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060章 大胆的决定(1 / 1)心向光芒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因为李岩和红娘子已经归附大明。

所以,多尔衮所得到的闯贼攻进孟县和济源的消息并不是真实的。

真实的情况是李岩和红娘子率大军和平进入了孟县和济源城。

现在的河南除部分州府被李自成占领外,大部分还在大明手里。

朱由检也就在此之前已经晓谕河南各州府,要听从河南巡抚李岩的指挥。

所以,李岩和红娘子也就顺利的分兵两路进入孟县和济源城,并在崇祯十七年十一月,进入沁阳城,且乘舟由沁阳渡黄河,现已驻扎于虎牢关一带。

而与此同时。

朱由检也于这年十一月带着他的近卫军第一镇共计一万六千余人乘大舟北。

“陛下,据臣锦衣卫查探所知,许定国与高杰二人中,许定国最不可靠,此人素来喜左右逢源之事,他已派人与建奴接触,意在两边讨好,虽然陛下已封他伯爵,但难免他不会在建奴大兵压境时投降清军。”

在去归德的路,吴孟明先对朱由检说起许定国与高杰二人来。

朱由检听后点了点头:“如此看来,这许定国是不能留的,一旦建奴打完李自成,进兵河南,灭虏军战败,此人说不定会反水。”

“据臣所知,许定国与高杰有仇,因高杰当年从李自成时曾杀许定国全家,只许定国一人得以幸存,故许定国早欲除高杰而后快,如今高杰与许定国俱为朝廷军镇,想必这两人的关系也是水火不容。”

张凤翔这时候说了一句。

“如大司马所言,许定国偿扬言高杰是贼,有反心,几次声明要朝廷除掉高杰,而高杰也因此说过若见到许定国必杀他,两人矛盾很深,但因陛下曾下旨严斥他两人不得生事,两人才没有互相攻伐。”

吴孟明回道。

朱由检则在这时候深思起来,他不得不承认明末局势很复杂。

尤其是自己这边,各种势力矛盾可谓是错综复杂。

有世袭武官将门出身的军阀,有流贼出身的军阀,还有与士绅勾结的军阀……

所以,朱由检也知道自己必须随时做好应对各种突发状况的准备。

“既然这许定国和高杰有仇,便下旨着高杰总理归德、睢州、徐州三镇兵马,北援灭虏军,抗击建奴,一旦许定国不肯北,便让高杰除掉许定国,当然,我们得做好另一个结果的准备,就是许定国会铤而走险,提前投建奴,并寻机除掉高杰以自保,所以,我们得做好高杰余部会借机掠杀河南的准备。”

朱由检想了一会儿后便大胆地做了一个决定。

……

“陛下让我总理三镇兵马,还让我北?”

曾做过流贼的高杰接到圣旨后颇为惊喜,因为他发现皇帝陛下挺重视他的,也就有些不敢相信地问了传旨的宦官秦文一句。

秦文笑回道:“圣旨就是这么写的!难道兴平伯还不信吗,陛下很重视兴平伯呢,在淮安不只一次提过您,说您有万夫不当之勇,如今授您总理三镇兵马,可见陛下对您的信任,将来升为侯爵也未可知。”

高杰笑着点了点头:“来人,请秦公公下去喝茶。”

秦文走后,高杰才收住了笑容,对自己妻子邢氏说道:“陛下让我等北援灭虏军,只怕有试探我等之心,也或许有借建奴之手消灭我等军镇之心,你说我到底要不要北?”

“这毕竟是皇帝陛下的旨意,夫君你是不能明着抗旨的,何况陛下现在麾下也有数万兵马,夫君总不能再造朝廷的反吧,要知道,我们已经叛了李自成,如今再叛朝廷,就只能投建奴了。”

邢氏回道。

高杰点了点头:“现在肯定是不能反朝廷的,至于投不投建奴,现在说还早,这天下到底鹿死谁手还难说。”

“既如此,夫君不妨这样,北后让许定国的兵马打头阵,我们自己的兵马押后,一旦有个闪失,也是许定国的兵马受损,而如果许定国不肯北,夫君正好以许定国怯敌为由杀了许定国,这许定国对夫君总是不满,且扬言要除了你,此人不能不杀!”

邢氏说道。

高杰点了点头:“娘子说的是,如此,我们便领兵北。”

于是,高杰就在三日领兵北,然后到达了睢州。

高杰一来到睢州就要求许定国出来迎接自己,毕竟他现在已经总理三镇总兵,是许定国级。

许定国知道此事后颇为惊慌,问着自己的部将李际遇:“这可如何是好?莫非朝廷已经知道我与建奴暗通款曲之事?”

李际遇想了想道:“可高杰现在已为总理三镇,我们不能不出城相迎,否则就会给高杰攻打睢州城的理由。”

接着,李际遇又道:“不如,我们用计除掉高杰,出城相迎高杰,让其放松警惕,然后请前登莱巡抚袁公之子袁枢袁先生做中间人,在袁府设宴款待高杰,到时候大帅可以假意说想归附高杰,尊其为主,献睢州、考城两地,高杰此人是流贼出身,对朝廷早已有二心,早晚必反,如今见您愿意归降,而可以壮大他的实力,他肯定会答应!”

“等除掉高杰,大帅据考城而守,并纳款投靠建奴,他高杰余部必不敢犯。”

李际遇说后就道。

许定国点了点头:“只能如此,你持我手札去袁府拜见袁先生,袁先生答应后,老夫就准备出城见高杰那贼!然后,你在袁府安排好伏击高杰的刀斧手。”

“末将谨遵大帅指令!”

李际遇回了一句。

……

端午看书天天乐,充100赠500VIP点券!

(活动时间:6月3日到6月5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