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002 末世修道,难度满级(求打赏月票推荐票!)(1 / 1)皎皎秦时月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萧衍是萧氏家族的分支一脉。虽然是分支,但是因为是萧氏年轻一辈中年纪最大的,而且是正妻所生,所以萧衍成了当下萧氏一族有余力用心培养的对象之一。

萧氏一族是庶民出身,但是难能可贵的是,在社会风气败坏、堕落的年代里,这个家族却表现出超乎常人的自持自律,在当地博得了名望。因为战争的原因,家里人把萧衍举荐到了稷下学宫。

稷下学宫,是战国末世中最后的净土。战火纷飞的时代,找到高人教导家族后辈,不是什么容易的事情。而稷下学宫可以为很多家族解决这种忧虑。

在这个没落的时代,灵气为战火中的怨怒所侵蚀,灵器为战火烧毁,想要通过修炼道心进而修炼道法,是难上加难。

而这副身体的主人就是在资源短缺,但是家族寄予厚望的情况下,自己嗑药把自己给药死了。

但是他却因为这件事,和大名鼎鼎的荀卿有了交际。

荀卿是当世儒家的宗师。天下修道者都对他敬仰万分。

越是末世,修道越来越难,比较突出的表现就是,荀卿在历史上两位著名的弟子韩非和李斯,他们两人的道法修炼实在是不咋地,

简单来说,如今的萧衍来到了一个末世时代,他的主要任务是和其他弟子一样,去修道!

萧衍十七岁就被送到稷下学宫,师从大名鼎鼎的荀况,学习儒术六艺,到如今,已经整整三年。

只是原来的萧衍的有些愚蠢,意外看到古书上有人通过服用灵草丹药的方式改变了自己的体质,达成了飞升的效果,于是他也照猫画虎。

原主萧衍服用了过多的药物,本来是要助长自己的灵气,可是却吞食过多,灵气在体内过多,最终自己却承受不住,而被灵气烧死。

典型的揠苗助长。

以至于萧衍一穿越过来,便感到急火攻心,幸亏被他的同窗龚云长看到,请荀况过来。

身为师尊,荀况不会对自己的徒弟见死不救,虽然这是个荀况一直没记住的徒弟。

于是送了他一样法器,用于安抚镇压他体内的灵气。

这法器,正是如今萧衍配在身边的长剑——无名剑。据大名鼎鼎,但是实际上脾气又坏又古怪的荀老头的话来说,这把剑是内有极强的灵气,远高于萧衍吞食的那些药材之效,他带在身上,可以帮助他消除灵药的毒性。

因为自己的原先的修为低下,体内药物之灵都无法调和运用自如,所以发烧烧死了自己,所以荀卿不再指望萧衍能自己消化那些灵药,所以采用下下策,拿一把剑配在身边镇体内灵气。

佩戴此剑一月,萧衍从来不敢违背荀老头的命令,拔出此剑。

当初荀卿是这么对萧衍说的,“以你的修为,根本无法驾驭此剑,如今让你佩戴的这把剑,早在三百年前,因为灵气暴走,害了无辜人的性命,由剑师孔周封住灵气。其剑气凶戾,但是却与你体内药物滋补所生之灵相克。”

“以你的资质和修为,本来就算是穷尽一生,也根本无缘佩戴此剑。只是如今的世道,道心陨落,此剑也极难寻到主人。我赠此剑与你,是本着救你的性命。如果你不听教诲,擅自拔出此剑,以此凶剑之灵气。利剑出鞘之日,就是你身亡之日。”

“把剑给了你,但是又怕你下山害人。所以为了你以后不带着剑下去祸害俗世人间,我要你答应我三件事。第一件事,你未经许可不能自己拔出此剑;第二件事,病未除,不得离开稷下学宫,否则是坏了我的名声;第三件事,不可对外人言告此剑的厉害。”

这话听起来很是耳熟,像极了萧衍的小学班主任。摆明了是吓唬萧衍。萧衍本来就是个孩子性格,否则也不会听风就是雨,看到古书记载就去大量吞药物。

萧衍知道,荀卿这是在吓唬自己,但是为了减少不必要的麻烦,萧衍答应了这个约定。

这种奇奇怪怪的设定,让萧衍的行动严重受限,他是因病而被迫困在稷下学宫。

为了消化自己体内的药物,萧衍每天都要坚持打坐,精心,用这种方式内化灵药。

萧衍来到新世界的这一年,正是嬴政施压赵国,不断发兵攻打赵国的一年。赵国国门前,六军列阵,黑甲林立,其势不可挡。

而齐鲁大地,却是一片岁月静好的模样,就这样,萧衍在稷下学宫中渡过了相对安逸的一年。

历史不会因为一两个人的出现而轻易改变轨迹。萧衍的重生,又或者是穿越,就像是在大海里丢了一颗小石头。

就在次年,赵国灭亡了。赵国公子嘉带着残留的赵国势力,一路向东北奔逃,而后在燕国的西面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国号为代。

赵国的灭亡,使得秦国的战火烧到了齐国的边境一带。

这使得齐国国人人心惶惶。

……

……

……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萧衍送救了自己性命的淳于越来到稷下学宫的门口。

两人都穿着青色的儒服,淳于越已经年至五十了,这些年一直在稷下学宫教书。

如今赵国灭亡,而齐国的统治者却还在忙着享乐,眼看国已不国,有才华的齐国人都去了齐国。留在稷下学宫的人越来越少了,师生都是如此,各奔东西。

就在这个时候,淳于越接到了李斯的邀请,决定前往秦国。

“李师兄给我来信,说是秦国实力雄厚,不出十年,天下都将收入秦王政的囊中。天下分裂数百年,如今终于有了一统的趋势,他建议去投奔秦王,为秦王嬴政效力,好实现天下一统。”

“师兄李斯如今已经被秦王拜为廷尉,位居九卿。淳于师兄去了,也可得李师兄照拂,日后必定腾达。”

“萧衍,我发现你这一年来,言谈举止都有了长足的改变。以你的口才,若是入朝为官,肯定要不了多久,就能升官加爵。”

“师兄过誉了。”

“日后,全靠你照顾师叔了。”

淳于越要走,临行前想要拜别师叔荀况,但是没想到荀况拒绝见他。但是淳于越还是放心不下他的师叔,所以才对萧衍如此嘱托。

“师兄放心。”

两人又说了几句,淳于越看着萧衍腰间还挂着这把剑,一些话堵在胸口就要说出来。几番欲言又止,最后才附耳道,“萧师弟,这一年来,我看你身体多有好转。只是凡事多看开些,别把身外之物看的太重了。”

萧衍察觉淳于越的意思,自道:

“如果是关于这把剑的事情,师兄大可安心。我迟早会不必佩戴此剑。”

淳于越欣然点头,随后淳于越抚恤抬首,看着学宫旁竖立的石碑,上面写着“稷下学宫”四个大字,他对着萧衍作揖,“萧师弟,保重。”

萧衍目送,看到淳于越上了马车,亦作揖道,“保重。”

淳于越也回揖,随后拉下门帘,拉着典籍和书卷驾车走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