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永乐十三年,北平府。
皇帝朱棣正带着太子朱高炽,站在巍峨的城楼,俯瞰城内外如火如荼的建设场面。
看着宏伟的北平城逐渐勾勒出了轮廓,遥想再次马踏北方草原、杀得蒙古诸部望风而逃,年近六旬的朱棣,内心依旧感到豪情万丈!
反对朕迁都?
呵呵,朕要看看是你的嘴硬,还是朕的刀子硬!
此次北行,他不仅带来了太子,还将他最心爱的皇后徐妙云的陵寝迁了过来。
他就是要用行动告诉天下人,他朱棣迁都北平的决心!
就在这时,大太监急急慌慌地从城楼下小跑来。
“陛下,锦衣卫刚刚送来一份急报,是关于太孙的……”
朱棣转身,眉头紧皱地接过大太监手中被汗水打湿的信筒。
通过信筒的颜色,朱棣知道,
不是个好消息!
“回府!”
朱棣用严厉的目光瞥了一眼身旁的太子朱高炽,就径自下了城楼。
从小就没得到老爹好脸色的朱高炽,只感觉浑身一哆嗦,冷汗就流了下来。
瞻基啊,你该不会又闯大祸了吧?
老爹我日子本来就难过,你可千万别再坑爹了!
回到曾今的燕王府,来到略显简陋的书房。
朱棣令大太监守好门,让朱高炽坐在身边。
朱棣拧开信筒的盖子,从里面抽出一份秘奏。
揭开秘奏封印的火漆,开始细细来看。
而一旁的太子朱高炽,早就吓得胖脸直哆嗦了。
粗略看罢,朱棣对门外的值班太监道:“把三位学士请来议事。”
几分钟后,朱棣的参谋团成员,翰林学士金幼孜、胡广、杨荣都到了。
见过礼以后,三人坐在下首的椅子。
三位学士眼神无声地交流,都从陛下和太子的神色中,猜到情况不妙。
朱棣将秘奏递给几人传阅,冷笑道:“夏炎小儿,好大的胆子!朕离开金陵不过三个月,他竟然就敢忽悠瞻基,拜师学起了什么科学!”
“科学?”众人都是一愣。
科学,是什么学?
朱棣将秘奏递给朱高炽,犹然愤愤不平地说道:
“瞻基跟着了魔一样,每日里早出晚归,净学一些不知所云的旁门左道。”
“今日跑到田地里跟老农一起栽苗种地;
明日集体坐在桃树下一整天,思索桃子为什么会落地;
后天就生火烧炉子,制造什么玻璃,险些炸炉烫伤了瞻基——”
说到这里,朱棣仿佛眼前再现了当时的险情,眼神的杀机一闪而现。
好圣孙可是他的心头肉,谁敢害他,他就弄死谁!
“国子监已经都闹翻天了,都说这是蛊惑国本,挖我大明根基。
各位爱卿,怎么看?”
朱棣气呼呼地说着,将手中的秘奏递给在座的阅览。
众人飞快地看完,几个儒家学派的佼佼者,都气得不轻。
金幼孜气的山羊胡子直哆嗦,痛心疾首地说道:“陛下,夏炎此人当年就是离经叛道之辈,犯下大错,幸得太子求情、陛下开恩,才免于流放。没想到竟然恩将仇报,将魔爪对准了皇太孙。”
“夏炎此人用心险恶,还请陛下令锦衣卫即刻抓捕下狱,凌迟处死,以谢天下!”
胡广也起身道:“夏炎此人本是我名教弟子,却不思报效朝廷,反而用奇技淫巧之术蛊惑国本,
此等欺师灭祖的败类,不杀不足以平民愤,不杀不足以安人心!”
杨荣也沉声道:“金大人,胡大人所言极是!”
朱棣冷静地听这几位内阁参谋说完,最后将目光投向了低着头一言不发的太子朱高炽,用戏谑的口气问道。
“太子监国,瞻基是你的儿子,你怎么看啊?”
朱高炽此刻心惊肉跳,脑瓜子嗡嗡乱响。
朱高炽是非常亲近儒学的,能坐稳太子宝座,背后离不开文官集团明里暗里的大力支持。
在座的三位天子近臣,其实都是坚定的太子党。
而自家儿子这番行为,等于是把天下读书人推往对立面!
等于是,在自己通往大位的道路挖了一个大坑!
这臭小子,看老子回去不收拾你!
朱高炽迅速平复了一下凌乱的心情,痛心疾首地说道:“瞻基年幼无知,一时糊涂被人蛊惑。儿臣这就昼夜兼程赶回去,一定严惩夏炎,要让瞻基迷途知返!”
朱高炽明白,皇帝老爹其实很瞧不自己这身肥肉和小儿麻痹的腿脚。
最终能让老爹下决心立自己为太子,解缙学士那句“好圣孙,可旺大明三代!”功不可没。
这些年老爹把朱瞻基放在身边亲自培养,朱瞻基也很争气。
自己能坐稳太子宝座,可是沾了宝贝儿子不少光!
如果,那小子出了岔了,可是要连累自己,祸及全家啊
……
朱棣点点头,用目光扫视了一眼在座几人:“不用你自己回去了。北平的事办的差不多了,朕跟你们一起回去!”
“朕倒要看看,这个夏炎为何敢如此胆大包天,敢忽悠朕的好圣孙!”
“两年前已经饶过他一命了,竟然还敢触及朕的底线!
难道他真的想试试朕的天子剑,是否锋利吗!”
端午看书天天乐,充100赠500VIP点券!
(活动时间:6月3日到6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