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时许,六合隆号抵达顺化港附近。
根据更路经的占风方法,预测今晚上有恶风。
储青玉和高玉龙两人都得出了相同的结论,于是高玉龙决定,今天晚上不行船,在顺化港过夜避风,明天风停了之后再走。
李龙图跟着事头陈长寿下地,去办理进港手续。
港口官员十分嚣张,态度恶劣。
一边看公验和船员名单,一边骂骂咧咧的。
陈长寿把一串铜钱塞进他怀里,立刻换了笑脸。
“这就对了嘛。这可不怪我啊,如今世道不好,我也得养活一家老小。也就你们明人有钱,不找你们的毛病,找谁毛病呢?”
安南此时是属于后黎朝,皇上叫做黎维新。
不过他基本上就是个傀儡,朝廷大权掌握在权臣郑松手里,跟南方的阮氏争斗不休。
上面朝政混乱,下面人也就胡作非为,公开勒索。
“船上还有铜钱么?有就拿下来,我这里都收了,价钱保证公道。”
这个家伙,汉语说的很不错。
“官爷,大明不准铜钱外流,在大明就查了好几回。除了登记在册的零用钱,没有多余的铜钱。若是不信,尽管上去检查。查到了,都是官爷的。”
大明的官铸铜钱,银子成色足,质量高,可以在国外使用。
在安南等南洋国家和日本,都直接在市场上流通,当货币用。
所以,外国比较喜欢大明的铜钱,经常出现走私铜钱的现象。
因为铜产量少,大明国内市场的铜钱都不够用,禁止铜钱外流。
同时禁止出口的,还有马、牛、硝石、硫磺、铁、黄金、白银、盐等战略物质。
不仅大明如此,别的国家也禁止各自的战略物资外流。
“哈哈哈,你敢这么说,我就信你一回,不查了。走吧走吧,让你的人老实点儿。别仗着你们是明人,就闹事儿。如今这里不是你们大明的地方了。”
“官爷放心,小的知道轻重。”
进了关闸,陈长寿长叹一声。
“如今连安南小国的小吏,都敢对咱们吆五喝六,敲诈勒索。若是永乐爷还在,他们哪里敢这样嚣张。如今这大明啊,是一代不如一代喽。”
“陈事头,这是怎么啦,垂头丧气的?”
一个二十来岁的人,一副书生打扮,摇着扇子过来。
“哎哟,这不是张燮张绍和么,来这里采访?”
原来两人是熟人。
“是啊,这一趟有什么新鲜事?听说今晚上有恶风,你们要在这里住一晚吧。正好我请你们喝酒,说说最近见闻。”
“见闻可以说,喝酒就不必了,总是让你破费。哟,差点忘了。来,引荐一下。龙图,这位是张燮张绍和,漳州龙溪人。喜欢周游各地,搜集奇风异俗,记录海上见闻。”
“这位是李龙图,南浔人,17岁中了秀才。不喜欢当官儿,宁愿在船上做个斗手,也要出洋。”
“绍和是举人,也不愿意当官儿,宁愿周游天下,寄情山水。这一点,你们两个倒是颇为相像,想来你们到一块儿,会有高山流水遇知音之感。”
“哦?竟然还有同道中人?倒是要好好结交一下。”
两人就寒暄起来。
这个张燮,在一般的历史书上,没有什么名气,甚至都没有他的名字。
但是,在中国航海史上,却是一个有名的,绕不过去的名字。
他写了一本书,名叫《东西洋考》。
书中的内容包括:东西洋40个国家的历史沿革、山川地理、重要事件、主要物产、贸易种类等内容。
还有海上航路,各地水程,两洋针路,海洋气象,潮汐,一系列地名,中国人在南海的远洋贸易,打渔活动、造船业、海船的组织形式等内容。
这些内容,来自于朝廷邸报、文件档案,前人和当代人的笔记。还有他亲自采访纲首、舟师、水手、渔民、海商等得到的第一手资料。
这部《东西洋考》,对于研究经济史、华侨史、航海史,具有非常重要的史料价值。是航海史上的重要学术著作。
不过,这部书目前还没有成书,是他四十来岁时候的作品。从他跟陈长寿的对话来看,目前应该还处于收集资料阶段。
张燮的曾祖、伯父、父亲都是进士出身,张燮本人21岁中举。
父亲曾为知县,因为不善于逢迎拍马,30岁就归隐。
受家庭影响,张燮也无意仕途,在家以著述和跟好友诗词唱和为乐。
这一次到顺化来,就是出游、采风,搜集各地风土民情和海上传闻的。
“学生也愿意向先生多多请教。”
对于张燮这样的人,李龙图很愿意结交。
他不愿意做官,喜欢写书,还是这种经世致用的书,很合李龙图的胃口。这比那些只知道专研程朱理学的读书人,有用得多。
“指教谈不上,倒是愿意跟李小友互相交流,我请你们喝茶,正好慢慢细说。”
“你们两个喝吧,我还有事要办。绍和若是无事,不妨到船上去,咱们边喝酒边叙谈。”
“也好,我就先跟李小友喝茶,一会儿到船上去。”
陈长寿走了,张燮带着李龙图和颜思齐到码头边上的茶棚喝茶,就谈起了明人如今在南洋的情况。
“当年永乐大帝开交趾,设交趾布政使司,三宝太监下西洋,威震天下,四海来朝,何等风光。”
“想不到,将近两百年过去,我明人在南洋,竟然要仰人鼻息,寄人篱下,时常被蕞尔小国欺负,可悲可叹啊。”
张燮神情黯然,喝了口茶。
这些历史,李龙图还是比较清楚的。
永乐皇帝朱棣派郑和下西洋,不是为了寻找什么建文帝,而是显示大明武力,震慑周边,建立大明的南方秩序和朝贡体系。
这个目的,可以说是达到了。东南亚和北印度洋周边的几十个国家,都臣服大明天威之下,纷纷前来朝贡。
虽然臣服未必是真心,但也不敢反抗。
后来交趾起兵反抗,明军作战不力,到了宣宗时代,明军撤出了交趾。
这是大明南方秩序崩溃的起点,大明的声望,受到了严重打击。南洋的国家也对大明渐渐失去了敬畏。
缅甸东吁王朝壮大起来,大明在缅甸的各个宣慰司纷纷丢失。明朝和缅甸的战争,至今还在进行。
郑和下西洋时,在爪哇旧港设立的旧港宣慰司,也被当地势力推翻。
大泥(北大年)被暹罗大城王朝征服,向大明求救,也没有得到有力支援。
满剌加是大明册封的,葡萄牙人占领满剌加的时候,满剌加多次向大明求援,也没得到军事上的支援。只是出使,让葡萄牙人退出满剌加。
葡萄牙了看透了大明,根本不予理睬。
葡萄牙到中国的时候,看准了大明的软弱和官员的昏庸无知,竟然撒谎说,他们跟占领满剌加的葡萄牙人,根本就不是一伙儿的。
也不知道是真的无知,还是装傻,大明对这样的谎言,竟然没有揭穿。最后还同意葡萄牙人每年交500两银子的租金,让他们在香山澳住下来。
满剌加陷落,让南洋各国看透了大明的外强中干,从此彻底失去了对大明的尊重。
除了少数国家,如今已经很少有人再到大明去朝贡。
永乐皇帝建立的南方秩序,彻底崩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