放心大胆的将心中所想给讲出来,要是朱棣很抵触,那他就赶紧见好就收,啥也不多说了。
“废话,你就在我耳朵边,我能听不到。”朱棣大大咧咧的道。
朱瞻基放下心来,朱棣没有生气。
“爷爷,我刚才说的是儒生误国,而不是儒家误国。”朱瞻基重复了一句。
朱棣像是看穿了朱瞻基的心思,“这是你铺垫了这么多,最想说的一句话吧。”
“是的。”朱瞻基很意外朱棣的反应,平淡如水。
“儒家之道盛行千年,自然有很多可取之处,但纵观从独尊儒术后的国家发展轨迹,这儒家之道,也是问题颇多的。”
让朱瞻基万万没想到的是,朱棣竟然是个明白人。
不过随后朱瞻基便反应过来。
朱棣之所以不反感他的说法,原因可能就是他是篡位者。
儒家讲究,家国天下、忠君爱国、仁义礼智信。
而这些,朱棣为了坐那把椅子,基本把这几条全给推翻了一遍。
当年入应天城,以大儒为代表的方孝孺等儒生,可把朱棣骂的够呛,再加他又是马背的帝王,好武抑文。
所以他心底里,对儒生的好感度是不高的。
“爷爷,我觉得是儒家遏制了华夏儿郎的血性,遏制了华夏儿郎的勇武精神,从而导致华夏人不喜欢向外扩张,偏安一隅,不然华夏大地,岂会被那些人口稀少的外族给统治?就比如元蒙,入主中华大地时,只有区区三十万人口。”
朱瞻基赶忙顺着朱瞻基的话说道。
朱棣眯着眼睛想了想,“只能说有点道理,你就别拐弯抹角了,说出你的真实用意吧。”
“嘿嘿……”
朱瞻基尴尬一笑,没想到小心思被朱棣给拆穿了。
“爷爷,儒家最大的痛点,其实是遏制了百花齐放的学术理论研究,就像那天在清华书院,如谢晋杨士奇这样的大臣,都认为数学、物理、化学是旁门左道。殊不知,这些所谓的旁门左道,正是可以强国利民的通天之术。
例如透明玻璃,例如杂交水稻,例如温室大棚,例如可以让水稻收成增高的肥料。
哪一样不是富国强民的东西,但因为有儒家的存在,这偌大的中华大地,压根就没有它们生长的土壤。”
“你是找我要土壤来了?”朱棣笑问道。
“噗通!”
朱瞻基郑重其事的跪下去,“孙儿恳请皇爷爷,在国子监开设数学、化学、物理、生物等各种学科!”
五一看书天天乐,充100赠500VIP点券!
(活动时间:4月30日到5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