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应天府的钟声
“父皇,这就算了吧,我很忙!”
“哎!你母后做的菜那可是一般人吃不到的。什么事交给下人去办好了!”
如果是别的皇子,哪怕是朱标说出这种话来,那会引起朱元璋的不快,他们也不敢。
而现在朱标说了,朱元璋根本不在意,而且还真当心他溜了。
朱元璋让马皇后亲自下厨房,这是他惯用的笼络下属的伎俩。
做了皇帝后,才很少用了,也只对徐达才会。
在京城官员忽然听到陛下朝会,心里都吃惊。
空印案如火如炽,陛下难道又遇到了军事难题?
莫不是北边又打起来了。
皇宫大钟响彻整个应天府,钟声雄浑远杨……
就如陛下在一声声召唤。
群臣交头结耳,匆匆进入皇宫。
奉天殿即金銮殿,百官按高低排列站到自己的位置,近卫手持金瓜……
太监束手侍立。
殿内鸦雀无声。
而在前面位置,已空出一大排的位置,这些人都在诏狱里。
有官员不免叹息出声。
“陛下驾到!”
首领太监王景泓亮出他公鸭般的嗓音,也有他的威严。
群臣惊讶地看着陛下拉着楚王的手从后殿进来,而不是太子。
众人讶然,这是出了什么事?对楚竟然这般亲昵。
众人有点傻眼,都朝太子看了过去。
朱标有点难堪。
朱棣一脸肃然,只是看了一眼朱桢,表现没有二样。
他心机重,自然看不出什么。
但也有让群臣舒心的事,那就是朱元璋看去心情很好,始终面带微笑。
陛下心情好,做臣子的才可以放心说话,才会过得舒服。
群臣又开始相互对视,这不像是有什么紧急军情啊。
猜龙心,这是每个臣子的必修课。
朱元璋坐龙椅,让朱桢侧立一旁,和朱标一左一右。
这阵势,直接让人傻眼。
“朕今天不说空印案,也不说别的,只说天下之兴!”
这是要谈治国理政啊。
群臣更是糊涂了,这用得着紧急朝吗?
还搞得这般浩大。
朱元璋扫视一眼群臣。
“今天很多人不能到朝,这很好,吐故纳新才有新气象。”
“各位爱卿都说说,天下兴的根本在哪?”
没人回答,这个答案太广泛了,就是有很多答案。
朱元璋自问自答:“朕以为,天下之兴在于读书人!”
朱元璋曾对李善长说过不与士子共天下,这话早已在朝廷传播。
如今朱元璋忽然说天下兴在于读书人,这是要翻案。
这些当官的都是读书人,见陛下又认可自己,不禁热泪都出来了。
“陛下英明!”
众人异口同声,齐声拍马屁。
吏部侍郎张春遥出班道:“陛下英明!天下读书人都是为陛下而读书,是为治天下而读书,只有道理明则天下兴。”
众人齐声附合。
朱标心中琢磨,父皇这一曲一曲的,又在搞什么鬼。
朱棣心中明白,父皇这么说话,无疑是否定自己先前说的,以父皇的脾气,这是不可能的。
显然,朱棣看了一眼高站着的朱桢,这六弟又出了什么鬼点子。
吾之大敌,又多了个六弟!
朱元璋点点头,得意地看着群臣道:“所以!朕想让天下百姓都读书!”
此言一出,无疑是惊天霹雳,瞬间炸开。
信国公汤和与朱元璋是一起穿开档裤的兄弟,他非常清楚这个老兄弟,经常语出惊人,特别是征战中经常有惊人的鬼点子。
现在朱元璋说这种话,他一点不奇怪。
群臣就有点懵了。
让百姓都读书,这想法自然是好,可能吗?
朱元璋要扫文盲,群臣是觉得异想天开。
朱元璋道:“如何让百姓都能读书识字?劳作之余用点时间就能识字,这就要做到字容易认,文容易看。”
“朕准备下旨,各地各乡出老师数名,以教百姓,这钱就由各地方来出,从税收中扣除。”
“当然哪,百姓们要劳作,没有太多时间,还是那句话,要将简化文字……”
简化文字,众人听得一愣一愣的。
朱元璋又道:“楚王新创了几种办法,一是发明拼音,二是发明标点……”
朱元璋示意朱桢。
朱桢开始讲标点和拼音的用法。
下面都是读书人,一听就知道这其中的好处。
既然陛下已经决定使用,也没人反对了。
这些创举都惊人之举。
群臣听了,觉得这办法确实极妙。
用二十六个字,就能掌握天下汉字,这谁也说不出反对的话来。
标点更是,想反对都说不出理由。
而且标点在古已有,只是更具体,更规定使用。
句段之间都要使用,方便阅读。
端午看书天天乐,充100赠500VIP点券!
(活动时间:6月3日到6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