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二章、仙米酿(1 / 1)打湿纸巾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不一会儿,整个巴桑家也开始活跃了起来,只不过没有往日的轻松感,反而是一种暴风雨将要来临的压抑与沉重。

每个人都好像若无其事,每个人都心事重重。

至今巴桑也没有告诉李耐他的妻子的名字。

巴桑的妻子在拿着抹布使劲擦着桌子,时不时回头看着李耐,露出奇怪的笑。

小拉姆的奶奶将按摩器放在自己腿上,闭着眼。

而巴桑则拿着银壶,准备着早餐要吃的东西,只是老是将需要抹在壶口的酥油抹在了壶身。

拉姆则坐在凳子上,低头看着自己正敲打着凳腿的小脚。

只是等李耐走到客厅的时候,整个压抑的环境就消失了。

巴桑的妻子很快擦干净了桌子,老奶奶也笑着睁开了眼,巴桑终于将酥油抹在了壶口上,小拉姆则站起来看着李耐。

生命的动力来源于食物,即使多大的喜悦也不可能让人在没有食物的条件下活下去,即便多难的困境也不可能是靠不吃不喝能解决的。

老奶奶笑着坐上了桌,李耐紧接其后,拉姆去端菜,巴桑则站着向他敬酒。

酒是青稞酒,是藏区家家户户必备的饮料。

青稞酒又称仙米酿,是由青稞发酵而来的酒,而关于青稞酒,又有一个不得不说的故事。

据说当年周王西游,在瑶池遇见西王母,周穆王看见留着长头发,穿着豹皮的西王母很是喜欢,同样,西王母见到高大帅气的周穆王一见钟情,于是便准备酒席邀请周穆王。

但是不知为何食材有些不足,于是便派手下的丫鬟去东方仙岛取来上好的仙物来作为食材。

这丫鬟从山间一跃而下,变成一只青色的大鸟,挥动着翅膀,从王母山飞往东方仙岛。

在从仙岛还回的时候,途中经过一个地方,那里民不聊生,相互厮杀,易子而食,掘土充饥。

第一次离开王母山的丫鬟见到这样的悲催景象,不禁悲伤痛哭,长叫哀鸣。

而此时,衔在嘴里的仙物在丫鬟哀鸣的时候就从嘴里掉落了出来。

这仙物一落在地上,便从泥土里钻出大量的青色麦子,人们也不再厮杀,选择将这种青色的麦子作为食物。

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这只给予他们食物的青鸟,便将这青色的麦子叫做青稞。

这便是青稞的由来,至于如何从青稞变成青稞酒,那就是另一个故事。

唐,文成公主进吐蕃,随从有千百人,她们生活在这吐蕃,自然而然将中原的酒文化也带了过来,经过3000年的演变,与当地的特殊环境相结合,藏区特有的青稞酒文化就产生了。

后来,清,吐蕃归附,当地人为了避免战争,便进贡了财宝和美食,其中便包括了青稞酒,康熙帝尝了尝,发现味道,随后青稞酒便成为了皇家贡品。

李耐伸了伸脖子,凑近酒杯闻了闻,一股淡淡的清香,类似于生米的气味。

酒杯是银色的,但就是不知道是镀银还是纯银的,想来应该是镀的吧。

银色酒杯有代表纯洁之意,主旨还是表示对客人的尊敬之情。

银杯配黄酒,有种英雄豪迈之情,稳稳的置于桌上,好似一件精致的艺术品。

李耐拿手指敲了敲酒杯,表示已经领会了主人家的好意,并感谢了主人的招待。

拿起精致的酒杯,淡黄色的酒液清澈见底,微微晃动,随着摇晃而起的青稞酒甩出阵阵酒花,然后顺着杯壁流下,微微的酒香更加迷人。

小口喝下,先是极其强烈的辣味由舌头而出,不停刺激着大脑,青稞酒的辣不同于其它酒由于酒精浓度高而引起的灼烧感,青稞酒的辣味有些类似于生吃辣椒之感,只不过不似那样强烈罢了。

辣味过后,是苦味袭来,淡淡的苦味,和饮用老茶相近,辣与苦相结合,让初次饮用的李耐的舌头失去了部分味觉,就像是一个极具味道的臭鸡蛋塞进嘴里,让整个口腔都处于麻木之中。

等到苦味与辣味减轻之后,青稞酒的清冽之感开始爆发,配合着淡淡的酸与甜的交融,如使人在三伏天痛饮冰泉水般的全身通透,全身畅快。

一口吞下,只留下甜味在嘴里不停回荡,使人念想,使人大彻大悟,使人回味无穷。

喝起青稞酒,总能使少年欢声笑语,中年酣畅淋漓,老年大彻大悟。

一样的酒,不一样的人生,不一样的领悟!

几杯下肚,小醉微酣,拒绝了巴桑妻子想要给李耐再添水煮肉的念头,向巴桑和奶奶打了声招呼,自己回了房间。

水煮肉他昨天是吃过的,引起肠胃不适,躺在房间一下午是大家都看得到的,这是不知道今天早上又是水煮肉是什么意思?

李耐准备去那小镇唯一的超市看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