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十二章:谁年糕搁枣里啊? 三(1 / 1)一天的语音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因为郭先生于先生的语言艺术,包袱笑料,终于把全部观众们的目光都拉回来了。

也没人再低头玩手机了。

“呵呵呵,他们好好笑啊。”小孙女笑着道。

“呵呵,好笑吧,这两位也是艺术大家。”旁边老爷爷道。

台。

“我这么有名,你真不知道?”郭先生道。

“你谁啊?”于先生一脸疑惑道。

“喝!我一郭年糕!”郭先生一拍自己。

“一锅年糕?”于先生有些懵逼。

“一郭年糕你没听说过。”郭先生看向于先生。

“没听说过。”于先生摇摇头。

“你,死去!”

“我怎么的了,我就死去!”于先生有些愤怒道:“你还能不能好好说话。”

“唉,科班知道吗?”

郭先生又问道。

“知道啊。”于先生皱着眉头,有些宅意道。

“喝?那你说说!”

“这有什么。”于先生若有所思:“喜、连、富、盛、世、元、韵、庆嘛!”

“可惜,都不干了!”郭先生一脸可惜道。

“我知道都不干了!”于先生还是一脸宅意:“唉,你到底要说什么。”

“我说转入地下...”

郭老师神神秘秘道。

“转地下了?”于老师瞪大眼睛。

“爷爷,喜、连、富、盛、世、元、韵、庆是什么?”台下有位小孙女问道。

“呵呵,是论字排辈。”老爷爷小道:“咱啊,以前,年轻的时候,想学点手艺,就要拜到谁谁谁师父门下,给师父干活,然后师傅教你本事,给你排字。”

直播间,也有网友科普道。

“对对,我是学历史的,所以我知道。”

“过去那个年代,是我们龙国文化最辉煌的年代。出了很多大家,只可惜后来....唉。”

“我们过去发生这么多事啊?”

“是啊,我们龙国文化,不逊色于世界任何一个文化,据说我们那个时候的京剧唱戏,不逊色国际的交响乐呢!”

“真的啊?可惜,都落寞了。”

是的,这就是余坤写这篇相声的原因。

借着相声,来让观众回忆古今。

在寓教于乐下,弘扬大家的民族文化。

而郭老师和于老师,就很好的展示了这些,以他们的深厚功底,一下就把观众代入进去。

在欢笑之余,也陷入反思。

这会,台。

“老戏班啊,转地下了?那是富连成的?!”于先生一脸懵逼。

“那是,不知道吧。”郭先生一脸神秘:“解放初就没有了,到黑暗年代不让干了,其实是没有!没有停止,而是转地下了!”

“喝?戏班儿也转地下啊?”于先生瞪大眼睛,一脸不可思议。

“那是!”郭先生一脸得意:“我们根本就没有断绝,我们这艺名都连起来了,喜、连、富、盛、世、元、韵、庆、祝、建、国、五、十、六、周、年”

“哈哈哈哈。”

台下,很多老观众,笑着笑着眼泪都流下来了。

他们多么希望,一切就像台两位先生说的一样。

但这其实也是余坤给观众释放的一个信号。

那就是这些国粹,没有断绝,转地下了!

这样,他之后拿出,就于情于理。

是的,余坤设计的每一篇小品相声,都是饶有深意!

一切都是为了振兴龙国文化,为自己获得人气做铺垫。

聪明人一下就能听出话里有话来。

废了老大劲。

这会,台于先生大声道:“国庆啊?这是,你别跟我开玩笑。”

“谁跟你开玩笑!”郭先生一脸鄙夷吗:“我告诉你,我是年字科的!”

说罢,又一脸得意。

“哦,大家啊!”于先生赶紧拱手:“失敬失敬。”

郭老师指着地:“快磕一个。”

“你谁啊,我就磕一个!”于先生瞪了郭先生一眼:“这么说,您是年字辈的。”

“对,我是年字辈的。”郭先生点头道:“本姓加艺名,郭年糕。”

“年糕?”于先生愣了一下,没反应过来。

郭先生微微一笑:“像我们年终都评,评业务好坏,然后把你评比的数字加去;比如说马连良,第五马连良!”

“张君秋第三,三张君秋;而我年年第一”

于先生睁大眼睛:“那您?”

郭先生一脸得意:“我!一锅年糕!”

“哈哈哈哈,一锅年糕啊!”

“排名那么响亮,结果艺名却那么搞笑。”

观众们都哈哈大笑。

到底是郭先生,于先生,不愧为相声大家,观众们情趣全给带动起来了。

画面,又回到了刚开始,第一场,第二场,第三场的画面。

网友们也都津津乐道。

没错,这就是语言艺术。

要你乐你就乐。

要你笑你就笑。

这就是龙国文化!

博大精深的龙国文化。

台,郭先生那是一脸得意道:“我告诉你,在唱戏界就没有不知道我的,我这个唱腔特点是软滑香糯,有浓郁的江米风格”

于先生点点头:“对,年糕可不那样吗?”

“葆玖葆玖知道么?”郭老师又开口道。

“知道啊!梅兰芳的公子。梅葆玖。”

“梅葆玖最爱看我的戏,听完还夸我。说你的演唱有枣香味扑鼻”

=?“年糕里面搁枣了啊?”

“搁枣像话嘛。”郭先生瞪了于先生一眼:“我这是久战江南,少来华北!”

“哦,您在南方。”

郭先生点头:“是啊,一直在南方;都啊,无都啊,苏都啊,芜湖啊,净跟那边,这也来过,也来过北方唱。”

“什么时候来的?”于先生问道

“话说来长了前年吧。”

“前年,我到北都来办事情——我的师叔住在北都。”

“您师叔?”于先生有些疑惑。

郭先生点头道:“我来给他老人家寿,他过生日。他跟我师父是亲师兄弟儿。”

“哦!”于先生恍然大悟。

“我师叔家住在北都京西北玄平坡下坎儿,这个地名叫虎岭”

“虎岭?”于先生愣了一下:“等等您说这地方我熟”

郭先生得意洋洋道:“知道吧?”

“嗯熟!”于先生点点头:“~那地方净出卖粽子什么的”

“哈哈哈哈。”

观众们哈哈大笑。

郭先生老说爱艺术,结果去的全是卖粽子的。

他们很多都是北都人,哪有不知道虎岭?

端午看书天天乐,充100赠500VIP点券!

(活动时间:6月3日到6月5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