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五章 声名鹊起(1 / 1)三更半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监察御使冯劫掌管图籍章奏,监察、弹劾百官。

每天经他手的奏章能堆成小山。

冯劫发现要是天下官员都能用这种纸,自己要省去多少麻烦!

“敢问九公子,造纸的成本几何?是否可以全国推广?”

“不瞒诸公,造纸所用的到的材料只是一些树皮草根,不仅成本低廉,还可以大规模制造。”

冯劫激动道:“真是太好了,这样一来天下官员都能用到这种廉价的纸张书写奏章。”

洛尘笑道:“可不止这些,御史大人有没有想过,有了纸张,铸造署就可以无限复制典籍。

天下文人也将告别一书难求的尴尬局面,更有利于文化传播。”

“还是九公子想的周全,可惜抄书需要一大批书法精湛的官员,大家总不能每天什么都不做,全跑去抄书吧!”

洛尘转念一想,纸张都造出来了,也不差一套完整的印刷术。

他故作沉思,希望能引起老爹的关注。

这个办法很有效,始皇帝见儿子一直不吭声,估计心中有了什么想法,赶忙询问道:

“尘儿难道能解决御史的困惑不成?”

洛尘面露苦涩。

“儿臣刚刚好像抓到点什么,又让它飞走了。

御史大人要是不着急,容我回去好好想想,说不定真能找到解决的办法。”

冯劫连忙摆手道:“不着急,不着急。

九公子能成功造出纸张,已经是对天下读书人的恩惠,我们可不敢要求太多。”

就这点志气!

洛尘有点看不起监察御史。

活字印刷术很难吗?

毕昇早就替自己铺好路,动动手就能给造出来。

始皇帝现在可是把这个儿子当做宝贝,生怕洛尘累着。

“尘儿已经发明了造纸术,使用起来比以前方便多了,千万不要太强迫自己。”

“儿臣明白,多谢父皇关心。”

胡亥站在最后面,看到九哥被一众官员围在中间,风光无限,心中难免有怨气。

这都是他那个爱慕虚荣的娘亲日夜灌输,才让年幼的胡亥心里开始扭曲。

公子高和将闾严重全是羡慕,多想把发明造纸术换成自己。

那样一来,声名鹊起的一定是自己。

老丞相王倌看到纸张突发奇想。

九公子的出现,让他们这些老臣又看到希望。

才一夜功夫,洛尘就被失势的老臣归为同类。

既然都是自己人,锦添花还不是张口就来。

“启奏陛下,臣有本奏。”

始皇帝心里高兴,对老臣的态度也好了许多,手臂一挥道:“准了!”

王倌看了眼洛尘道:“微臣觉得九公子此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决不能轻易被后人遗忘。

所以老臣就想了一个办法,不如在纸的前面加一个字,叫做尘纸。”

“尘纸?”

一句话说到始皇帝心里去了,难得看老家伙顺眼。

“好,发明纸张我儿劳苦功高,诸公觉得叫尘纸可妥当?”

百官无语!

陛下都叫好了,谁敢当面反对。

“我等赞同老丞相的提议。”

“赵高拟旨,尽快把我儿的丰功伟绩传遍天下。”

洛尘被王倌的提议给吓到了。

已经抢了蔡伦的发明怪不好意思的,怎么能连名字都给抢了。

赶忙出言阻止。

可满朝文武主意已定,不给他反驳的机会。

赵高不情愿的写好圣旨交给皇帝过目。

没有问题后,蒙毅在面盖玉玺。

咸阳城最繁华的街道,赵高带着一帮太监摆好长案。

面摆放洛尘亲笔书写的大秦律。

接着当街宣读圣旨,给尘纸定下名字。

一群士子正好路过此地,好奇的围了来。

赵高宣读完圣旨允许百姓翻看大秦律。

其中一个士子拿起洛尘的手书道:“好一副气吞山河的手笔,敢问中车府令,此书出自何人之手?”

赵高没好气道:“刚刚的圣旨不是说了。

士子们起哄道:“中车府令只说了九公子发明了尘纸,却没说此作的执笔之人。”

赵高真心不想帮洛尘宣传,可架不住士子们的逼问,只好如实说了。

听到又是九公子,士子们对着大秦律拜了拜。

“感谢九公子,让天下读书人都有书可读,仅此一项就能刻碑立传。”

“陈兄,小弟先走一步,要尽快把九公子的丰功伟绩带去邯郸。”

“好,你我就此拜别,为兄也要尽快赶回大梁。

大家同心协力让天下人都知道,大秦不止有一个仁义的长公子,还有一位智慧与贤名著称的九公子。”

文人的笔锋何其犀利,在他们的推动下,终于让读书人都记住了一个名字。

大秦帝国九公子,洛尘!

端午看书天天乐,充100赠500VIP点券!

(活动时间:6月3日到6月5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