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箓虽好,但不是那么容易成的。
狼毫笔,朱砂,黄纸,这些东西用了不知多少,完全可以用箩筐来装。
结果差强人意,一张符箓没成。
黄纸画符,经过反复书写,李宣已经有模有样,感觉八九不离十,就将阳力引入,但是一接触,黄纸直接燃烧起来。
不管试上几次,都是这种情况。
就在李宣暗暗揣摩,到底哪里出了问题,云宝天篆又出来抖见识,说阳力不是温和的法力,蕴含的力量过于霸道,寻常的黄纸当然抵挡不了,想要成功,要找特殊材料。
这话,说的有点道理。
但是话又说回来,哪些叫特殊材料。
云宝天篆半天蹦不出屁,磨蹭好久,给出一个模棱两可的答案,说是可以试一试道观的法符。
所谓的法符,其实就是长期受到香火供奉的黄纸,跟法香法器之类的有点类似,附着一层特殊力量,以作神秘之用。
很多东西,民间也有不少传承,一直沿用至今。
比如车公庙,港城人买到新车一定会去这里讨个吉利,祈求开车一路平平安安,还有牵魂问米之流,可与阴地鬼物联络,使鬼上身,解决人鬼之间困扰。
其他诸如求签,扶箕,打纸小人等等,不要太多,港城这一块巴掌大地方,什么牛鬼蛇神都有,三教九流,讨生活的层出不穷。
或许,自己可以先将东西送到那些地方供奉一段时间,再来看看天官赐福的效果。
有了这个思路,李宣跑了几趟港城知名的道观寺庙,花了一笔不菲的香火钱,将收集到的东西成功供奉在香火之下。
钱能解决的事情,对自己来说,都好办!
符箓卡在材料这一关,李宣只得多练习画符,与此同时,更多的精力放在咒法上。
咒法比起符箓,复杂不少。
念咒,掐诀,一些特殊的法术,甚至需要法器来配合。
当今时代,高人绝迹,法术不显,流传于世的咒法很多,真真假假,难以分辨。
为了自身安全,李宣试验咒法时,用来一个普通的大路货——清心咒。
心想着,这法术总不会伤害到自身。
可是,一试之后,才知道自己还是太年轻!
清心咒不仅没有半点清心的感觉,反而让他头昏脑涨,阳力流转失控,在身体乱窜,用专业的词来形容,就是差点走火入魔。
要是换个厉害一点的,后果真是难以想象。
这个情况,搞得他不敢再试验咒法,最起码,不能相信市面上的那些泛滥的典籍。
期间,李宣曾接到胡阿信的电话。
最近港城僵尸肆虐,为了尽可能减少影响,警队曾召集各行各业,商量解决的办法,没想到被僵尸摸到会议大楼,损失数人,还有警察惨遭僵尸蹂躏……
有鉴于此,成立捉鬼部队的签文火速提上日程。
时间地点都已经确定,等人手到齐,就可以开始进行训练。
至于李宣的说的那些东西,胡阿信已经全部搞定,说的风轻云淡,实则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尤其是那本特殊证件,被陈长官喷的差点怀疑人生,最后好不容易说服。
对此,李宣有点惊讶。
其他特殊的物品,除了麻烦一点,以港城警队的实力,做出来不成问题,但是这本证件不一样,它的名字叫做非正常缉办通行证。
有了它,警察日常行使的权利,他有,警察日常不能行使的权利,他也有,面对一些场景,就不需要再束手束脚。
想到军营出现的僵尸和鬼物,李宣开始计划,如何能最大化地利用它们达到训练的目的。
猛鬼学堂中,最厉害的是两个女鬼,从剧情来看,实力应该不高,C级就是天花板,很有可能是D级,除此之外,还隐藏一些僵尸。
正开始着手准备,李伟强那边又打来电话,说是七人资料已经备齐,而且,陈德康无缘无故失踪。
屯门警署。
在这里看到林伟强,对方身上已经穿着警服,看警衔似乎已经升职,成了拥有办公室的督查,不过,头上还顶着见习两个字。
在办公室,屁股还没焐热,没来得及说上几句,署长曾志闻讯赶来。
“署长!”
林伟强立刻站起,敬了个礼。
曾志的小心眼在屯门警署是出了名的,尤其是在尊敬署长这一方面,稍稍出点差池,被他抓到小辫子,就够喝一壶。
他可不想为了这点小事,被记小本本。
不过,这般畏如蛇蝎的表现,让李宣有些侧目,心道这曾志刚来屯门警署不久,已经把手下调教的服服帖帖,手段很不一般。
对于手下的敬畏,曾志很满意,尤其是在李宣这种特殊人物面前。
他微微点头,来到李宣面前,热情地伸手,说道:“李先生,什么时候到了屯门,也不说一声,好让我进地主之谊。”
看着笑容满面,一副和善的样子,实则话中有话。
这点小场面,李宣自然不憷,伸手牢牢一握,说道:“听说曾署长的门是珍贵紫檀木打造,价值连城,我怕一用力,把门敲坏了。”
闻言,曾志哈哈大笑起来。
在港城警队中,曾志算得上一朵奇葩,不是因为贪财好色,而是因为一扇门。
据说,他在警员的时候,曾经找人算过命,算命的说,想要升官发财,必须装一扇紫气东来的豪门!
什么门最豪,又带紫气,当然是紫檀!
所以,他不惜一切,倾家荡产,买紫檀做了一扇大门,将它装在东面大门。
做小警察的时候,装在公共办公区门,到了督查这一级,就装在独立办公室门,每换一个地方,他的紫檀门跟着挪。
在私底下,人们都称他为大门曾,说的就是对方宁愿妻离子散,不愿离了紫檀门。
说来奇怪,有了紫檀门,曾志一路顺风顺水,升官到了高级警司,成为屯门警署的一把手。
李宣与他交情不深,只是照面过几次,算是点头之交。
但是,李宣对他的事迹了解一二,这算是身为记者的一个职业习惯。