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爷不动声色,自顾自的欣赏画作,
任凭老九和老十四吵翻天。
等他们吵累了,
他才缓缓开口道:
“吵完啦?要不要喝口茶继续吵?”
九爷和十四爷听他这么挖苦,顿时没了脾气。
“你说怎么办吧,我们听你的。”
九爷嘟囔着。
老十四也是这个意思,翘着脚等八爷发话。
“从皇阿玛决定让老四和老十三去江南赈灾开始,
满朝文武千双眼睛就盯着他们。
其实也在盯着我们。
看我们的态度,
看我们会不会从中作梗。
官员们再看我们如何跟老四和太子斗,
皇阿玛却在看我们心里有没有老百姓,有没有天下。
老四毕竟在赈灾,
救的是咱大清的百姓,
不是去游山玩水。
越是这个时候,
我们越不能给老四裹乱。
我们不扯他的后腿,就是在帮他。
皇阿玛何等聪明,
一眼便知。”
八爷的话才是深思熟虑后的肺腑之言。
九爷听完,知道他说的没错。
不过心里那股气始终去不掉。
“那就这么算了?我可咽不下这口气。”
老八抬头看了他一眼,
坏笑道:
“咱们跟他算了,可有人跟他没完。”
八爷只是轻轻一点,
众人立刻明白了他的意思。
老十四一拍桌子,高兴的说到:
“对,让太子去搞他们。
他老十三可是太子的人。
咱们就等着看他们狗咬狗,啊哈哈哈。”
九爷摸着下巴,若有所思。
他担心的说到:
“太子又不是咱们的奴才,怎么会帮我们搞老四?”
八爷把手中的放大镜顺手扔到字画,
抬头看着九爷。
“我的万永当铺里可存着任伯安写的百官行述呢。
把这个消息透给太子,
他会钩的。”
“行,这事我在行,我去办。”
老十四讪笑着说到,起身就走。
太子袍服和册封诏书的事被李卫唔的死死的,
八爷这边没有得到半点风声。
康熙更不会知道。
朝局并没有什么变化。
只不过,
八爷党和四爷党想到一块去了,都在坑太子。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真是倒霉催的!
扬州本是鱼米之乡,
遭了水灾后,
鱼跑了,
米淹了,
遍地灾民,已经分不清死的活的。
加本地官员吃拿卡要,
朝廷拨付的粮食和赈灾款大部分被各级官员装入自己口袋,
真正流到灾民肚子里的不到十分之一。
四爷和十三爷心急如焚,
已经召集盐商们开了两次会。
大家都嚷嚷着捐款,
可是每个人都只捐十两八两银子,
别说赈灾,
连四爷请客的饭钱都不够付。
更可气的是漕帮的陆九龄,
这人极为鄙视鞑子,
不仅不带头捐款,
还号召帮内兄弟不得参与运输赈灾粮。
漕帮是本地最大的帮派,
他们不卸,
便无人敢干。
给双倍的价钱都找不到装卸工。
弄得粮食买来了,
却堆积在码头,无人敢卸。
扬州天气湿热,
再不装卸就会发芽,发霉,白白浪费掉。
四爷拿陆九龄没有办法,
干不干全凭自愿,
人家又没犯法,
总不能把人杀了。
那样只会激起更大的民变。
“主子,我去找盐帮,让他们帮忙。”
李卫主动请缨。
四爷思虑片刻,点头应允。
“也只能这么办了。”
盐帮总坛位于扬州城外的观音山,山门外矗立着三座巨大的汉白玉牌坊。
一路走过去,非常震撼。
总坛更是修的巍峨壮丽,
大小房屋百间。
错落有致,
玉树葱葱。
不知道还以为这里是旅游胜地。
这些都是历代盐商们出资修的。
盐商们赚取了大部分利润,
总要给这些泥腿子一些甜头,
好让他们安心当苦力。
总体来说,双方既有矛盾也有合作,博弈了数百年。
李卫为了跟陈淮秀谈判,
先发拜帖,
又很有诚意的拉着四大马车的礼物,
可谓给足了陈淮秀面子。
陈淮秀女承父业,盐帮内部很多人不服她。
李卫原本不想掺和盐帮的事,
为了完成四爷的任务,
还是来了这里。
他这次没有假扮十三爷,
穿的是便装。
在此之前,
他已经派小翠提前打招呼,
告知了陈淮秀假扮钦差一事。
李卫汉人的身份能够更好的说服盐帮大佬,
十三爷要是来了,对方未必给面子。
当年的嘉定三屠,扬州十日历历在目。
这些人可都带着血债呢。
盐帮除了陈淮秀,
剩下的人都不知道十三爷和李卫到底谁是谁,倒是省了不少麻烦。
“人来了。”
陈淮秀领着一众盐帮大佬,在山门恭候李卫大驾。
等李卫骑着高头大马出现在牌坊尽头,
陈淮秀满怀期待的招呼大家迎客。
端午看书天天乐,充100赠500VIP点券!
(活动时间:6月3日到6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