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璎饶有兴趣地看着贾宝玉,却见他看向贾政的的目光中有着些许畏惧,道:“父亲,孩儿以为圣人所言,是说孔圣人不与乡原之人相交。
是因为那种人身在俗世,一心为着自己的仕途经济,沾染上一身的泥铜污浊。
圣人见了这些人便觉恶臭逼人,所以有「孔子曰:‘过我门而不入我室,我不憾焉者,其惟乡原乎」。
孔圣人不喜和敷衍迁就,和稀泥的中庸之人交谈。”
“住口!”贾政听贾宝玉如此解释圣人之言,脸上立刻涌现出些红色。
“孩儿…孩子知错!”见贾政要发火,贾宝玉连忙认错。
“政世兄不必如此!”贾雨村见状,急忙打圆场,又说道:“令郎年纪尚幼,对圣人之言理解不深,也并非本意。
我观宝玉聪俊灵秀,若假以时日,必定是栋梁之材,将来成就不可限量,何须为此生气?”
陪坐的清客也是连声劝慰,贾政才息下怒气。
一旁贾璎听着贾宝玉的话,有些越听越感觉的熟悉,这要是贾宝玉后面说出“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
我见了女儿,我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这句来。
贾政不打死他已经算是手下留情。
等贾政打完儿子,想来也没什么心情听自己的解释,那他想解决的事情就要重新想办法了。
所幸这七岁的贾宝玉还没有那么一番领悟。
清客们的逢迎,自是有些冷落贾璎。
贾璎却是安静站着,面上一脸平静,心里思索着如何回答才妥帖。
贾宝玉的回答,在贾璎看来倒也不能算错,只是有些偏薄。
贾雨村用余光观察着贾璎,见他面色如常,心中暗叹,这些豪门世家长久不衰果然是有道理的。
就算嫡传不盛,也有旁支可以光耀门楣。
片刻,被安抚下来的贾政目有期待地看向贾璎,道:“璎哥,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贾璎躬身施礼,道:“回伯父的话,我觉得这句话的意思是
孔圣说:「同流合污来讨好世人,就被那些讨好的人认为他是忠厚君子,可实际上却不能区分善恶、好坏、是非的人,就是败坏道德的人。」
侄儿的理解是一味迎合世俗人群的道德水平、人情的愿望,成为众人口中的君子。
这样获取名利情的满足而自身没有真正道德修养的人,最是能惑乱人们的心志,所以圣人告诉我们要远离这种人。
也就是圣人说的「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不错!不错!这番言论甚好。”贾政抚须笑起来,连连称赞。
清客们见贾政如此夸奖贾璎,也是交口称赞。
贾政见状,心里越发高兴,然后看看自己的孙子和两个儿子,又看看贾璎,心里不免有些想法。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如果让他们和这个侄儿一起读书,想必也能有所增益,将来为贾家多添几位读书人,方不坠钟鸣鼎食之家,诗书簪缨之族的荣耀。
想及于此,贾政对贾璎温声道:“伯父请了一位举人教授宝玉学业,贤侄可愿与你两位弟弟和侄儿一同进学?”
贾政这话一说,旁边一脸羡慕看着贾璎的贾兰露出惊喜之色。
以前祖父和他母亲说过,等他在族学开蒙以后,再让他跟着二叔一起读书。
母亲很希望他能跟着那位举人先生读书学习,如今听到祖父竟然主动提及自己,心中怎么能不激动。
他只想快点回去把这个消息告诉母亲。
但旁边的贾环却露出不满之色,他不想跟贾宝玉一起读书,但是贾政都这么说了,他也没有拒绝的权利,只好把目光看向贾璎,希望他赶紧拒绝了才好。
贾宝玉闻言心头也是一喜,之前进来时,他看贾璎的气质神态,分明一副名士风范。
虽也被四书荼毒,可那结交之心已生,连忙道:“孩儿愿意,愿意!”
贾政闻言,以为宝玉有所长进,更是高兴。
贾璎自是不知,身后三人因为这话而各生心思。
但是贾政的邀请超过了他预想达成的目的,躬身作揖道:“侄儿多谢伯父厚爱,定当用功读书!”
贾政闻言更加高兴,看了眼墙上的挂钟道:“已近午时,贤侄和宝玉随我陪雨村兄一同去前厅用饭吧!
兰儿年幼,环儿带他回去吧。”
贾环撇了撇嘴,就带着一脸开心的贾兰出去了。
“多谢伯父!”贾璎见贾政这般关照,又是拜谢道。
心想这贾政倒也算贾家里面难得的好人。
可惜才智不够,加上心性恬淡,没有能力让贾家这艘渐近冰山的巨轮变向而行。
想来,他对贾宝玉的严厉下,也必是有怒其不争,哀其不幸的原因在。
贾雨村和一旁清客自然也是欣然答应。
一行人刚走出书房,就见一个丫鬟自侧门廊下走来。
这丫鬟身量高挑,穿着水红绫子袄儿,青缎子背心,束着白绉绸汗巾儿,一双眼睛明亮有神,脸腮边有淡淡雀斑。
她走到贾政面前福身道:“老爷,老太太说让您早点放宝玉回去,老人家还等着他吃饭呢!”
贾政闻言点头,道:“鸳鸯你先回去告诉老太太,就说宝玉这就到。”
“是!”
鸳鸯答应一声,转身退了下去。
贾政转身看向贾宝玉,道:既然老太太叫你,赶紧去吧。”
贾宝玉应了一声,又是看眼贾璎,便带上小厮往贾母的荣庆堂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