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无疑问,今年是江博士的人生巅峰。”
“江凡仅仅用了1年时间里,就把大江科技从0开始,发展到5000亿美元的庞大规模,绝对是史无前例的壮举!”
“那么就让我们来回顾一下大江科技的发展经历。”
“这件事要从4年前说起,那时江凡刚刚博士毕业,创建了大江汽车......”
......
在一片歌功颂德中,江凡躲进了一栋安静的湖景小别墅。
这里已经被他装修成了小型电子实验室。
不大的面积,足足花了亿元,购买了各种顶级电子设备。
现在,江凡面前是一个类似头盔的电子设备。
头盔连接着不少线缆,线缆最终链接在一台电脑。
江凡把头盔戴在头,然后用意念操控屏幕的超级玛丽移动,躲避怪物。
不一会,他就摘下头盔:
“太垃圾了。既不精准,也不及时。怪不得无法投入实用。”
这种技术就叫BCI,中文:脑机接口技术。
所谓脑机接口技术,就是使用电子设备接收大脑传来的信号,然后操控其他设备。
比如打字、控制游戏角色、帮残疾人控制假肢之类。
另外,根据采集信号的方法不同,BCI技术还可分为无创和有创两种。
无创就是带个头盔,直接从头皮表面采集脑电信号。
有创则麻烦很多,需要通过手术在大脑皮层植入芯片,从而采集信号。
也就是俗称的脑后插管。
BCI并不是一种新技术,业内已经持续研究了40年,依然远远达不到实际使用水平。
前几年,一次游戏展会,脑机设备开发商展示过一次,戴着头盔打虚幻4,同样只是个展示。
效果非常差。
江凡勉强的头盔,已经是现代最先进的脑机接口了。
它的最大用途也不是识别方向和动作之类的“复杂信号”,而是打字,还只能识别英文字母。
打字方法是佩戴者“用力”地去想一个字母。
在不考虑正确率的情况下,极限速度是每分钟9个字母。
没办法,人脑实在太复杂了。
人类对脑科学的研究水平非常低。
在现有理论基础下,脑机接口研究完全不可能商业化。
如果不考虑难度的话,脑机接口技术的应用前景确实非常广阔。
因为它极大扩展了人类操控电脑的能力。
比如游戏最为直观。
在第一人称射击游戏中,玩家只能通过键鼠操控角色,做出移动、蹲、跳、射击之类的简单动作,无法完成复杂的复合动作。
比如,蹲在墙根,探出半只脑袋,斜着露出个枪口射击。
比如,弯着腰在壕沟里穿行,然后不抬头扔出一颗手榴弹。
为什么没有复合动作?
不是游戏公司做不出来,而是玩家没法操作。
现有的游戏操作方式大多是基于鼠标、键盘。
如果要做一个复杂动作,比如蹲墙根探脑袋斜着伸出枪管,那就要有一个控制蹲的按钮,一个探脑袋按钮,一个斜着伸出枪管的按钮,这就要同时按三个按钮了。
要知道玩家还要用三根手指asd控制移动方向,这就需要六根手指了,你当玩家是六指琴魔吗?
而且,如果还有更复杂的动作呢?
那要多少按钮?
那么多按钮,不说操作了,连记都记不住吧?
玩家能在激烈的战斗过程中熟练应用吗?
如果有了意念控制,情况就完全不同了。
玩家只需要“想”一下,游戏角色就能完全按玩家的想法做出动作。
当然,这种伟大的突破只运用在游戏中根本就是暴殄天物。
在教育、军事、医学等领域都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
打字,绘画,设计,汽车、飞机以及各种机器的操作,理论凡是需要人类操作控制的,都可以用这种方式来输入。
而且,这还只是最基础的单向脑机接口技术,只能单向接收大脑信号。
还有更科幻的双向脑机接口。
所谓双向,就是不仅能接收大脑传出的信号,还能向大脑发送信号!
如果实现了这种技术,无数人幻想的全浸入式游戏就将成为现实!
......
超级电池就是我的人生巅峰?
呵呵,这只是开始罢了。
系统推演科技能力终于冷却了,就由我把幻想带进现实吧!
江凡朗声道:
“系统,我要推演双向脑机接口技术!”
【叮!宿主推演双向、无创脑机接口技术!推演成功!获得2218年“脑桥技术”!】
【脑桥技术:2218年研发成功的脑机接口技术。该技术为双向脑机通讯,无需任何手术,直接佩戴“人脑信号头环”即可采集信号。响应及时,准确率高达99.99999%。】
端午看书天天乐,充100赠500VIP点券!
(活动时间:6月3日到6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