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037章 火器的质量问题(1 / 1)涛声伊旧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从张国纪的本心来说,他倒是没有交结官员,壮大张家势力的想法。他也很想跟皇帝女婿解释,不是俺交结他们,是他们赶着巴结俺。

张嫣知道此事,也是心中忐忑不安。

还没拜堂成亲呢,就闹得皇帝夫君不高兴,进了皇宫,怕也是不招待见。

历史顶着个皇后之名,却不受恩宠,饱受冷落,甚至被废的也不少啊!

被女婿告诫,被女儿埋怨,张国纪懊悔害怕,赶忙写了份请罪奏疏,然后便对文官们敬而远之。

邀宴饮酒,身体不适;拜望送礼,不见不收。

张国纪老老实实,只想平息女婿的不满,在大婚时不致让女儿难看,入主后宫能顺顺利利。

历史,张国纪恐怕就是因为与东林党官员走得近,终天启一朝,身为国丈,却不得封爵,也算是创了大明朝的纪录。

要说张嫣在宫中不受宠,可权势滔天的魏大爷和客氏,好几番也搬不倒她的皇后之位。

所以,张国纪想不明白,为何女婿这么不待见他。

现在好了,话说得清楚,你要是不改,不仅封爵没有,以后还找你茬呢!

“臣等叩谢圣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张国纪听到推恩旨中封了自己太康伯,暗自松了口气,叩头谢恩,也知道自己“有过改之”暂时得到了皇帝女婿的原谅。

抬起头,张国纪看到朱由校那耐人寻味的目光,似笑非笑。封爵没问题,可朕能封你也能再剥夺。

张国纪似乎明白了女婿的意思,起身带着几个亲眷老老实实去酒宴了。

“张国丈,请这边坐。”礼部尚书孙慎行起身,热情地招呼着。

这一桌有首辅叶向高,吏部赵南星,还有高攀龙、杨涟等人,都是东林骨干,或者说是东林大贤。

若是以前,这般礼遇会让张国纪喜不自胜。

一个监生而已,因女而贵,竟能与朝廷大佬、东林大贤同桌,多大的面子啊!

可现在,张国纪只觉得背后有道冷嗖嗖的目光在盯着他。

他赶忙向孙慎行拱手道谢,说道:“多谢孙大人相邀,只是张家的几个亲眷没见过世面,在下要看顾着,莫要惹出乱子。”

说完,张国纪再拱手,领着几个亲眷走到稍远处的一桌。不知是不是心理因素,张国纪觉得背后那道目光消失了,他不由得长出了一口气。

“张国丈还真是谨小慎微。”孙慎行愣怔着看张国纪走开,回头对桌的几位苦笑了一下。

高攀龙淡淡一笑,说道:“今日乃张国丈嫁女的大喜日子,他怕自家亲眷君前失仪,也在情理之中。”

杨涟抿了下嘴角,稍有些埋怨之气地说道:“不过是以皇后而尊荣,某不明白你们为何如此巴结?”

赵南星轻轻摇头,说道:“文孺,此话重矣!不过是有交好之意,何谈巴结?再者,张国丈亦崇慕东林学说,颇有志同道合之意。”

杨涟嘿然不语,心中不屑,但在这种场合,也不好纠缠争辩。

这帮人的心思他岂能不懂,通过张国纪影响皇后,再通过皇后影响皇帝。就算影响不了,皇帝的喜怒和想法,能透露出来,也是非常有用。

叶向高轻轻放下酒杯,缓缓说道:“若是张国丈有所顾忌,也不必勉强。”

高攀龙轻轻点头,说道:“阁老所言极是。俗话说:赶着不是买卖。咱们屈尊纡贵,他冷脸相对,也没什么意思。”

孙慎行瞅瞅这个,看看那个,脸现不悦。这话你们现在说得轻松,当初还不是大家商量的主意,借着皇大婚礼仪繁杂,与张国纪多相交结。

可没人安慰他,因为大家的目光正集中在与皇帝召对的一个大臣身。

徐光启,突然被少年皇帝擢升,且每奏必准,圣眷正隆。

“臣恭贺陛下大婚之喜。”徐光启施礼祝贺完毕,接着禀奏道:“张焘、孙学诗已在澳门购买二十二门大炮,葡人所给价格甚是优惠,且应朝廷要求,提供二十余名葡籍炮手和一名翻译,不日即将由张焘护送进京。”

明金爆发战争后,虽然明军有众多火器,却败多胜少,辽东战局日益恶化。

当时的徐光启便奏朝廷,主张引进西洋先进火器和练兵方法来重新武装明军,以扭转辽东战场颓势。

泰昌元年,朝廷允准,徐光启遂委托李之藻等人,派张焘、孙学诗到澳门向葡萄牙商人购买火器。

张焘等人几经选择,购买了四门红夷大炮。经试射后,威力果然惊人。

徐光启在听了张焘等人的汇报后,立即向朝廷书:“今时务独有火器为第一义……可以克敌制胜者,独有神威大炮一器而已。”

尽管明廷的官僚们办事效率相当低下,且并不重视西夷人的火枪火炮,但讨论再三,还是又派出张焘、孙学诗为钦差,往澳门购买火炮并聘请西洋炮师,这还是发生在叶轩穿越附身前的事情。

不管是泰昌,还是真天启作出的决定。叶轩,也就是现在的天启帝听到这个消息时,依然兴奋激动地难以言表。

这正是他要做的事情,既然已经提前做了,那他就接手过来,继续发扬光大好了。

“葡人的火枪呢,是否也会派一队火枪手前来?”朱由校急着问道:“还有葡人制造铳炮的技师,聘请到了吗?”

徐光启躬身奏道:“陛下旨意下得稍晚,葡人还要作些准备。钦差孙学诗将留在澳门,继续完成陛下交付的使命。”

朱由校点了点头,对徐光启问道:“军器监所造鸟铳的质量问题,可找到了根结?是铁质,还是冶炼,或是打造方法有问题?”

徐光启有些犹豫,但还是如实奏道:“据微臣考察分析,军器监所造火器质量不佳,最主要的还是匠户制的弊端。”

停顿了一下,徐光启继续说道:“万历年间,武英殿中书舍人赵士桢曾有精僻分析,臣已总结写成奏疏,明日呈御览。”

“明日?”朱由校皱了皱眉,问道:“奏疏可曾带在身,现在便给朕观瞧。”

“今日乃陛下大喜之日……”徐光启迟疑了一下,说道:“是以臣未带奏疏。”

朱由校点了点头,说道:“徐卿可大概说一下,朕对这匠户制度的弊端,也有所了解。”

端午看书天天乐,充100赠500VIP点券!

(活动时间:6月3日到6月5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