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章 独上高楼(1 / 1)张力无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

杨彪用丫环地来清水淑过口,又用毛巾抹把嘴,站起来向外走去。

“德祖,明天清晨去书楼闭门读书,把该背诵的书背熟,三天后,我再助你入品!”

走到门口停下脚步,看了一眼王五,又道:

“闲暇时,可以跟王五学些武艺防身,君子六艺,骑射也是圣人之道!”

“啊?”

记忆中有一个黑洞,杨德祖一直不敢碰。

杨修之所以性格疯癫般的张扬,肯定是有原因的。

少年人更理解少年人。

他轻易地就在记忆中找到了关键性病灶。

一个人被关在撤掉梯子的楼,三五天不见人,独自读书。

四五岁开始,就如此磨炼,是什么感觉?

关书楼!

考核不合格,还有戒尺伺候!

这就是杨修的噩梦——书楼!

听此消息,袁赢和杨素瞬间被惊呆,脸色苍白......

“老爷,老爷,德祖刚受了大难,还需要调养,不宜,不宜动刑!”袁赢结结巴巴地规劝。

背书,等同于打戒尺,等同于动刑!

从小到大,铁律不变,每月总要来那么三次,一旬一次!

人前显圣可以,书还是要背的,否则,打完手,打屁股,打得你半月下不了床,这就是杨家的家法!

“嗯?”杨彪冷哼一声,目光锐利地看向袁赢。

杨家家法,女人敢说话?

杨家何许人?三百多年前,杨家先祖杨喜作为从龙之臣,当年可是斩杀过西楚霸王项羽的人物。

再后来,更玄幻!

杨家先祖杨宝九岁时,在华阴山救治了一只黄雀。

黄雀化成一黄衣童子拜谢,说他是西王母的使者,为表示救命之恩,特赠送给杨宝四枚白玉环。

并说,四枚白玉环可以保佑他的四位子孙位列三公,为政清廉,处世行事洁白无瑕。

如黄衣童子所言,杨宝的儿子杨震、孙子杨秉、曾孙杨赐,三代官至太尉,满门忠烈,刚正不阿,为政清廉,美德传颂。

结草衔环,感恩报德,至死不忘。

‘衔环’的典故正是说得杨家先祖杨宝的故事。

这个典故外人听故事,杨家人却另有说法。

天下大治,兵戈不再是大汉的主旋律,所以弃武从文是必然的选择。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杨家的家法诠释了佳话:要么背好书,要么挨板子!

简单粗暴!

到他杨彪这一代已经是第四代,入品大儒,官至九卿,位列三公只是时间的问题。

但是,到杨修这一代是第五代,君子之泽,五世而斩。

传说的四枚白玉环已经用完。

杨彪不希望,也不愿看到儿子不如他,所以他对杨修格外的严格。

家法是每个月禁闭三天读书,达不到标准,打六板子。

杨彪规定,每旬日读书三天,达不到标准,打十二板子。

因此,每月都会挨三次......

听到杨修又要挨板子,三姐杨悦像老鼠一样吱吱偷笑。

杨彪根本就不给反驳的机会,负手而去。

孔滢像是斗胜了的公鸡,骄傲地跟了去,今日是——单号。

大夫人袁赢翻眼看看杨悦。

刚才只顾斗争,忘记吃饭,正准备补两口的杨悦像是被电击了一样。

弱弱地放下碗筷,站起来说了句:“我吃饱了。”转身跑了出去。

“德祖,你和素丫头慢慢吃,不着急啊。”袁赢掩饰着无奈,强颜欢笑地说。

书楼禁闭这种事情,她改变不了。

激灵的杨素倒是可以帮点忙。

杨修小时候,经常站在书楼大哭,杨素在下面安慰......

老爷最疼爱杨修和杨素,这俩人在一起,他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第二日,日三竿,太阳惨白。

倒计时:8903。

一不小心多睡了几个小时。

高考之后,第一次忘记生物钟的事情。

或许,这是杨修的生物钟。

白色的纱幔,打扇子的丫环。

摸着大腿外跳动的数字,杨德祖心里又是一阵的打鼓。

眼睁睁地看着时间流逝,是一种来自心底的寒。

如果每个人身都有一种生命倒计时的数显。

不能想象世界是疯狂。

还是一片死寂。

“少爷,你赶快洗脸吃饭吧,老爷在书楼前等你几个时辰了。”

秋月怯生生地说,眼睛不住地偷瞟他的晨起现象。

秋菊补充道:“老爷的脸,黑的吓人!”

她也不忘瞄一眼。

两人对视一眼,眼里面写满了复杂表情:

少爷怒放的生命,看着没毛病啊?怎么就对她们没有想法呢?

书楼,临晋侯府最大的风景。

花园中的小湖里边,有一幢独立特行的三层的木楼。

走廊设计,雕栏玉柱,朱红色的漆,蓝色和浅蓝色的彩绘,像是寺庙里的钟楼,显得格外庄严。

三楼是起居室。

二楼是藏书阁和读书室。

一楼是柱子支撑的镂空层。

一通洗漱,吃过早饭后,杨德祖爬书楼。

骨子里的惧怕让他汗毛倒是。

这个房子窗明几亮,藏书千卷,前辈们均在此苦读。

因此,房间里似乎氤氲着某种书香门第的浩然之气。

闻之,耳目一新,头脑清醒。

杨德祖克服着杨修的惯性害怕,抬腿踏了进去。

背后响起杨彪的声音。

杨彪黑着脸撤掉梯子,道:“儒圣体系,在于刻苦修行。我三岁识字,五岁熟读圣人经典,十三岁领悟圣人之道入品,二十八岁达到五品道心境。”

“昨日品你的诗词之道,已有灵气,尽快熟读儒家经典,三日后我祝你开窍入品,你不要让我失望!”

杨彪斜眼看了一眼放在旁边的梯子和戒尺,转身而去。

杨德祖一抱拳,转身关了门,夏天外面的蚊虫多,更何况是在水。

桌子整整齐齐地摆放着一摞书。

杨德祖看了看,都不陌生,内容没有出后世的四书五经,或者十三经。

虽然没有系统地学习过,但是各种摘要,多数都见过,而且还有白话版的评析。

闭目沉思,翻了翻杨修的记忆,这苦逼孩子在书楼的阴影下,基础知识非常扎实。

所有经典早就深深刻在了脑海。

“歪日,这么超脑吗?这货的记忆出奇的好,怪不得是个青史留名的人物,才华的确是有的!”

只是这些生涩难懂文字,在杨修的脑子只是一个排列,死记硬背的码着而已。

读书这玩意儿,就跟修炼一样,死记硬背获得了一甲子的神功。

不会用,没卵用。

只有融会贯通,才能有所成就。

“这苦逼生活,走到哪里都要读书。”

随手翻了一本郑玄的《论语注》,他忍不住嘟囔道,好不容易放暑假了,想要补回欠了三年的觉,结果,穿越了。

不学习,还要挨打!唉!

再看看这些书,后世有更加精确的翻译和解读。

没吃过猪肉,总要见过猪跑的。

粗略思考,就能把前世的学习方法用到这些书籍面,看一会儿便透彻了。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嘻嘻!现在他只需要‘思’即可。

学的事情,杨修已经替他做完。

端午看书天天乐,充100赠500VIP点券!

(活动时间:6月3日到6月5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