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36章 为官四勉(1 / 1)万里天和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朱元章听的连连点头,他自己也是这么想的,本就是这群人犯错在先,他杀之本应问心无愧,却又莫名的觉得心有不安。

同时李洪也不等朱元章问,也直接提出了解决的办法,有条不紊的言道:“想要避免再次出现这种情况,那便是需要一套完善可行,且执行严格的律法约束,一切依法办事,即便是圣上,最多也只能由参订律法的权利,而不该对已经设定好的律法的执行结果过多干涉!”

朱元章眼前一亮,此提议正是与他内心的一些想法不谋而合。

他一直觉得如今的《大明律不够完善,所以历史上,除了大明律以外,他还另外编纂了一本《明大浩,算是对大明律法的补充,只不过传到朱允炆的时候,便被废除了,后世的明朝并未袭用。

原本《明大浩应该是在洪武末期方才开始制定,但是此时李洪提醒了朱元章,让其先在便动了修撰《明大浩的念头。

有了目标,朱元章头脑瞬间一清,也不会在东想瞎想,看着李洪的目光愈发欣赏,他的想法果然没错,有什么不好拿主意或是困惑,过来找李洪准是没错。

只不过现在朱元章才刚刚坐下,虽然解决了自身问题,但就这么离去未免有些可惜,想了想后,便又问道:“洪儿此言甚好,只是洪儿,老夫我还有一事不解。”

“四爷自说无妨!”

“你觉得一个好官应该是什么样的?”朱元章有些郑重的问道。

李洪不知朱元章为何要问这种问题,却还是依照着自己的理解言道:“晚辈认为,所谓好官,在《西山政训中记载的便已经很明白,需知晓何是为官四勉,何谓去民十害。”

《西山政训出自宋朝,真德秀所写,真德秀其人,深得朱熹真传,被视为朱熹之后的理学正宗传人,与魏了翁齐名,创“西山真氏学派”。

李洪虽然看不上朱熹的学说理论,但是身为朱棣弟子的真德秀却是有几分能耐的。

真德秀自幼出身贫寒,父亲早亡,还是靠着倒插门给人当上门女婿,这才有资本继续求学读书。

之后的仕途也称不上是顺遂,十八岁风华正茂便高中举人,次年登进士第,却无资格留京任职,被发配到了偏僻地方当了一人通判。

再之后几经调任,因不满史弥远的降金政策,写了几篇文章讥讽,更是那里苦那里偏,就被调到那里去。

一直到三十年后,史弥远死,其余党羽也被贬降,而几乎将整个大宋清苦地方的官职任了个遍,但政绩却依旧漂亮的真德秀这才得到了提拔,最高官至户部尚书,后又升任参知政事,大概相当于副相,只是还不等他有什么作为,就已经患病不得不辞官。

可以说真德秀虽然是朱熹的弟子,但毫无疑问他是个能做实事的,尤其是他特殊的仕途,几乎将大宋的官场看的一清二楚,之后便写出了《西山政训。

此书的内容大概便可以称之为封建社会时期的公务员守则。

朱元章又不是宋廉,真德秀虽然在宋时算是一代大儒,但终究名头比不上他的老师,因此,朱元章必然是没有看过什么《西山政训的。

“什么是为官四勉,什么又是去民十害?”

李洪微微一笑,耐心的解释道:“所谓为官四勉,第一勉便是律己以廉,西山政训所写,视万分廉洁仅为小善,贪污受贿便为大恶,如蒙不洁,纵有万美不可自赎,故为四勉之首,廉洁是为官之本。”

朱元章听的差点要鼓掌了,这第一勉,便是甚是和他想法,他最注重的便是贪腐问题,一句廉洁乃是为官之本,便已经让朱元章想要回书房后,找出这本什么《西山政训自信看一看了。

而李洪依然在继续说道:“这第二勉,则是存心以公,有道是公生明,为官不公,是非易混,欲事而为,不可得理。”

“第三勉,是要做到抚民以仁,只有当官者,能体会到天地万物之心,永远保持一颗至诚之心,万万不可残苛忿疾。”

“至于第四勉,则是处事以勤,为官不勤下必生弊,懒政多疵民多生害,如今的空印桉,便是没有做到这第四勉,所以不可不谨慎之。”

其实这四勉,并不是什么高深的道理,为何历朝历代,只有真德秀将其整理成册,编书铸籍,而且更讽刺的是,这本书算得上是冷门中的冷门?

别的读书人和官吏想不到这些么?

即便是想不到,有这么一本专门讲为官之道的书籍,为何流传的这么不广?

知意而行难,知道和成功之间还有一个词叫做做到。

读书人皆都满嘴圣贤仁义,可真到了涉及自身利益的时候,躲得比谁都远。

这也是为何李洪想要推行物理,化学等科学知识,需要参考阳明心学以及墨家的哲理。

因为这二者都有着知行合一的提倡,从物质上改变大明,精神同样需要跟上。

李洪心中所想,自不必与朱元章多说,因此嘴上还是说这《西山政训之事。

“这为官四勉,总结起来无非便是八个字,廉洁、奉公、仁政还有勤勉。”

“只不过想要依靠官员自己自发的做到这四点,无疑是天方夜谭,因此这便需要律法的监督。”

“当今圣上在廉洁和奉公这两点上十分看重,上行下效,纵观史书,单论官员的廉洁程度,如今或许可以称之为最好的时候!”

朱元章忍不住有些自得的笑了笑,李洪说的不错,这一点他朱元章也确实足以自傲。

不说大明律法对于贪赃枉法和滥用公权的惩罚力度,反正是只要朱元章还在位一天,手下的这群官员们行事便不敢做的太过分,毕竟只要有风言风语传到朱元章耳朵里,说不得便又是一大批头颅落地。

只是朱元章还是问道:“那既然如此,这仁政和勤勉又该如何做到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