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惇确实想让薛瑞打杂,但却不是以天文生的身份打杂,而是以掌事的身份负责管理庶务。
自土木堡之败后,彭英就不知去向,档房没人管理,已经乱成了一锅粥。
现在监正每个天文生都是宝贵资源,监官们都舍不得放人,让他们来处理档房的庶务。
前几日薛瑞献计,帮监官们解决了渎职的大麻烦,胡中趁机帮徒孙索要好处。
许惇权衡后,觉得薛瑞办事得力,在档房中也有些人望,让他来负责处理这些庶务,自然是手到擒来,于是就顺水推舟,答应让他做档房的掌事。
胡中怕有什么变故,就没跟薛瑞说这事,所以他还不知道自己即将成为管理档房的实权人物。
等许惇宣布这个消息后,薛瑞只感觉峰回路转,柳暗花明,激动的差点跳起来。
这个掌事可以拿七斗禄米,另有补贴银子一两,可对薛瑞来说,这不算什么值得高兴的事。
可这个小小的变动,意味着他已经从钦天监底层人员转变为管理者,完成了身份的跃迁,这跟他躺平的目标更近了一步,这才是最值得庆贺的事。
宣布完后,许惇对薛瑞叮嘱道:“因监中人手空缺,近日会再开一期世业生择选考核,届时将会再收二十人入监,你要提前做好安排,免得到时候手忙脚乱。”
“大人放心,学生自当尽力,只是……”
“只是什么?”
许惇皱眉道。
薛瑞为难道:“世业生是有了,可授课的老师却没有,以后档房世业生们的课业该如何是好?”
薛瑞这个掌事,只是管理档房的庶务。
可世业生们主要职责是学习,其次才是辅助校书做一些典籍候簿整理的工作。
如今自己取代了半个校书的工作,那另外一半监官如何安排,薛瑞肯定要问清楚。
这个问题监官们也有考虑,许惇道:“此事你不用操心,后面本监官员会轮流来授课,你只需要替诸位大人安排合适时机就行。”
“学生明白了。”
这样安排最好不过,薛瑞放下心来,送许惇离开了档房。
回来后,见范岩等人一脸羡慕的样子,薛瑞笑着拱了拱手:“日后我还要在档房讨生活,请诸位多多配合,咱们一起把档房做大做强,再创辉煌!”
“这个玩笑一点都不好笑。”
范岩听的直翻白眼,无奈道:“以后还得薛掌事多多提携,想办法让咱们都能顺利通过岁考,不然我们就要去做贱吏了。”
“是也,是也!”
其他人也纷纷附和。
作为过来人,薛瑞深知这些老油条将会是档房不稳定因素,必须将他们收服,自己才能轻松些,于是便拍着胸膛保证:“咱们可以约法三章,只要你们肯听我的,下次岁考保证能过!”
说起这个,众人终于有了点精神,纷纷表示要以薛瑞马首是瞻。
不知是谁放出了风声,薛瑞做了档房掌事的消息很快传遍了钦天监,就连吃堂食时,也有不少天文生在议论这件事。
这些人薛瑞大多不认识,他们有的羡慕,有的嫉妒,有的还在暗中诋毁,大都是一副恨不得取而代之的模样。
得到消息的刘晋等人,也对薛瑞的运气连连感叹,这家伙刚入监一个月,就让监官青眼有加,日后前途定不可限量。
还好他们有先见之明,在薛瑞刚来时就选择交好,以后说不定能倚为臂助,算是入监来最成功的一笔投资。
接受了众人连番恭贺,薛瑞也很豪气的表示,等下值了就去酒楼置办席面,请档房相处过的所有人去乐呵乐呵。
刘晋等人知道他家中情况,表示不用破费,薛瑞却坚持要请。
帮柳家要回运粮车后,柳家不用再去租赁车马,雇佣力夫,能省下不少钱。
昨日来时,柳文曜就将他那一百两银子悉数归还,现在薛瑞兜里揣着好十多两银子防身,请几桌酒席没什么问题。
见薛瑞坚持,刘晋等人也没继续劝,表示下值后一定去捧场。
吃完堂食,众人各自回了去出。
没多久,卢文就跑了进来,说太后在早朝时传了懿旨,正式册封朱见深为皇太子!
经历过和亲事件后,孙太后自然对册封太子之事更加急迫,前几天已经传了口谕,这次明发懿旨,昭告天下,也是顺理成章的事。
虽然已知皇太子人选是谁,不过薛瑞还是好奇懿旨内容,便去看卢文抄来的内容:
“皇太后诏曰:迩因虏寇犯边毒害生灵,皇帝恐祸连宗社,不得已躬率六师往正其罪,不意被留虏庭,尚念臣民不可无主,兹于皇庶子三人之中选其贤而长者,曰:见深正位东宫,仍命郕王为辅代,总国政抚安天下,呜呼,国必有君,而社稷为之安,君必有储,而臣民有所仰,布告天下,咸使闻知。”
看到这道懿旨,薛瑞不由摇头,直到现在,孙太后还在帮儿子掩饰过错。
瓦剌犯边是事实,可皇帝朱祁镇去边关可不是被迫,他纯粹是为了去旅游,这才兴师动众亲率大军出征。
结果却因皇帝亲信王振这个权阉,导致大军全军覆没,连皇帝也被俘了,可谓是奇耻大辱。
可孙太后却轻描淡写的表示,皇帝是不小心被瓦剌人扣留,这等欲盖弥彰的说辞,实在是讽刺至极。
朱见深是皇帝庶长子,册立东宫没什么问题,可谓名正言顺。
不过,孙太后在懿旨中特意强调,仍命郕王辅代国政,这其中就有些特殊意味。
薛瑞暗想,或许在经历过和亲风波后,太后已经开始怀疑大臣们起了改朝换代的心思,而郕王又是继立新君的最佳人选,大臣们要是生出了异心,肯定就会拥立郕王继位。
现在她在传召天下的懿旨中特意点名郕王身份,就是敲打大臣们收起小心思。
若是真有心拥立郕王,这就意味着郕王以监国身份抢侄子皇位,这在法统上说不过去,可谓名不正言不顺。
可惜的是,孙太后这点小心思,所有人都能明白,但事关军国大事,就算她再怎么为儿子谋划,也难挡大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