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54章 新的镇北将军(1 / 1)风之清扬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战争打得就是后勤,拼得就是消耗,如果是规模小一点的部队,那情况还好点,一旦牵涉到十几万甚至是几十万的大军,那军队的给养消耗是相当惊人的,每天有几十万张嘴等着吃饭,后勤上那一个环节上出了问题,都有可能是致命的。

魏军虽然在淮南地区设有屯田,淮南的驻军粮草基本上可以实现自给,但司马懿十万大军现在剩下八万左右了的粮草供应,则全部要依赖于洛阳朝廷,八万多人马的粮草转运,本身就是一件极为浩繁的事。

更何况军队的给养不光是粮草,军械营帐被服车马等等,这些物资样样都不可或缺,全部都得从洛阳转运。

吴军撤离安风之后,双方的战事转为了相持,吴军退到了夹石,凭险而据,以逸待劳,准备和魏军打相持战。

司马懿不禁有些诧异,毕竟他和东吴交手了数次,对吴人的作战风格很是了解,以前吴人每次进犯,总是得小利而自喜,一旦受挫,立马撤退,绝不拖泥带水,但这次却在夹石玩起了持久战,确实让司马懿有些意外。

这特么的也不太符合孙权的作战风格呀。

在司马懿的印象之中,孙权是一个持重而谨慎的人,他从来不把进攻寄托在冒险上面,打得赢就打,打不赢果断撤退,毕竟东吴的那点子家当,可经不起太大的折腾,一旦损失过大,孙权可承受不起。

这一次安风之战,东吴方面还是有所获益的,仅仅安风渡一战之中,东吴就杀伤魏军两万余人,如此辉煌的战果,甚至超越了石亭之战,仅仅是逊色于赤壁之战,难怪孙权有些忘乎所以了。

不过接下来攻打安风,吴军损失较大而未有斩获,似乎又回到了那个初战易告捷,再战却无力的虎头蛇尾的怪圈之中,尤其是被迫从安风城退下来的时候,孙权又萌生了退兵的念头。

力阻退兵的,还是诸葛恪,杀父之仇还没有得报,诸葛恪又怎么肯轻易地退兵呢?

所以他上书孙权,洋洋洒洒写了上万字,引经据典,言辞恳切,核心意思就是劝孙权不要轻易放弃,古代成大事者,那个不经历一番挫折,越王句践,卧薪尝胆,齐王韩信,忍辱负重,他们最终都成功了,所以现在吴军承受一点小小的挫折,甚至连败仗都算不上,就轻易地撤退,把之前取得了大好形势白白放弃,殊为可惜。

诸葛恪劝孙权重整旗鼓,与魏军决战到底,不要轻易放弃。

目前吴军主力退到了夹石至天柱山一线,这里可是大别山的崇山峻岭,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或许有人会说,吴军擅长水战,又不擅长山地战,要崇山峻岭也没用啊!

这次诸葛恪却要大声地说:不!

吴军不擅长山地战,那是过去式了,现在诸葛恪的手中,掌握着一支丹阳精兵,这些丹阳兵,自幼就生活在崇山峻岭之中,翻山越岭如履平地,最擅长的就是山地作战。

如果说在安风攻城战之中丹阳兵并没有展现出他们应有的实力来,那么在夹石,丹阳兵会告诉天下人,谁才是真正的山地骄子。

有这么一支山地精锐部队,吴军还要惧怕山地作战,简直就是天大的笑话。

孙权犹豫再三,最终还是采纳了诸葛恪的建议,虽然孙权也知道诸葛恪为父报仇心切,但如果吴军可以在夹石打败魏军的话,便可以将整个淮南的形势彻底地改观过来,这也是孙权期盼多年的愿望。

于是孙权升任诸葛恪为镇北将军,都督各路吴军,指挥这次的夹石之战。

以前吴军打仗,喜欢分进合击,似乎兵马派出去的路数少不足以显示吴军兵多将广的优势,这次进攻魏国,孙权又是尽起四路大军,除了朱然攻打襄樊的那一路,其余三路都集中在淮南。

三路大军三个统帅,这就很容易形成各路人马各自为战,互不隶属的状况,如今大军退守夹石至天柱山一线,如果继续保持这种分兵的状态的话,反倒是不利于统一指挥统一作战的。

所以孙权便将三路人马的指挥权全部交给了诸葛恪,既然诸葛恪要打,而且有一套成熟的方案,那么孙权便放手由他去做,他想看一看,诸葛恪能不能给他带来一个意外的惊喜。

从孙权的内心深处,他还是渴望着可以开疆拓土,进取中原的,就算不能得到中原,最起码淮南这块土地,是他多少年梦寐以求的,孙权希望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可以看到孙吴的大旗,插遍淮南这片土地。

或许连孙权都记不得这是他第几次进攻淮南了,屡战屡败,屡败屡战,孙权对这片土地的执着超乎寻常,一次次锲而不舍的进攻,那怕是寸土未得,寸功未建,也不能磨灭孙权的进取之心。

东吴的大将大多是守成有余,进取不足,这些世家豪族出身的将领,都不热衷于北伐,在他们看来,吴国能守住江东的这一亩三分地,就已经很不错了,孙权屡次北伐,虚耗国力,已经是遭到了江东士家大族的联合抵制。

每次孙权要举兵出征,总有一些大臣来犯颜直谏,每到战事艰难之时,诸多将领又开始和风劲吹,鼓噪着要退兵。

孙权嘴上没说什么,但心底里却是厌恶之极,当皇帝时时有人掣肘,这个皇帝自然当得也不甚开心。

这个时候,有人能站出来替他排忧解难,孙权自然是对他大有好感。

这些年来,孙权对诸葛恪的赏识远胜于其他年轻将领,诸葛恪本身也挺争气的,在出任丹阳太守这段时间,诸葛恪的表现堪称完美。

要知道丹阳太守可是最为难当的一个差事,丹阳境内广布山越族人,民风彪悍,不服王化,历届的丹阳太守只能是以抚为主,尽量平息山越人的骚乱。

而诸葛恪在任其间,降山越人十余万,彻底解决了东吴的内患。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