眨眼朱标的头七都已过了几天了。
在朱标死后的第四天,朱元璋头次朝,立储和殉葬之事就已经在议了。
但是都被朱元璋压着,这事沸沸扬扬又吵了四天,一直也没有个准确的答复和结果。
文官集团和武官集团在朝堂,险些打起来。
之所以没有打起来,可能是文官们也不傻的缘故。
直到远在外地的蓝玉千里迢迢送了个折子入京,请求回京被允准之后。
朱元璋随即给了旨意,让朱允炆和朱允熥同时入御书房协同公事之后。
此事算是由此进入了白热化阶段!
允炆、允熥、藩王三派算是各自都已经站明白了!
这四天里,朱家兄弟俩白天的行动只要围绕灵堂,晚依旧是要守灵的。
朱允熥的直播内容,主要围绕着三样。
一个是介绍每天出入太子东宫的朝中大臣的身份,顺便也算是让自己认识认识这些人,顺带给弹幕智囊团收集收集情报。
是的,在那天的会议之后。
弹幕自行组建了“弹幕智囊团”,号称要陪朱允熥走完整个穿越人生!
虽然朱允熥现在看不见用户名,看不见直播间的人数,但是从每天浩如烟海的弹幕数量来看,自己直播间的热度估计已经翻天了!
这要是在前世,估计自己不是全网最大主播,也是最红了!
另一个是给直播间的观众介绍介绍东宫的各处地方,还有拍拍宫女,让观众看看太监是怎么走路的、说话的!
最后一个,也是最常用的直播内容:拍吕氏!
因为这事让吕氏非常的困扰,以前朱允熥见着吕氏都是躲着走,唯恐待在她身边太久。
如今倒好,逮到机会就出现在她附近!
虽然不是同她聊什么,但是又是一个人神神叨叨的样子,着实让吕氏感到心里发毛。
这样的直播,终于是在老朱的旨意下结束了。
然后又经历了三天在御书房陪着老朱批阅奏章的工作。
这事以前都是朱标来做!
与两人不同的是,朱标是想给老朱看的拿给老朱看,不想给老朱看的,直接批复算完工。
这兄弟两,就不一样了!
把奏章的内容看完了,然后整理出来,给出自己的看法和意见,然后互相交换奏章,再给出意见,最后呈交到老朱的身边。
相比较老朱之前和朱标在一起办公时,工作量要大一些。
但比前些天,老朱自己一个人来办要轻松许多。
朱允熥也没什么不适应的,他有弹幕智囊团共同参谋。
这让很多观众大呼。
【做梦也没想到我XXX这辈子竟然还有批阅折子的一天!】
还有人在每天开始直播的时候,高喊。
【又是一天我在大明内阁工作的日子啊!】
他们更是互相称呼互相为“阁老”!
算是自娱自乐到了一定程度了!
至于措辞方面,朱允熥相比朱允炆来说,就逼格下降了许多了。
朱允炆自幼通读经典,无论书法还是行文,都没有问题。
所以他的批复都是文言文!引经据典,很是考究!
而朱允熥……书法是继承原主的,也就算……能看的水平!
行文,他倒是跟朱元璋很合得来!
两人用的都是大白话!
朱元璋头天发现这点后,还就这点惊奇了一阵。
想来是因为兄弟两都是接受的同等教育,怎么差距如此之大的缘故。
只是两人不知道的是,朱元璋现在只要发现在一些问题,朱允熥与朱允炆不同的地方,这冤债都算在了吕氏的头!
吕氏俨然成了大明最大的背锅侠!
例如朱允熥不懂文言文,这一定是吕氏平时故意使然,致使允熥学业不济!
而朱允熥对于政事提出的观点有见地的时候,就是允熥自小疏漏学业,还能明白民生疾苦!不愧为咱老朱家的子孙!都是咱老朱家的种好!也是允熥自己努力的缘故!
然后就开始责怪吕氏,若非吕氏这恶妇培养缘故,允熥绝对是我朱家麒麟子啊!
这也就是在大明初年,老朱根子里是个老百姓,顾念亲情!
不然换一代皇帝,就算顾念朱允炆,也够吕氏死一千次的了!
这日,老朱照例下朝以后回到御书房。
朱家兄弟两目前还不参与早朝。
早他们要在朱标灵前待着,等程序走完,去到宫里御书房里。
可以等朱元璋过来,一起议论国事。
也可以自行批阅奏折。
只是今日,朱元璋走进去后发现,在朱允熥桌子的旁边多了几个人。
“这是怎么回事?”朱元璋指着朱允熥周围的几人问道。
朱允熥不等朱元璋说完,就已经站起来了。
随之答道:“这几人是孙儿找来的,以后负责辅助孙儿参政!”
朱元璋的目光落在其中唯一一个他认识的人身!
因为这人前段时间他才见过,他的名字叫:方孝孺!
“方孝孺,咱不是让你去给儒生讲学吗?怎地在此?”
方孝孺在前些日子受人举荐到朱元璋面前,朱元璋觉得此人才华有余,但政略不足!但是个人才,于是便给了个教授的职位,让他去讲学。
打算将他留在新朝。
没想到这么快就又在御书房见到了。
“禀陛下,臣是受吴王殿下重托,推辞不掉。”
方孝孺一脸为难的说道。
朱允熥听着这话直挑眉,要不怎么弹幕都说方孝孺不聪明呢!
你这话也就是朱允熥能理解你!
不然你隔天就被踢出去了。
什么叫受重托,推辞不掉?
那就是说朱允熥如此厚待你,不是你想的,是他硬塞给你的咯?
这连官都不是的时候,就可以直入中枢,参与政事的大任,多少人求都求不来啊!
你可真会抬高自己啊!
朱允熥无奈站起,又将其他二人介绍了一遍。
一个是后世有名的内阁首辅:杨士奇!
另一个更不简单,朱棣的财政大管家——夏原吉!
这三人是智囊团经过慎重考虑选来的。
杨士奇和夏原吉自不用多说了,这方孝孺的争论是最大的!
直播间普遍从他在建文朝的表现,认为他是一个迂腐酸儒,用来组建未来最重要的内阁,实在是浪费席位。
但是经过讨论以后,大家多数认为方孝孺能有那么大的才名,还是有几把刷子的!
估摸着建文朝,是因为执政经验尚浅,且政治智慧不足,多加磨炼应该还是有点本事的。
不行,将来三杨凑齐了,把他踢出去就是咯!
老朱听着朱允熥打算将三人放在身边,帮他看折子,整理折子的内容,给予初步意见,然后由朱允熥二次批阅,然后再按原顺序进行下去。
他的第一想法是,这孩子皮痒了!
从他艰苦朴素的农民思想来看,这就是偷懒!
但是转而就想到了朱标生前时,便跟自己说过,要成立一个部门,帮助皇帝辅政!
朱元璋听着构想,觉得就是削权的丞相!
当时没同意,打算让朱标新朝,让他自己搞!顺带警告了一句,不允许再设丞相!
没想到朱标年纪轻轻就去了,其中大半原因在于操劳过度!
已经因为废去丞相一事,压垮了儿子的身体。
朱元璋还真不忍心,又压垮了孙子的身体。
便招来朱允熥,把他拉出殿外。
他有几个重要的问题,要问!这甚至直接关系到这殿里三个人的生死!
“你搞这么一出,是什么意思?”朱元璋将朱允熥拉到一个边角处,确认殿里是听不到了,才问道。
朱允熥答道:“孙儿觉得,处理政务应当以快速高效为重!所以找来三个人帮忙,加加速!”
老朱听了点头,在这点他是赞同的。
朝廷处理事情,效率肯定不能低!
当官的等得,老百姓可等不得!
但是皇帝案子的事没有小事,老朱即便明白要高效,要速度,也不敢有轻易的作判断!
所以在这点,他没有什么意见!
“你这是直接给自己培养亲信了啊!小子!这几个人,你将来怎么打算?”
在几天前,朱元璋便私下找到了朱允熥,明确告知了自己已经确定立他为储的决定。
之所以没有告诉朱允炆,并且让朱允炆陪着理政!
一个是为了防止朱允炆在东宫,被那些朝中文官们,绑了战车!
其次是朱允炆不知道,吕氏便不知道,方便朱元璋辨别清楚朝中的派系!
其三多个人处理,速度会快不少!
这也是朱允熥敢明目张胆,搞出内阁雏形的缘故!
没有依仗,怎么行?
所以当老朱听明白了朱允熥要搞辅政机构以后,拉到这边关心的就是将来朱允熥即位后,这三人打算如何安置!
“孙儿打算建立一个叫内阁的机构,帮助孙儿处理政事!”
朱元璋点头,这跟朱标所想的是一样的。
只是这无非是把原本任命一个人的丞相之职,变成了一个部门!
朱元璋随后说出自己的意见。
朱允熥早已准备好了,立刻答道。
“孙儿设立内阁,但只是辅佐参政,决策权仍旧由皇帝把持!内阁的作用,就如同今日孙儿在御书房一般,在奏章附意见,然后交由皇帝给出决策!”
朱元璋闻言颔首,但老朱今天就能拿出来的方式,就是出自于他和朱标的设想之中!
之所以没做,就是因为老朱觉得这样一个机构,以后势必会成为朝中中心!
到时,又是一个朝臣集中在一起,敢于对抗皇帝的局面。
再次说出顾虑,等候着朱允熥的回答。
“爷爷放心,内阁并非朝中机构!且内阁臣属,孙儿也不打算授以高官!”
仅两句,朱元璋便明白了。
这内阁的性质与他设立御史的想法是一样的,位卑而权重!
但是朱允熥的内阁,甚至还不如御史!
御史的都察院,至少还是朝廷的部门,是有俸禄的!
内阁就是一个称呼而已,进入内阁的人直接参与朝政,虽不掌握决策权,但依旧是权柄极大!
但是这些人是依托皇帝的权力立足的。
既无品级又无俸禄,但凡敢与朝臣走在一起,
只需皇帝一句话,便可以让他的权力顷刻间化为乌有!
朱元璋没了顾虑,便算是默认了朱允熥的行径。
当他带着朱允熥回来,直接开始了一天的工作的时候。
朱允炆整个人都傻了!
今早当他看到朱允熥带着这些人出现以后,就有问过。
当他听完以后,觉得朱允熥是疯了!
所以当看到朱元璋出现以后,他是以为朱允熥势必要被老朱训斥一番的。
虽然看到朱允熥被单独拉走,期待值有所下降!
但他还是认为这是朱元璋对于朱允熥的宠爱,不想当众训斥。
没想到朱元璋竟然默认了?
百死不得其解的他,花了一天的时间。
最终认为,这是朱元璋觉得朱允熥这个构想有利于皇帝执政,所以留下来给自己当模板用的。
因为他确实看出了,朱允熥这一天处理政务的速度是如何的快捷!
当他私下找到朱元璋,禀明自己也想找几个助手的想法以后。
朱元璋只是安抚的说道:“莫要偷懒!”
朱允炆在一番思索之后,认为这是朱元璋在磨砺他。
好的东西,等登基之后再用!
先要磨砺出足够的理政能力,将来有人辅佐时,才能轻车熟路!
至于朱允熥,一介亲王,就不需要锻炼出那么高的理政能力了!
暑期三天优惠活动,充100赠500VIP点券!
(活动时间:8月13日到8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