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036章 降维的办报理念(1 / 1)秋茄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听马小飞滔滔不绝讲了好一阵,文光煜也在认真思考。

最后,文光煜还是摇头:

“小飞,我觉得你想的太简单了。

报社去年的广告收入410多万,编内编外的职工加在一起,接近90人。

如果算上印刷厂,都有110多人了。

有财政拨款的编内职工,现在算上你,也就66个人。

而且财政只是拨付工资,福利和奖金,要靠报社自己去挣的。

市场化办报,确实是报业发展的新趋势。

只是锦阳经济还比较落后,城区人口还不到50万人,广告市场规模不大,不足以再养活一份报纸。

市场化办报,面向市民读者零售或者征订,发行这一块就会亏不少钱。”

马小飞问道:“文老师,现在一份报纸的印刷成本是多少?”

文光煜道:“出刊4个版,印一份报纸,成本在二毛五的样子,8个版大概要四毛钱。

像我们周末版创刊后,零售价五毛钱一份,给报摊的价格定为二毛五。

初期计划全城发行5000份,每周两期报纸,每期按基本版8个版计算,发行就要亏损1500块钱。

如果按目标计划,发行到1万份,每个月的发行亏损都有一万二了。”

马小飞想想道:“发行这一块,每个月就按亏损一万五计算,一年18万。

然后再算30个编外人员,每月人均工资加奖金600元,这是21.6万。

其他的费用,再计算10万左右,每年总成本算50万。

如果能做到100万广告,按平均20计算提成,一年也能盈利30万。”

文光煜摇头一笑:“新做一份报纸,一年做到100万广告,谈何容易,锦阳日报86年创刊的,去年的广告收入才过了400万。”

马小飞道:“文老师,我们讨论的不是机关报,是市民生活报啊。你看京城的精品购物指南,每周出刊一期,一年广告收入几千万。”

文光煜道:“精品购物指南我知道,93年初创刊的,我当时还在京城进修。

它实际上是学时尚杂志的做法,又处在京城,面向的是中高收入读者,锦阳是没有这一类市场的。”

马小飞道:“文老师,我想说的是,无论是精品购物指南的迅速成功,还是西部都市报今年创刊后的市场反响,背后都是都市类报刊开始兴起的报业市场新趋势。

锦阳城里生活着接近50万人,肯定需要一份大众化、生活化的都市类报纸。

读者和市场基础,肯定是有的,一份报纸5毛钱,谁都买的起。

在锦阳办一份都市类报纸,别说发行1万份,发行到三五万份,都不是太困难。

这份报纸的定位,与锦阳日报的机关报性质不同,面向的市场不一样,哪怕第一年试刊,做到上百万广告,我觉得很容易的。

我最近要去谈一个专题广告合作,如果谈成了,这一单30万起步没问题,50万都有可能”

当马小飞详细讲了,为西苑批发市场设计的宣传推广思路,文光煜顿时跟看怪物似的。

“市场分析,新闻专题,商业宣传,现场活动,这些全都整合包装在一起,你是怎么想到的?”

马小飞再给文光煜递根烟:

“文老师,我爱琢磨报纸上的广告,还有一些像是专题的商业推广。

比如精品购物指南,我以前每次到报社来,都会细看,它经常有一些选题报道,一看就是策划出来的。

正好,我们刚才西苑批发市场按揭贷款,买了一间铺子,我也在琢磨,如果这个批发市场要炒出人气,有哪些办法。

锦阳的媒体广告市场,不可能只有现在这样小的规模,很多企业其实不懂如何借助媒体包装宣传自己。

我觉得,报纸要做广告,不能坐等客户上门,简单发布一些的品牌形象或者产品广告。

媒体应该主动出击,去接触客户,了解他们的宣传推广需求,帮助客户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这就需要策划,策划新闻宣传专题,甚至策划一些现场活动”

马小飞描述的,其实是几年甚至十年之后,媒体运营的一些常见模式。

文光煜完全听傻了,也有一种醍醐灌顶,茅塞顿开的感觉。

文光煜激动的一拍大腿:“小飞,你简直就是一个天才,报社真是捡到宝了!”

马小飞微微一笑:“文老师,我喜欢琢磨媒体。

我觉得,报纸的最大价值,就在它的社会影响力和公信力。

报社甚至可以自己策划一些活动的,比如学习粤州的出口交易会,还有义乌的小商品博览会。

跟西苑批发市场合作,再争取政府支持,每年举办一次秋季商品交易会,搞活商品流通,也能带动西苑批发市场的发展。

报社来组织承办,收取广告赞助费和摊位费,报纸还可以出版秋交会专题会刊。

这么一次活动,报社每年挣几十万,一点都不难。”

文光煜爽朗一笑,激动的不行:

“你这个点子真是绝了。

西苑批发市场那么大的规模,如果组织秋交会,市场周边的过道,包括火车站广场,划出两三千个摊位都没问题。

一次秋交会,搞它三五天,平均一个摊位收200块钱,都有五六十万了。

更重要的是,这样的活动如果组织成功了,报社不仅名利双收,还是很重大的成绩。”

马小飞道:“文老师,所以我说,报社现在推出的这个周末版,从运行机制来讲,只是浮于表面。

市场化运营,就需要市场化的统筹管理,编采、发行和广告,需要捏合成一个团队才行。

最好的办法,其实不是做周末版,就是单独做一份都市类报纸,从试刊做起。

试刊成功了,市里必然会支持,出版刊号也能够申办下来,这只是时间问题。”

文光煜冷静下来,抽了一口烟,摇头道:

“要新办一份都市类报纸,牵扯太多,而且周末版下周就要出刊了,今年肯定是不成了。

不过,你说的统筹管理,独立运营,确实有道理。

我这边尽快写一份报告,找社长汇报,建议周末版单独组建一个广告部。

然后发行上,也要抽出人员,再招聘一些人,组建一个发行部。

今年还剩半年时间,如果周末版做好了,再建议新办一份都市类报纸,也就顺理成章了。”

马小飞道:“是的,文老师,这样考虑是最妥当的。”

马小飞自然不是想为报社做什么重大贡献,只是借助文光煜,顺便建个议,如果报社能提前两年创办锦阳都市报,也挺好的。

马小飞想要自己做一份商情报纸,只有先推动锦阳日报周末版独立运营,才能借助报社的平台,培养锻炼几个骨干。

比如还在厅混着的秦露露。

文光煜对马小飞很是照顾,前一世,文光煜后来去了京城做媒体,又介绍了马小飞去京城。

没有文光煜,马小飞大概也走不出锦阳,不会有后面的那些成就与见识。

现在,在文光煜面前,马小飞能不保留的,都不会保留。

在某种程度上,文光煜跟马小飞其实是同一类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