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5章:两万套,胡大人瞧不起谁呢?
胡惟庸以为自己耳朵出了问题。
朱橚的反应怎么跟他想象中的不太一样?
他不由自主地脱口问道:
“你说什么?”
朱橚似笑非笑地看着他,一言不发。
胡惟庸这才意识到,自己刚才的话有点逾矩。
见朱橚揪住不放,心里有点恼怒。
但表面忙补了一礼:
“恕臣失礼,臣刚才没听清,五皇子殿下的意思莫非是,自己私造的棉甲远不止两万?”
他有意无意地将“私造”两个字咬得清清楚楚。
朱标听得心中恼怒。
这胡惟庸着实咄咄逼人。
但他一时不知道朱橚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便没有贸然开口。
倒是朱樉他们几个一下子精神了。
私造甲胄?还是棉甲这种高级东西?
牛逼啊五弟!
朱棣简直就要给他跪了,玩这么大居然都不带他四哥!不够意思!
看着他一脸兴奋的样子,朱标简直要扶额。
不过。
朱元璋的表情看不出喜怒,他似乎饶有兴趣地在听着。
胡惟庸见状,大胆了许多。
故意做出一副洗耳恭听的恭谨模样。
朱橚笑了:
“看来胡大人耳朵是真的不太好用。”
胡惟庸忍下不快:
“臣愿闻其详。”
朱橚微微一笑道:
“我刚才说,区区两万棉甲,根本不够我北伐大军十二万将士穿!”
胡惟庸一喜。
想也不想地转向朱元璋:
“陛下,果然五殿下还有更多私藏,臣请陛下搜查......等等,你刚才说给谁穿?”
胡惟庸忽然反应过来。
给北伐的将士?
这是什么意思?
朱橚有点鄙视地看他一眼,字正腔圆地重复道:
“我说,这批改良过的棉甲,是专门为我北伐大军准备的。”
朱橚转身,面向朱元璋,十分严肃地行了一礼:
“陛下,儿臣愿将二十四万套棉甲,献给朝廷,奉给陛下!明军威武,提前预祝我北伐胜利!”
他的声音十分清晰洪亮,自带一股不容置疑的气势。
传遍了整个大殿。
盘桓不息。
群臣被他自信的气场给镇住。
在这一刻,无论文武,都感到全身的血液沸腾起来!
不由自主地就跟着喊了一声:“明军威武!”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他的身。
朱元璋目光灼热,看着这个身形挺拔的孩儿。
突然发现,他已经长得很高了。
一时间,他的眼角有些湿润,不过很快就隐去。
又恢复了之前的威严。
朱标在一旁笑得宛如一个老母亲。
他就说,他这个五弟从来都不会让人失望的!
徐达和冯胜对视一眼。
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差点被这从天而降的巨大馅饼砸晕了。
“二十四万套?给咱们的?”
“老冯你掐我一下,我不是在做梦吧?”
“你没做梦!二十四万套啊,我什么时候见过这么多棉甲?”
“五殿下,真的有这么多吗?”
冯胜的往日的气度都抛在了脑后,没头没脑地就问了出来。
实在是被这惊喜给冲昏了头脑。
朱橚严肃地点点头:
“二十四万套棉甲,于近日即可全部制作并核验完成。”
“我翻阅调看过此次定下的北伐军全部军籍,排除未及时报销籍者,共十一万七千三百八十人。”
“我按照各人的身长区间,打造了三种不同尺寸的棉甲,力求做到每个人都尽量合身,共二十四万套。”
“每人发给两套,穿一套,备一套,还有盈余以做军需备用。”
“如此,纵使冬季深入漠北,也可尽最大程度保存我军实力,使其能够专心作战。”
见朱橚贴心地考虑到了每一个细节。
众武将心中激荡不已。
徐达更是高兴得跟小孩子一样。
真是给他们的!
而且五殿下如此细致入微。
连所有人的军籍都调查过,还将不同的身长考虑在内。
如此为每一个普通将士考虑。
让他不禁肃然起敬。
他就知道他没看错,能造出这么完美棉甲的人,怎么可能有谋反的心思?
反正他不信!
胡惟庸忽然就卡壳了。
朱元璋的眼神明亮。
他目光炯炯地注视着朱橚的背影。
心中那块悬着的大石可算是安稳落地。
他忍不住问道:
“你还查阅了军籍册?咱怎么不知道?”
兵部尚书滕德立即出班作证:
“启禀陛下,五殿下的确来兵部调用过籍册,不日便归还了。”
朱橚点点头:
“若十二万大军实际人数略低倒还好说,但若有超出,就会造成军需短缺,后勤这种事情必须要严谨。”
朱元璋赞许地点点头:
“做的非常好。”
听了这话。
胡惟庸有点急了。
怎么就做的非常好了呢?
他不顾李善长眼神的警告,踏前一步。
“五殿下,自始至终不过是你单方面的说法罢了,臣等又怎知你不是因为东窗事发,才想出这个说辞,将棉甲交,好破财免灾呢?”
朱元璋的眼神一暗。
群臣都不免觉得胡惟庸有些咄咄逼人。
杨宪当场就想跳出来杠。
被朱元璋一个眼神挡了回去。
朱元璋也想知道胡惟庸提出的这个问题。
朱橚一愣:
“东窗事发?”
他昨日还在大宗正院里专心睡觉养伤,顺便反思己过呢。
还是今天早晨才知道,朱元璋已经知道了他在京城开分厂的事。
想不到中间还有故事?
不过,只迷茫了一瞬间。
这对他来说都是小事。
微微一笑,朱橚赞许地看向胡惟庸:
“胡大人的说法很有道理,难得严谨,不过不成立。”
他转向朱元璋:
“孩儿今早已经派婢女宝儿将棉甲生产的采购、生产、人工、造厂、取暖、其他开支等所有账目送去了户部。”
户部侍郎杨思义尴尬出班:
“陛下恕罪,微臣刚接手户部工作,一时未能兼顾。”
昨天那个户部尚书曾泰才被打了板子扔出去。
挑大梁的任务只好落在他一个侍郎身。
朱元璋没有追究:
“你初接受,公务理不清情有可原。刘福去把账册取来。”
不一会儿,刘福去而复返,将一本薄薄的账册放在朱元璋面前。
朱元璋疑惑地拿在手里颠了颠。
“老五,你不会糊弄咱吧?这么薄的账册能记录完你刚说的那么多项内容?”
朱橚:“父皇放心查看,绝无错漏。”
胡惟庸趁机道:
“五殿下,账目造假可是欺君,后果同样严重。”
朱橚对他可就没那么客气了,翻个白眼:
“遇事不决少说话,不知道就别插嘴,否则别人会当你是傻子。”
胡惟庸让他一堵,脸涨红成了猪肝色。
朱元璋翻开账目。
顿时被吸引了注意力。
“哟,老五这个账目做得还真是简洁明了啊。”
只见账簿里面被他打了许多横平竖直的格子。
在最面一行写收支项目,下面按日期一笔一笔记录得十分清晰明了。
每一页最下方还有一个收支总计。
每日、每旬、每月都有对账明细。
就算是不怎么懂账本的人也能很快看明白。
这里面的每一笔账目都清晰可查,有来源追溯。
若真是造假,很容易便能查出来。
胡惟庸看着朱元璋越来越惊喜的脸色。
心中不由隐隐觉得有些不妙。
端午看书天天乐,充100赠500VIP点券!
(活动时间:6月3日到6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