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真相终于浮出水面,是贵妃娘娘栽赃陷害的,可是正当霓裳儿高高兴兴的去天牢接母妃的时候,母妃已经不堪受辱死在了天牢内。
那之后,皇帝为了弥补自己对静妃的亏欠,就封霓裳儿为南国的长公主。
那时的霓裳儿只有六岁,并不是皇宫中年龄最大的公主,在封公主仪式上的时候,贵妃及其她的余党有人来闹事,但这样只更加加深了皇帝对贵妃的怨恨,直接下令将贵妃打入天牢了。
“父皇,我们南国是不是曾经有一个规定,说是长公主在封禅仪式当天,君王可以满足长公主的任何愿望。”霓裳儿的话语里透着的阴寒,让所有人不寒而栗,甚至不相信这是一个年仅六岁的孩子会说的语气。
“是。”皇帝似乎已经猜到霓裳儿想做什么了。
贵妃的额头渗下细汗,她已经差不多能够猜测到自己的命运了。
“我要亲手,赐死她。”
霓裳儿的话响彻在大殿上,声音虽不大,听在耳里却是异常清晰。
“既然长公主开口,那你们便做吧。”皇帝摆了摆手,几名侍卫就上前抓住贵妃的肩膀,将她往外拖拽。
那个眼神,霓裳儿至今还清晰的记在眼里。
那是心如死灰的眼神,或许母亲在决意赴死时也是这般的眼神吧。
她说过自己一定要替母亲报仇的,她说过自己一定会出人头地,成为南国权力最大的长公主。
她最后还向父皇讨了个赏赐。
按理说长公主都是有封地的,但这位长公主却格外不同,她不求封地,不求列土诸侯,竟然只求可以管辖大理寺底下的天牢,所有的嫌疑犯入狱前都要经她的手过一遍,抵制那些所谓的冤假错案。
长公主的名声在南国越来越响,人们纷纷都称她有凤女的气魄。
或许是圣上想要弥补霓裳儿,无论她提出什么样的条件他都会答应,甚至是在她到了年龄之后不愿意出嫁这种事也答应了。
“既然霓裳不愿意出嫁那便不嫁吧,我皇家还养不起一个公主不成?”皇上如是说。
“父皇圣明,儿臣告退。”
看着霓裳儿远去的背影,皇帝的心中非常的苦涩,他已经许久不曾看到霓裳儿笑了,她小时候明明那么爱笑的,可是之后在经历了那件事情以后……她就彻底变成了另外一个人。
怎么说,都是他作为父亲的责任啊。
“霓裳,那你现在还恨你的父皇吗?”萧辞听着霓裳儿说完这话之后,有些怵了一些,究竟是如何的心死,才会在伤疤被揭开的时候,表情毫无变化。
她这些年究竟是怎么过过来的。
“恨,当然恨,是恨让我活到了现在。”霓裳儿嘴角挑起一个妖冶的小笑,那笑容仿佛不像平时少言寡语的霓裳儿似的,萧辞只觉得自己面前这个人特别的陌生。
“我在雪地里整整跪了六个时辰,那个时候我才五岁啊,没有一个人上前劝阻我,老嬷嬷也在当晚被贵妃绞杀了,当初父皇连看都没有出来看我一眼,他对我做的事,对我母妃做的事,我一辈子都记得。”
萧辞哽咽了一下,如果当初不曾发生过那样的事,霓裳儿或许也是一个喜爱琴棋书画的女孩子,而不是现在整天都要掌管生死,掌管着这人世间丑恶最多的天牢。
他还记得从前他第一次见到霓裳儿的时候,那是她十三岁的时候,正是黄发垂髫少年时,而这样的她在南国的名声已经很大了,将天牢管理的条条是道,几乎没有再出现什么冤假错案,连大理寺少卿也自愧不如引咎辞职,偶尔参政的她更是促进了南北两国的交好。
那时的萧辞还是北国的太子,这样的身份自然是出使南国的最佳人选。
那是一年梨花微雨,从朝堂上下来了之后的萧辞在御花园里游玩,看到有个小女孩一个人在御花园里荡秋千,萧辞就走上前去,帮她推秋千。
“你给本公主松开,哪里来的黄毛小鬼!”
萧辞被吓了一下,连忙松开了。
一旁的小太监跟霓裳儿说这是北国的太子殿下,来行南北两国交好之谊的,霓裳儿一听这话,立即就收起了脸色,转而代替了另外一种神色。
那种神色,就像是萧辞方才在南国陛下那里见到的神色。
明明她还只是个十三岁的小女孩不是吗?怎么会露出那样利益性的神色……
“长公主,在下是北国太子萧辞,见过长公主。”虽然心下疑惑,但萧辞还是恭敬的拜了拜霓裳儿,他觉得这个女子似乎和南国宫里其它的皇子公主不一样,这个公主的眼里,似乎装着很多的东西。
这不该是一个小孩子应该知道的。
“既然是太子,那想必也懂得不少的知识,不如来和本公主切磋切磋怎么样?”霓裳儿提议道。
“公主是要切磋琴棋书画?”萧辞这一点其实是很擅长的,毕竟从前父皇让他不仅仅要学会打仗,还要学会一些诗书经纶,这样出使别国的时候就不至于会囊中羞涩了。
“不。”霓裳儿翘起自己的纤腿,“这些俗物,本公主从来不屑一顾,本公主要和你比拼的,是骑马。”
两个刚逾总角的男子女子在赛场上扬鞭策马,那个场景霓裳儿现在想起来也不会忘记。
那是她自从母亲死后,度过的最快乐的一段时光。
不得不说,萧辞是个非常温暖的人,温暖到他觉得萧辞就像是他人生中的一道阳光,刺破了她心外覆盖的那一层厚厚的碎冰,温暖了她的内心。
他是除母亲之外的唯一一个,对自己笑的没有任何利益性的人。
霓裳儿就想,她一定要与他成为至交好友,她不能轻易的放过她心里这道最温暖的阳光。
那时候,萧辞也打心眼里想跟霓裳儿交好,他觉得这个女孩很有趣,与他从小见过的那些女孩都不一样。
一来二去的,萧辞与霓裳儿的关系也越来越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