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棖沉闷的坐了下来,脑子已经在转了,最终各方面比较下来,叹气道:“说不定,真的有这个可能!”
宁正咕噜咕噜的将已经温和的一盆粥吞了下去,打了个饱嗝的瞅着朱棖。
对这位亲王,此时他这条七尺男儿也是由心尊敬的,也想听听朱棖有什么想法,带回去反馈。
郭英也瞅向了朱棖。
“我们实行的是屯田制,一旦军事对峙,对我们的影响是很严重的,你们河州卫,还有这兰州卫,亦或者整个陕西军镇,
一旦进行长期军事对峙,脱火赤部数十万,我们最少也要在青石川这里以同等或者更多数量的兵力来进行防守!”
“这么多兵力,那可就是抽空后方各大卫所的兵力补充了。”
“可春耕军镇的屯田怎么办?”
朱棖摇了摇头,“最可怕的不是这个,而是民心!”
“大明初定,轻徭役,减赋税,重民生这种种举措,将会跟随着军事对峙而废除,征兵,加重赋税,征用民夫,现在我们已经开始了,四十万石的粮草从西安到兰县,若兰县有十万大军,这些粮草只能支撑两到三个月。”
“一旦军事对峙,那么我们每隔两个月,就要发动一次多达十万人的民夫来运送粮草,再加上赋税,征兵,这会最直接的造成民心动荡。”
“再者,在塞北军事对峙我们是吃亏的,向着寒冬腊月的,元骑能适应,我们的将士未必能适应啊!”
如果局面真的走到了军事对峙的局面,朱棖都不敢想象,只不过建立了八年,东西南北四面都有敌人的大明,要如何苛刻的对待天下百姓。
又或者,这就是一条阳谋毒计,北元朝廷站在曾经统治过中原的基础上设的阳谋。
给大明足够的外部压力,让大明自己来瓦解自己。
北元现在就是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已经退守漠北了,退无可退,砸锅卖铁的殊死一搏有这个可能。
可大明不一样,不可能破罐子破摔,拼着荼毒天下来抵御北元,到时候北元没挡下来,反而天下再次叛乱四起,那就成一锅粥了。
尤其是,北元的消息兵部鼻塞,有自己的情报机构,到现在朱棖都郁闷,那个差点干掉他的元将,竟然从年龄,级别,保护程度上,判断出他就是蓝城王朱棖。
这更能说明北元依旧有人在大明境内,甚至朝堂上活跃,而且有消息渠道传递到北元朝廷。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哎,不管了不管了,还是不想那么远了!”稀里糊涂的听着朱棖的意见,听的差不多了,宁正烦躁的摆手道:
“殿下,末将是这样想的,这次的情况绝非偶然,也有可能经常发生。”
“但是青石川防线兵力也不足,尤其是骑兵,末将就不给兰县留兵力了,如果再发生这样的情况,还得殿下来组织防守。”
“尽快向邓公求援,最起码也要骑兵先过来防守,别我们前面打着打着,往身后一看,得咧,我们被元军给包围了。”
宁正哈哈大笑,可朱棖和郭英都没有笑,便尴尬搓了搓额头继续道:“所以,殿下隔几个时辰派旗令往前卫问询情况,前卫也隔几个时辰不管有事没事向殿下传信将情况说明,咱们每三个时辰保持一次沟通。”
“一旦超过三个时辰断开联系,那就是有敌情了,殿下你就权当演练的进入最高戒备御敌,前卫也迅速派兵回援。”
“白跑一趟总不至于被敌人突袭的要好。”
朱棖点了点头,道:“也只能如此了!”
说真的,他有种想要发明无线电的想法,要是有无线电,时刻保持沟通,那就好多了。
不过,好吧!
无线电的技术原理在于,导体中电流强弱的改变会产生无线电波。当电波通过空间传播到达收信端,电波引起的电磁场变化又会在导体中产生电流。通过解调将信息从电流变化中提取出来,就达到了信息传递的目的!
实操为零,谁能整出来!
轰隆隆!
朱棖再次在北门目送着宁正带着千骑再次北上而去。
昨天卯时六点左右他目送着宁正,吴研,孙德三人带着一万五千兵马北上。
没想到今天巳时十点左右又目送着宁正带着千骑北上。
这让他又想到了一首唐诗!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这里没有酒,没有琵琶羌笛,也没有梨花盛开。
白茫茫的雪地上不止马蹄印,还有马蹄践踏翻起的泥土。
也没有在寒冬腊月天拉不开的角弓,将军引弓还能爆射三百里。
也没有狐裘锦衣盖在身上保暖,靠在火炉旁能爆饮一盆热粥,已经难得。
只有在寒冷中触摸在战甲甚至能黏住手的战甲,还要穿上继续行走在雪天里。
只有熬了两天的宁正追击元骑而来,歇息了一个小时又折返的大明铁骑。
在这样的氛围中待久了,朱棖觉得自己会变成跟宁正一样的傻子。
朱棖想要提刀杀伐果断的杀人,砍下几十个人头当做京观来威慑所有的豪族,但他明白,本来就不满的百姓,他若在这个时候举起屠刀,会引发极其严重的后果。
“妈的,草!”
这种情绪是不对的,朱棖在努力压制自己。
马皇后有五个儿子,长子朱标,次子朱樉,三子朱棡,四子朱棣,五子朱橚,两个女儿宁国公主,安庆公主。
马皇后有三个视如己出的养子,朱文正、李文忠,沐英。
马皇后的父亲马公祖上是归德府宿州富豪,家住新丰里,母亲郑媪也是当地名门闺秀,元军荼毒天下,起义军四面而起,天下大乱,马公逃亡之际将独女马皇后托付给了郭子兴。
老朱起势之后曾寻找马公和郑媪,甚至出赏金来寻找,但当时天下大乱到处流民无处可寻,只听闻郑媪早卒,马公客死他乡。
所以说。
马皇后是没有外戚的,无兄弟姐妹,无亲族,只有寥寥少数几个远亲却不成大器。
这件事说正常就很正常,说不正常,皇后外戚乃是巩固朝堂的一支有力的政治支撑,以马皇后和老朱的恩爱程度,这些外戚是无条件支持老朱的。
恰好。
洪武三年北伐,定太原北平陕西。
在陕西除了李氏、崔氏、王氏、柳氏等几个名门望族,还有任陕西知府的马厩望族。
姓马未必就有马,但马氏望族一定有名望,有地盘,有粮食,有割据一方的资本。
所以,安徽和陕西未必就没有联系。
临洮马氏未必就不是新丰里马氏迁移而去。
一场简单粗暴的皇亲国戚认亲就这么草草的了结。
临洮马氏是新丰里马氏的旁支,而马皇后是新丰里马氏,所以临洮马氏是皇亲国戚。
大势所趋之下,陕西知府马厩携陕西行省大小官员兵马名门望族举城投降,徐达基本上算和平接手了黄河以南的陕西行省地盘。
所有人都知道马皇后和临洮马氏半毛钱关系都没有,也没有国公一说,但临洮马氏从各方文书理解和马氏自我认定中就是皇亲国戚。
这不难理解,跟认干儿子一个道理,挂点亲戚关系更亲密,也更信任。
甚至可以说,冯胜第二次北伐差点捅到新疆,跟马氏在陕西的名望以及整个陕西各个望族的支持,有很大的关系。
一场正确的认亲,陕西的地盘稳如泰山,由此诞生的兰县防线,也就底气十足。
可名门望族啊!
虽然在朝堂上没有什么话语权,可在地方上的话语权,盘根错节。
兰县县城马晨就是马厩的堂弟,这个堂弟,是一个太爷爷的堂弟。
兰县之中有两个最大的氏族,马氏和柳氏,柳江这人还行,能拿捏至少兰县的柳家,很配合,再加上负责统一调度,第一个动了柳家的车马佃农,附近乡里跟相随行,很是顺利。
马晨不行,又或者这就是马晨的意思,这就不清楚了。
但前往马家村的差役被打断腿扔出了马家村,马家村附近三个乡里效仿将前去调度的差役赶出了村子,趾高气扬的说道,大冬天的狗都不挪窝,拒不配合,有多远滚多远。
马家村的族长是马厩的大伯,跟马厩爹比较亲,一个亲爷爷。
翻开马氏族谱,可能很厚重。
马厩、马晨的太爷爷有四个亲兄弟,十七个堂兄,马厩起势了,混到了元朝陕西知府的位置,打断骨头连着筋的上三代和下三代就彻底掌握了马氏一族的话语权。
朱棖不知道这是不是受了委屈的差役添油加醋的描述,又或者差役跟马家村有仇,根本就没去半路等了等折返然后回来谎报。
要是这样,去马家村的差役就够狠的,一条腿明显是断了,丁玲当啷的,以下半辈子只能拄着拐杖走路的代价报复马家。
不管是谎报有仇还是马家村的人很嚣张,朱棖觉得自己怎么着也得去一趟调查清楚。
“郭英,集合府兵一万,随本王会会这马家村!”
“给本王将折子递给陕西都指挥使司,马家村贻误徭役时间,轻慢差役,全村流放,马家村附近三乡乡民不听调令,发配劳役三年!”
这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
尤其是跟马皇后沾上那么点八竿子打不着的关系!
就很麻烦。
但是再麻烦,他这条强龙也得去压一压地头蛇。
谁特么还不是皇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