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时间里。
台北的建设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
到了八月底,距吴王府三里外的城镇已经不能说是镇了。
而是一座拔地而起的新城。
随着人口源源不断的从内陆迁来,台北的扩张速度越来越快。
按照朱允熥的要求,自八月初开始。
铁铉除了安排基隆、桃园二县的事宜外,一直在巡视着台北城墙的建设。
根据朱允熥的指示,台北城墙高三丈,宽两丈,以夯土为主,外砌城砖。
南北长五里,东西六里,周回三十里。
如此城邑,放在哪里都属于大城了。
吴王府则在台北城的东北角。
占地八百余亩,只比后世的北京紫禁城小三分之一的样子。
此时的台北城中,加居民工匠已有三万多人了。
放在台湾岛,那绝对属于顶级的大城。
当然如果跟大明朝其他主要城市比起来,现在的台北只能算是个县。
......
于此同时。
大明京师应天城。
红墙黄瓦的紫禁城奉天殿内。
御案后,已近古稀之年的朱元璋,这会儿正指导着爱孙朱允炆批阅奏章。
“陛下!”
就在这时,吏部左侍郎翟缮并礼部尚书任亨泰走进了奉天殿。
“何事啊?”
朱元璋看着二人微微笑道。
“回陛下!”
翟缮答道:“吏部刚刚收到吴王自夷洲递来的奏疏...”
“允熥!”
朱元璋一听是朱允熥从夷洲送来的奏疏,连忙挥了挥手。
一名侍立在角落的太监,赶忙走下御阶,将奏疏呈给了朱元璋。
“陛下!”
就在朱元璋翻阅奏疏的同时,翟缮说道:“吴王在奏疏中言道。”
“请朝廷准其将夷洲更名为台湾,并准许其设府于大帮坑,并将府城命名为台北。”
“同时,吴王奏请在台北东西两端设基隆、桃园二县。”
“不错,不错!”
翟缮话落,翻阅着奏疏的朱元璋,竟也認不住开口夸赞道:“好个吴王。”
“短短几个月,就将夷洲,哦不,就将台湾北部建设得有模有样。”
“有种,是咱老朱家的种。”
“哈哈哈...”
说着,朱元璋看向翟缮开怀大笑道:“传咱的旨意,吴王所奏皆准。”
“另外派人告诉吴王。”
“就说台湾是他的封地,此前一穷二白如同蛮荒。”
“如今在他治理下日新月异,这些都是他的功劳。”
“台湾之事,由他全权处理,日后若新建州府,只需报备户部便可,无需请旨恩准。”
“另外...”
朱元璋捏着下巴思索一阵道:“命国子监、武学挑选监生各五十人往台湾,听从吴王府调遣。”
“诺!”
“还有,太孙!”
朱元璋似乎刚想到一般,对朱允炆说道:“允熥是你的弟弟,如今又远隔重洋。”
“那边啊比不京师,你命司礼监增设内官宫人八百名,送往台湾吴王府,伺候吴王起居。”
“同时催一下户部,让他们再加快些速度,把剩下的几万百姓迁去台湾。”
我靠!
朱允炆听了,心中那叫一个嫉妒。
迁百姓去台湾就算了。
皇爷爷竟然要给朱允熥那家伙送八百个太监宫女过去。
他的春和宫还没有八百个太监宫女了,
这尼玛,这哪是流放啊,简直就是享受好不。
他嫉妒,他不爽,他很不高兴。
可是皇爷爷发话了,他心中再是不乐意,也强颜欢笑道:“孙儿这就去给弟弟安排。”
说着,朱允炆便退出了奉天殿。
只是在他踏出奉天殿的一瞬间,他的脸色立马黑成了碳。
这个朱允熥,真让他在如此发展几年,岂非要建立天大的功勋?
皇爷爷之前的圣旨说的可是让他在那边将功赎罪。
而且这将功赎罪的‘惩罚’何时结束,全凭皇爷爷一句话。
不行,决不能让朱允熥回来的阴谋得逞。
怎么办了?
朱允炆黑沉着脸,一边走一边思索着。
猛然间,朱允炆抬起了头,他的眼中闪过一道犀利的寒芒。
为了那把全天下唯一的椅子,也为了他的皇图霸业。
用点下三滥的手段又如何?
“胖大海!”
朱允炆叫来身边的亲信太监,轻声在他耳边耳语道:“去找两个东瀛浪人过来。”
“诺!”
......
与此同时,台湾岛内。
正在铁铉、常继祖陪同下,视察台北城建设的朱允熥,自然不知道远在数千里之外的紫禁城中发生的一切。
他穿梭在热火朝天的工地,看着眼前忙碌的场景,以及不断扩展的城市建筑咧着嘴傻乐。
台北几处重要的坊市街道,集贸市场即将完工。
这些在他的设想中,将是大明一处对外开放、交流的贸易中心。
端午看书天天乐,充100赠500VIP点券!
(活动时间:6月3日到6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