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一章:现代,无人比你更会作(1 / 1)文徒起飞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不好意思,刚刚被这首诗的内容所震撼!”

“一时间忘记了这是在现场直播!”

“对不起大家,对不起各位观众!”

现场,已经沉寂了三分钟之久。

三分钟后,主持人终于反应了过来。

随即,也是连忙就继续起了主持。

面对主持人的道歉。

所有人心中纷纷表示。

不需要道歉。

苏夏这么好的诗句。

让人震惊到忘了时间很正常。

不知道观众所想。

主持人战战兢兢的继续开了口。

“接下来请五位评委,对这首诗做出点评!”

而后,不再纠结,大家也是回到了节目本身。

深深吸了口气,此刻,评委们也是都缓了过来。

一个个看向苏夏。

眼中满是敬佩和赞赏之意。

第一位评委随即满脸笑意的开始点评。

“这首诗是我纵横文学生涯,这么多年以来见过的,现代人所创作出的最为精彩的诗词!”

一开口便是对这首诗极大的肯定,也是对苏夏的极大赞扬!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登高纵目,所以借黄河来起兴。”

“黄河源远流长,落差极大,如从天而降,一泻千里,东走大海。”

评委说到这里,情绪高涨。

仿佛间,他已经想象到了这一场景。

而台下的观众和直播间的观众。

此刻也是随着评委的讲解,开始渐渐深入了解这首诗。

“景象之壮阔,并不是肉眼可见,所以此情此景应该是幻想的,言语中带有夸张。”

“句写大河之来,势不可挡;下句写大河之去,势不可回,一涨一消,形成舒卷往复的咏叹意味。”

“紧接着,“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恰似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前二句为空间范畴的夸张,这二句则是时间范畴的夸张,悲叹人生短促,而不直接说出自己感伤生命短暂而人一下就会变老,却说“高堂明镜悲白发”,显现出一种对镜自照手抚两鬓却无可奈何的情态。”

第一位评委说到此处,继而闭了眼睛,开始细细品味这首诗的韵味。

而观众们,随着深入了解,也是更加明白了苏夏这首诗的不凡。

刚开始。

第一次听到这首诗的时候。

大家只是被这首诗大气磅礴的诗意所震惊。

对于诗中含义只是一知半解。

而现在。

随着评委的讲解。

大家也是慢慢的明白了。

苏夏诗词的真正厉害。

就在这个时候。

第二位评委也是开口了。

“这位叫苏夏的选手当真是文采斐然。”

“如此惊世绝伦的诗句,我真的很久没见过了。”

第二位评委同样。

一开口也是对苏夏极大的赞扬。

听着评委对苏夏这般的夸奖。

现场的所有人也都不觉得有任何不妥。

只因。

苏夏对得起这样的夸奖。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只要“人生得意”便无所遗憾。”

“五六两句是一个逆转,是由“悲”而翻作“欢“”乐”从此直到“杯莫停”,诗情渐趋狂放。“人生达命岂暇愁,且饮美酒登高楼”行乐不可无酒,于是入题。”

“人生得意须尽欢”,这似乎是宣扬及时行乐的思想,然而只不过是表象而已,其语句中,反而有种郁郁之感,更像是,他其实并没有得意,只是并不因此,而消沉。”

第二位评委的点评,直指中心。

明确的指出了这一句诗中不一样的含义。

顿时。

让观众们耳目一新。

本来按照诗句字面意思的理解。

这首诗就已经很牛批了。

没想到,诗中还有别意。

浅了!

所有人顿时觉得自己看的浅了!

而此刻。

第二位评委说完这番话,看向了苏夏。

他并不确定。

自己所说是否与苏夏想的意思一样。

见苏夏微微点头。

顿时。

这第二位评委心中大定!

开始讲解下一句。

“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这一句则是用乐观好强的口吻肯定人生,肯定自我:“天生我材必有用。”这是一个令人拍手赞叹的句子。”

“有用”而“必”,非常自信,简直像是人的价值宣言,而这个“我”是须大写的,于此,从貌似消极的现象中露出了深藏其内的一种怀才不遇而又渴望入世的积极的本质内容来。”

“千金散尽还复来!”这又是一个高度自信的惊人之句,能驱使金钱而不为金钱所驱使,真足令一切凡夫俗子们咋舌。”

“诗如其人,此等豪举,确不多见。故此句深蕴在骨子里的豪情,绝非装腔作势者可得其万一。”

第二位评委讲完这一段话之后,便停止了讲解。

不是他不想多说,多分析一下这首诗。

而是其他还未发言的三位评委。

此刻正目不转睛的盯着他。

意思很明确。

你要是敢再多说。

不给我们留一点,我们可就翻脸了啊。

能在原创作者面前,畅所欲言。

探讨这一首千古绝诗。

这是每一个文学爱好者的终极梦想。

谁又能,不想得到原创诗人对他理解的认可呢!

谁又能,不想成为如此才华横溢诗人的知己呢!

就像你可以隔着时空,能够当面于百年前的诗人探讨他留下的诗句一样。

你不希望,你对他诗的理解,能够得到他的认可吗?

端午看书天天乐,充100赠500VIP点券!

(活动时间:6月3日到6月5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