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王府存心殿内。
刚回到台北的朱允熥,就迫不及待的召集吴府属下一众文武官员前来议事。
主要议程就是关于设立台中、台南、高雄三府的问题。
“殿下!”
铁铉说道:“设立台中、台南、高雄三府问题倒是不大,主要是人。”
首的朱允熥听了捏着下巴,看向众人道:“如今我吴府在册的人口八万两千人。”
“其中一万五千人,是这个月从福建、广东、浙江三地迁过来的。”
“这样,趁着这些百姓还没有完全安顿下来,辛苦他们,迁往三府。”
“后面还有两万人迁来,都安排到三府去。”
众文武听了点点头,没有意见,表示同意。
“殿下!”
谢贵开口道:“三府设立,百姓迁移过去后,还要派兵驻守。”
“如今王府需要在台北城驻兵五千,又在基隆、兴港驻兵两千。”
“余下的水师在桃园驻兵一千,在兴港驻兵两千,基隆五百。”
“还要抽调三千水师巡航,我们手可用的军队只剩下一千五百人了。”
朱允熥听了眯了眯眼道:“一千五百人,分往三府。”
“同时在百姓当中招募义徒,每府八百人,共同守卫三府。”
“待三府完全建成后,本王再向朝廷请求派军队驻守。”
“诺!”
至于谢贵等为何没有提秘密训练的八千五百名水军。
那可是吴府的私人武装,除非遇到万不得已的情况,不然是不能够暴露的。
而且按照朱允熥的想法,八千五百人是完全不够的。
等十万百姓全部迁移过来后,他还准备继续招募,再组个王府三卫。
这支私军才是他争霸海洋的底牌。
“长史!”
朱允熥看向铁铉道:“组建三府的事情也全权拜托长史了。”
“不过,三府若设立,还需官员前往治理。”
“这样吧!”
朱允熥说着沉思良久道:“在吴府属官和没有调任他职的国子监、武学的监生中进行一场考试。”
“成绩前三者担任三府知府、次者同知、再次者通判。”
“其余人等分掌衙门各司。”
“至于县城的设置,确定了府城后,由三府知府自行划分,报王府即刻。”
“诺!”
得了全权负责三府设立的差事,铁铉不敢怠慢。
回到知府衙门后,除了同底下人商讨三府划分之外,便是向朝廷书设立三府之事。
......
十后日。
碧空如洗。
应天紫禁城,文华殿。
朱元璋、朱允炆这对爷孙,正在听取六部关于各地情况的汇报。
良久,朱元璋看向一旁的垂手侍立的朱允炆道:“黄子澄、齐泰离京月余了吧,可有消息传来?”
“回皇爷爷的话!”
朱允炆答道:“二人在巡视完福建海防后,已于前日进入浙江地界......”
“咱不是问你他们到哪儿了。”
朱元璋打断朱允炆的话道:“而是想知道他们去台湾转了一圈,可有何心得体会?”
“咱想知道,他们去台湾看到的和在吴府奏疏描述的是否一致。”
“这,这个...”
朱允炆听了,嘴角不禁抽了抽。
他能不回答吗?
直娘贼的,回答了不就是见解承认了自己那个弟弟的贤明?
不回答...
看着自家爷爷那严厉的神情。
不回答过不了关啊。
朱允炆讪讪笑道:“黄卿和齐卿在奏疏说了,台湾在三弟的操劳下,其繁华程度堪比苏杭。”
“唯一,唯一缺的是人而已。”
朱允炆本不想说这些,可是不得不说。
黄子澄和齐泰去台湾,皇爷爷的眼线自然不会落后。
闹不好皇爷爷掌握的情况比自己还多。
自己如果不据实奏报,闹不好还会有损自己在皇爷爷心目中的形象,那就得不偿失了。
朱元璋听了微微一笑,给了朱允炆一个赞扬的眼神。
然后招招手,立马就有一名太监前,将一封奏疏递给了朱元璋。
朱元璋接过奏疏,很是高兴的扫了眼六部的尚书、侍郎道:“这是吴府长史、台北府知府铁铉递来的奏疏。”
“铁铉在奏疏中说,吴王在月底剿灭了盘踞在台南多年的倭寇势力。”
“现在请在台湾设立台中、台南、高雄三府。”
“咱看了看,步子虽然大了点,却也不是不可行。”
“这样...”
朱元璋说着看向郁新和翟缮道:“你们一个是户部尚书、一个刚刚担起吏部的重担。”
“这台湾同时设立三府之事,你们挑起来。”
“咱记得当初说过,若吴府能在五年内将人口扩充至二十万,就将台湾升格为省。”
“现在台湾发展之迅速,堪比苏杭。”
“如此富庶之地,朕等不了五年了。”
说着,朱元璋看向郁新道:“户部出面从江西、浙江、应天、福建、广东四省一府再迁十万人至台湾。”
“同时升台湾为省,设立台湾布政使司、台湾都指挥使司、台湾提刑按察使司。”
“铁铉不在担任吴府左长史,擢拔为台湾布政使司左布政使。”
“谢贵为台湾都指挥使司都指挥使。”
“其他诸官由吏部考核后安排至台湾任。”
“台湾新设台中、台南、高雄三府的知府、同知、通判由吴府自行考核安排。”
“吴府依旧节度台湾一切军政事务。”
“另外,从十六卫再抽调两万人至台湾,归台湾都指挥使司节制。”
“台湾是我大明又一富庶之省份,台湾不容有差。”
“诺!”
端午看书天天乐,充100赠500VIP点券!
(活动时间:6月3日到6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