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3章:三百年前的使臣(1 / 1)迎风随飘舞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石岸上,为防止崴脚,陈海一行不敢走快,用老头散步的方式走出很远,直到一处岔路口。

“大姐,水面上似乎有船!”

听到这话,陈海下意识将倭刀横在自己面前。

戒备的缓步挪动,右手玉指紧握刀柄到发白,而当光明驱散眼前迷雾的一刻,陈海放松下来。

眼前是条船没有错,但已经烂到不能再烂,还剩个屁股向空中撅着,其他部位大多成了断木腐木。之所以是屁股不是头,因为它宽。

“烂成这样,停在这里有多久了?大姐,咱们不会闯到什么禁地,沾染上什么晦气了吧?”陈九说道。

陈海淡然拾起根腐木,无须用力便断折,留下满掌木屑。

“把一条船泡到腐烂,总归要百年之久吧.......刚好洪武永乐朝,说不定这里真是个藏宝点。”

鼓动完,陈海拍拍手起身。

“一条破船,没什么可看的,继续走,直着走不拐弯。”

继续前进,许久之后撞墙,陈九上前触摸全是岩石,朝陈海晃了晃脑袋,无路可通。

“折回去,走另一条路。”

陈海并不气馁,探宝嘛,翻来覆去曲曲折折,正常啦。

又是一段时间过去,陈海小队再次撞墙。

不过这一次有大收获。

不算宽大的岩洞里,火把照亮,遍地的骸骨尽入眼底,灰白的骨骼共同写出一个“惨”字,让众女看个胆战心惊,能连续做噩梦的那种。

饶是陈海“见多识广”,也头回见这场景。

稳住心神,仔细观察岩洞,陈海悠悠开口。

“曾经这里有一场打斗,而且非常激烈,从分离的骨肢和现场的痕迹,都能得到佐证。”说罢,陈海从一具骨骼上取下一柄锈迹斑斑的刀片。

“而且从骨头上来看,有很多被劈砍的痕迹,可以想象当时战斗的激烈,甚至人人带伤奋战..........”

众女仔细认真聆听,还以为陈海要秀推理,来一出“心机之蛙一直摸你肚子”。不想说半截没了,开始围着岩洞不停的转。

不能说是转,应该说“踱步”,钓鱼学博士狄仁杰同版踱步。

踱步许久,兴许走累了,陈海来到一具骨骼前蹲下。

“你们来看,这具骨骼很有问题,别的都有砍杀的伤痕,唯独他却没有;而且独自待在一处,远离战斗,应是孤老死去,很有问题。”

说完,陈海定定神,猛地发出一声轻笑。

“而且在身体下面藏好多石头,就像在守护财宝般,再没有问题,举动便显得有问题了。”

一把推开白骨,陈海逐一取出隐藏着的石头,然后她又有发现,在石头的下面隐藏着一张枯黄的纸卷,还有一份在当初十分精细,现在非常破烂的袋状物,更增加了神秘感。

陈海很想拆开纸张查看,可转念一想,当年张无忌先看书信,因而免遭一死。要是自己后看石头,会不会先被纸张里的毒毒死?

陈海自己承认想法很荒诞,但转念一想........确实荒诞。

“算了,稳一手稳一手。”

陈海心里想着,选择先看石头,不是她穿越来后怕死,她怕万一自己真死洞里,身后的家人们可怎么办?陈禄她们武艺不精,要没自己保驾护航,下场可想而知不太好。

拿起石头,上面刻着文字,每一块儿都有,还好是方块字,密密麻麻的使人眼疼,字体尚且清晰。借着微弱火光浏览,更换一块又一块石头,陈海的脸色渐渐肃穆。

“你们想听故事吗?”被人扶起,陈海肃容问道。

陈九搭腔:“大姐,石头上刻了什么?你看得那样认真。”

“当然认真了,上面记录着这些人为什么在这里.........南宋德佑元年,蒙古破襄樊,大军顺流而下直驱杭州临安府,皇帝年幼,当朝首辅代替发诏令天下兵马勤王,又恐勤王义军不足以抗蒙古铁骑,再遣数路使臣,求救四邻高丽、倭国、安南、蒲甘等,要这些墙头草“尽藩邦之君义,除中土之胡尘”。”

陈海指着那具骸骨:“这是出使倭国的宋使...........”

陈冰听得很入迷:“后来呢?”

“蒙古高丽的海军封锁海路,导致原先自宁波经釜山到博多的海路不通,故宋使向东驱大员岛,深入大海汪洋,再折向北,直接到了倭国君主所在地镰仓。”

“然宋使和水手都没有远洋经验,什么准备都不做硬上,故到达倭国之日,兵丁十去五六。”

太平洋太平洋,真当它太太平平啊!陈海闭着眼睛就能想到,深入大洋之后各类风暴、补给短缺、坏血病肆虐、迷失方向、思乡情绪、士气低落、惶恐不安........就像个磨坊,一点点磨掉宋兵的血肉。

“宋使求救倭国,倭国不愿救宋,宋使效“申包胥哭秦庭”,终换得倭国支援宋黄金千两、白银千两、刀2000把、甲3000副、粮食10万石.........”

言及此,陈海怀锥心之痛。

她历史是不好,故而说起宋史,第一则是靖康之耻,第二则是崖山落日。每每读起这两段历史,她这个坏到不能再坏的坏蛋都义愤填膺。

正所谓:国人之痛!

唐宋唐宋,唐朝吊打四方,分裂的大唐还能锤吐蕃、南诏、党项、契丹等族;宋朝被四方吊打,国力最强时的大宋被契丹、党项轮番按地上摩擦摩擦再摩擦。

最有趣的是在陈海穿越前,一帮子人为宋朝“正名”..........学术总会百家争鸣,这点我不褒贬什么,我只在这里引用一句诗,一句唐朝后期诗人感怀往日河山的诗。

昔时河西万里疆,今朝边关在凤翔。

“自唐以来,倭国以中土为师,饶宋亦执师礼,凡两朝五六百年。老师一朝有难,徒弟携薄物答数百年师徒情分,留岸上袖手旁观。唉,养不熟的白眼狼,小鬼子!”

陈海有感而发。

“归程遇风暴,船只躲避在这里,但船损坏严重无法修复,补给短缺,爆发内讧,宋使垂危遗留文字,也算给我们后辈留下一则故事,留下一则教训......姐妹们,一定要团结啊!”

说着,陈海拿起纸张和袋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