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耒在协助导师编纂《新中国农业史》的时候,看过王石和正大康地的资料,其中有个细节印象深刻。
王石依靠给正大康地供应东北玉米,短期内就赚到了上百万,不过很快一次危机就降临到他们头上。
正大康地供应香江的鸡饲料里发现了致癌物,不仅正大康地的饲料销售受到影响,连王石的玉米也大量滞销,差点没翻过身来。
那些资料里没有指出这种致癌物到底是什么,李耒昨天到正大康地的仓库里才发现,原来是黄曲霉毒素。
1960年夏天,英国伦敦郊区有10多万只火鸡莫名其妙地死去,当时谁也说不清是什么病,就称为“火鸡X病”;后来人们才搞清楚,原来这些火鸡因为吃了发霉的花生粉饼,而发霉的花生粉饼里含有大量的黄曲霉毒素。
科学家很快对此展开研究,1961年即发现黄曲霉污染的花生饼能诱发大鼠肝癌,1962年鉴定并证明了黄曲霉毒素为强致癌物。
结构中二呋喃环末端带有双键的黄曲霉毒素,易形成环氧化代谢产物而使其毒性、致癌性和致突变性增强。
李耒亮出了一个塑料袋,里面装着一些发霉的玉米,黄曲霉毒素在自然界广泛分布,其中花生和玉米最容易受到污染,这也是养殖业、饲料业最需要警惕的问题之一。
谢立人表情变得异常严肃,连忙接过塑料袋仔细看了起来,只见玉米上的菌落正面色泽为黄色及黄绿色,呈半绒毛状,这正是黄曲霉菌的显著特征。
“这的确是黄曲霉菌,但黄曲霉菌和黄曲霉毒素是两回事吧?”谢立人仍有疑问。
他说的也是事实,黄曲霉菌种类繁多,其中有30%-60%的菌株可产生黄曲霉毒素。
而大多数非致病性的菌种,常作为曲种应用于发酵工业,主要是一些有机酸的发酵生产,如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 H-98可用于L-苹果酸的发酵生产;仅仅看到玉米发霉并不能确定这些玉米就感染了黄曲霉毒素。
“谢总说的有道理,不过黄曲霉毒素毒性强、致癌率高,但凡有一点儿可能,就不能疏忽,我们可以进行进一步检测么!”李耒说道。
黄曲霉毒素属于极毒,其剧烈的毒性比人们熟知的剧毒药氰化钾要强10倍,比眼镜蛇、金环蛇的毒汁还要毒,比剧毒农药1605、1059的毒性强28~33倍,一粒严重发霉含有黄曲霉毒素40μg的玉米,可令两只小鸭中毒死亡。
1974年印度西部两个邦中200多个村庄皆以玉米为主食,由于当年雨水过多,造成玉米严重霉变,村民食用霉变玉米后导致397人中毒,106人死亡,尸检及病理实验证明,这次中毒事件的原因是黄曲霉毒素B1中毒。
所以谢立人也不敢马虎,马上喊来技术人员,跟着李耒一起去了仓库,在仓库角落找到了那批发霉的玉米。
“好在这些玉米还没有投入生产!”检查清楚后,谢立人松了一口气,旋即又生出疑惑,“不管是泰国的还是美国的玉米,运来的时候都不可能霉变啊?这是怎么回事?”
“温度在24~28℃之间,相对湿度在80%以上时,黄曲霉菌产毒量最高,所以广东的春夏两季易发生黄曲霉毒素中毒!”这些都是后世的基本常识,“我估计,应该是这批玉米保存不妥当的缘故。”
“这位先生说的有道理。”正大康地的技术员黄耀宏额头冒汗,要不是李耒提前发现,等这批发霉玉米投入生产,那可就糟了。
“我们的玉米大多都存放在专门的存储罐里,这样可以有效的避免霉变污染,但由于储存罐数量有限,有部分玉米只能放在仓库里,这里湿度较大,时间稍微一长就会霉变。”总的说来,还是存储不当的缘故。
问题没出在货源上,这就说明损坏的玉米相对有限,谢立人心情稍微好了点,“那么,这些玉米里到底有没有黄曲霉毒素?尽快做检测吧!”
这批发霉的玉米肯定是不能用了,但还是要确定是否含有黄曲霉毒素,弄清楚了才好制定解决方案。
“一般来说,检测黄曲霉毒素有这么几种办法,薄层层析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微柱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黄耀宏面露难色。
“但是薄层层析法对样品处理繁琐,实验过程复杂,所需时间多,易受杂质干扰,我虽然学过,可实际操作的话不太有把握!”他的主要工作不在这块。
“高效液相色谱法需要特殊的测试液,我们暂时还没有,从RB购买的话时间来不及。”
“微柱法是利用微柱管内的硅镁型吸附剂吸附黄曲霉毒素并在365nm紫外光下显示荧光,同样需要特殊的吸附剂。”
“酶联免疫吸附法是利用抗原吸附剂和用酶标记的抗体与标本中的待测物起特异的免疫学反应,来进行检测,同样需要购买材料。”
简而言之,一共四种办法,第一种他会但是操作不熟,剩下三种都需要另外购置特殊化学试剂,而且还不是今天买明天就能送到的。
另外看黄耀宏为难的样子,恐怕这些化学试剂能准时送到,他也不一定能熟练完成操作。
李耒微微点头,黄耀宏说的就是当下几种比较常用的办法了,除了这四种方法之外,其实还有溴化荧光分光光度法和超光谱方法,可这些方法或者还没被发明,或者同样存在技术和测试工具方面的问题,说出来也没啥意义。
谢立人眉头又皱了起来,花钱他不怕,但时间可浪费不起,从RB买化学试剂再运进来那得多长时间?
“谢总,其实还有个办法可以进行检测,不仅花不了多少时间,还不用额外购买仪器试剂。”李耒插话道。
“哦?什么样的方法?”谢立人连忙问道。
“我读大学的时候,在1974年《BJ医学院学报》第一期上面看到篇论文,是关于用鸭雏来做黄曲霉毒素检测实验的,具体方法我还记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